江西赣县白鹭村
白鹭村,一个如梦如幻的地方,一个勾连现实和历史的地方。这里至今保留着大量完整的明清古建筑,以及浓厚的客家文化,是江南保存最完好最集中的客家古村。
拥有870余年历史的白鹭村位于江西省赣县的最北端,毗邻兴国和万安,又有一脚踏三县之称。
最让白鹭村知名的是它古老的客家古建群。白鹭村的古建筑群,千姿百态,风格各异,古朴庄严,蔚为壮观,从这里可以品味到古老文明和客家先民们的勤劳与智慧,白鹭民居,古风浓郁。走进白鹭古村,很快就能感受到这里几百年的兴衰历史,漫步在白鹭古村的深街幽巷里,到处是青砖、黑瓦、恢宏气派的门楼和造型各异的花窗、木雕、灰塑、石雕、彩绘……宛如斑斓的色彩闪烁于青山绿水之中,再衬以袅袅炊烟和时现时隐的山岚,构成了一幅幅淡雅的中国传统山水画。
白鹭古民居是沿着鹭溪呈月牙形分布,而且村里的四条主要街道,极似一大大的“丰”字。白鹭人很早就品评了村里含数字的主要景点,并归纳为“白鹭十景”:天一池、二义仓、三元官、四逸堂、五福第、六角亭、七姑庙、八角井、九成堂、十字街。建筑类型以祠堂为主,分“专祀型”和“居祀型”两种,从建筑结构上看,大部分都是精美的雕花门楼和建筑实体围绕中突的天井构成的“四水归堂”式。祠堂外围的墙高大挺直,外墙的每块砖都要有一道研磨的工序,在没有水泥的时代,人们便用糯米和水来代替,虽经近千年的风霜,依然坚牢如初。
白鹭的祠堂建筑布局一般多为三开间、二进或三进,分门屋、享堂、寝室,或者设有门屋。宗祠每进一层,地面就或大或小地升高,到最后一进,地面成为整个祠堂的最高点,这种方式叫做“步步高”,有吉祥之意。多为砖木结构式样楼房,基本上是由外围建筑实体围绕大小的天井构成,建筑内部对称性的柱网,以柱承梁,支撑整个屋面。即“四水归堂”式建筑,通风采光性能良好,既保持了明、清江南民居的风格,同时又有肃穆、古朴的白鹭古民居的独自特点。其中,最著名的有王太夫人祠、恢烈公祠、前栋太守敬公祠等古建筑,深深烙上了客家文化的印迹。
漫步在白鹭民居的古建筑群中,往往会不自觉地受到建筑美的感染,如饮醇醪、令人沉醉。
白鹭村钟氏不仅在仕途上成就显著,在慈善事业上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有王太夫人的建义仓,开义学,为一方百姓的冷暖饥寒读书育人倾注心血;有百岁老人钟邦梧避仕途,攻医学,悬壶救世,疑难杂症,手到病除,贫民患者,免费诊治。正是因为白鹭钟氏的乐善好施,广施恩德,为民一方,恩泽百姓,才有了白鹭村长达800余年昌盛不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客家文化也是客家人精神的体现。这里有起源于白鹭集南北喜剧之大成的东河戏、正月初七晚举行的抢“打轿”、中秋节的烧瓦塔、惟妙惟肖的木偶戏等等。白鹭村的风味特产也脍炙人口,诸如擂擂茶、白斩狗肉、鱼条、黄元米果等都是独具地方特色的特色小吃,这些民俗风情和特色小吃无不反映了白鹭先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又留给了白鹭厚重的文化底蕴。白鹭村的明、清客家民居群,素有“研究明清古建筑活博物馆”之称,古建筑结合了东西文化和南北文化,“王太夫人祠”更是全国罕见。
村中门楼最大、最精美、最有名的祠堂是王太夫人祠,王太夫人是清乾隆年间人,当年她在村中办义学、义仓,深得村人敬仰,故建大祠纪念她,据说是中国第一座女祠。前两年,她的事迹被拍在电视剧《白鹭谣》中,她的传统今天也在延续,村中有村级的民间助学基金。
在封建社会,由于受男尊女卑的观念影响,也许除了贞洁牌坊, 极少有以女性的名字命名建筑物,尤其是祠堂。“王太夫人祠”——它是中国第一座同时也十分罕见的以女性姓氏为名的祠堂。
白鹭人说,王太夫人就是村庄的灵魂,护佑村庄生生不息、人才辈出。王太夫人系钟愈昌之妻、嘉兴知府 钟崇俨的生母,一生贤淑,相夫教子,经常劝导丈夫和儿子要为人正直,扶弱济贫。王太夫人祠即为纪念王太夫人而建。王太夫人祠建成后,楼上主要用作义仓储存义谷,楼下则成赤贫子弟读书的场所。
王太夫人的乐行善施一直为当地百姓所传颂。临终前,王太夫人还念念不忘建立义仓的事,并叮嘱其儿子义仓的规模每年不得小于1000担,存放于二楼,用于赈灾济贫,是以当时有白鹭无叫花子之说,据说还有不少穷人慕名远道而来。除此以外,王太夫人祠的一楼还成了赤贫子弟的私塾,理所当然,这里成了白鹭人心中物质和精神上的救济圣地。所以,祠堂的门楼也比白鹭的其他门楼更宽阔恢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