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高台社火: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地处红河源的巍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诏国的发祥地,巍山的民族民间艺术古朴深厚。每逢遇到重大的节日或重大的庆典活动时,巍山古城的老百姓就会想到高台社火的表演,如果将会有高台社火要参与节日的庆祝时,节前的几天就有人奔走相告了,一时之间,人们都翘首企盼着高台社火的出现。
巍山虽有“文献名邦”之称,但在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的旧中国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度日艰难,文化生活更是贫乏。当时,巍山城中有一位家境殷实的开明士绅,在上海闯荡了一番之后,回到了家乡。在上海时,他过惯了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日子,回到巍山后,他觉得家乡太缺少文化生活。由于他在上海时曾学过京戏,为了改变死气沉沉的生活,他便置办了京剧的行头,找来了一些俊男靓女,让他们装扮起来,教他们模仿京剧里的人物的唱做念打,活跃了气氛。后来,他又倡导让这些演员到百姓中间去表演,与民同乐,使巍山古城出现了一些生气。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得见表演,在他的运筹下,就出现了让几个壮汉用木制的高台抬着这些演员进行四街巡游表演的高台社火,这就是巍山社火最早的雏型。当时,举办社火表演的经费均由这位士绅负担。一般来讲,这种公众场合上的社火表演,也只是遇到重要节庆时才会进行,一年当中也仅有一、两次,社火表演完了,参与其中的人也就散了。
新中国成立后,节庆活动增多了,高台社火的制作又迎来了新的机遇,在不断地制作过程中,也使得高台社火的构造从粗糙演变为精致,从原始发展为现代。高台社火的结构大体上分为底座和铁芯子两大部分,过去的底座为木结构,类似一个小巧的四方体舞台,在底座四周有四根抬杆,八个壮汉可以将整个高台抬起行走。到了现在,经过民间艺人和民间技术人员的不断改进,演变成可以安装在架子车上推着前进的底座。在底座的中心位置安装有用扁铁锻制的铁芯子,铁芯子高三米以上,上面安装了根据戏剧情景设置的踏板,这些踏板是让扮演戏剧人物的小孩站立的。每年站社火之前,必须事先选择站在社火上的少男少女,这些少男少女一般都要长得清纯可爱,健美胆大。选好之后,让他们穿上行头,化妆成戏剧中的人物,然后将他们抱到踏板上,双脚套进踏板上事先设置好的脚套内,再用布条把小孩的腰部绑紧在铁芯子上,做到万无一失,这样就可以让小演员安全地放心大胆地在高台上做出优美的舞台造型。铁芯子经过巧妙的处理,已经把它变化为戏剧场景中的道具组合部分,底座经过精心装饰也变成了舞台装置中的一部分。一架高台,一台场景,一台场景,就是一台戏。这些戏剧场景主要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穆桂英大战洪州》、《武松醉打蒋门神》、《船舟借伞》、《洞宾渡牡丹》,以及南诏故地的民间传说《老君点化细奴逻》等等。
与高台社火配套的还有跳猫猫、跳麒麟和踩高跷。这种高跷不同于一般的高跷,普通的高跷高度大约在三、四市尺左右,而伴社火的高跷高度有七市尺高,只有这样的高度才配得上社火的高度。踩这种高跷的人,要经过专门的训练,这些踩高跷的男子也分别化妆成戏剧中的人物,如彭祖寿星、钟馗、包公等等,之所以有这些装扮,意在喻祈人寿年丰、四季平安。在这些高跷里,有两付最难踩的高跷,一付是寿星骑白鹤,一付是闷头凤。寿星骑白鹤的高跷,需要踩高跷的男子化妆成彭祖寿星,并且还要把用竹篾扎制裱画好的白鹤套在腰部,表示出寿星骑在白鹤上的样子,然后再来捆绑固定高跷;而踩闷头凤的则需要将一个用竹篾扎制裱画好的重量在二三十斤的凤凰顶在头上,罩住上半身,穿上表示凤凰双脚的裤子,踩着高跷在街上行走时,必须将凤凰用手好好稳住,显出气宇轩昂的样子,而且还不能露出人身,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了。所谓的“跳猫猫”其实就是跳老虎,虎属猫科动物,乃百兽之王,过年跳虎意在借虎驱邪,巍山百姓俗称“跳猫猫”。麒麟是古代传说中能带来祥瑞的奇兽。用竹篾和纸品扎制裱画出虎和麒麟的头部及臀部,再用布料染画出虎皮和麒麟皮以及它们的四肢,然后把它们的头部和臀部连接起来,表演跳虎和跳麒麟的男子钻进纸老虎和纸麒麟后,站立起身的高度都在两米以上,个头很大。表演时,由四个身强力壮的男子两人一组,分别担负舞老虎和舞麒麟。一人在前撑住虎头、麒麟头,一人在后充当虎和麒麟的下半身,收束妥当后,两人同时起立,走步、跳跃的动作要和谐统一,以显示出虎和麒麟的威风。
一切准备好后,在锣鼓声中,猫猫、麒麟在前开道,高跷紧随其后,后面压阵的才是高台社火,一队游动的喜庆欢乐的队伍便威风八面、浩浩荡荡地向南诏古街走去。古街上群情激奋、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大家纷纷拥到社火队伍的两旁争相观看、抬头欣赏、赞叹不已,外地游客更是惊喜万状、争相拍照,充分彰显出了“文献名邦”的风采。
巍山的高台社火是云南民间艺术中的奇葩,是一种别开生面的艺术表现形式,它融合了我国古代的杂技和戏曲的表演成分,充满着热烈深厚的民族情感,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扩大了历史文化的面貌,加深了民族团结的感情,有着极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浓烈的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