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洱源县三营地名_国际新闻

大理洱源县三营地名

国际新闻 2022-11-23 17:02www.worldometers.cn最新国际新闻

洱源县三营镇,旧属浪穹诏、浪穹县。三营东邻鹤庆北衙,西连茈碧运亨,南至右所邓川,北接牛街剑川。 214国道线上的滇藏公路,贯穿三营坝子南北。公元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跨革囊,渡金沙”,灭掉宋代大理国后,因为这里是滇西通往吐蕃(今西藏)的军事要地,特留士卒“三百户”戍守,从那以后,地名才正式叫“三营”。地方志《浪穹县志》中,也有这样的文字,三营“在城东北莲花山下,元世祖入大理,以此为吐蕃襟喉,留军三百户镇之,故名。”

众所周知,地名是“一个具体地方”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地理文脉的延伸,与人民大众的生产生活、出差、探亲访友等等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笔者二十年前因海西海水库扩建工程需要,作为“库区”,由牛街海西搬迁至三营。二十年来,自然对“第二故乡”三营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村寨名称,有意无意的关注和探求。于是,也就有了这篇《闲话三营地名》的文章。

说起三营村寨、青山、河流“名字”之由来,可谓有趣而“有序”。

现在的三营镇大大小小有近一百个自然村。一百来个村寨中,足足有二十个村寨的村名中,都有一个“营”字。如三营(三营镇的一个自然村)、中马营、南马营、北马营、孟伏营、打铁营、大营、小营、李家营、周礼营、朱家营、刘家营、赵家营、常营、北营、大官营、小官营、高三营、牢子营、赶香营。这二十个村寨,由于其祖上全都是“外来军户”,因此,这些村寨全都是“说汉话的”汉族村。

宋代大理国时期,“蹄质坚实、尤擅驰骋”的大理马,不仅远销到中原地区,还远销到缅甸、波斯等国。根据《新唐书·南蛮传》记载,宋金对峙时期,南宋曾经“遣效用缙昂入大理国招马,大理国王段和誉遣清平官以马五百匹及驯象。随昂入献。”宋高宗赵构“以三百骑赐岳飞,二百骑赐张浚”。公元1134年,岳家军铁骑大破金兵。岳家军中的三百匹大理马自然功不可没。于是,宋元时期,灵应山下这广袤平坦、水草鲜美的坝子里,有些村寨就曾经是专门养军马的营寨,如南马营、北马营、中马营;于是,专门买卖马匹的村寨也就应运而生了,如“马街子”(村)。

三营坝子里,有一些村寨的名字,是根据村民们所从事的主要专业得来的。比如“打铁营”这个村名,就因村民们主要从事打造农具和兵器而得名。《浪穹县志》中就有“昔傅友德造军器处”的记载。有一个村子叫菜园村,是因为明代嘉靖年间,南京迁来卢梁二人,一男一女结为夫妇,在此种菜,故名。一直到如今,近二百户的村子,农户不是姓卢就是姓梁。

有一些村寨的名字,是以村里宗族姓氏得名。如李家营、赵家营、张家登、郑家庄。其中的郑家庄,清朝年间郑姓先居,故名。以后陆陆续续有藏族、纳西族、汉族、白族、傈僳族、彝族等到此定居。如今,郑家庄这个小小“民族村”,已经是远近闻名的民族团结示范村。

由于自从宋、元以来,三营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必然是长久的“屯军”之地,于是,根据军官级别、地方官级别大小得名的村寨,也就应运而生了。如大官营、小官营、勋庄。《邓川州志》载,“明洪武初,西平侯沐英请置勋庄”。

有些村寨的得名与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有关。比如“石头堆”村,以清军杨玉科在此垒土设卡一事得名。“中前所”村的得名,可以追溯到明代洪武年间。颖川侯傅友德大破元右丞普颜笃于三营佛光寨山,作战时这里是中前军驻地,故名。

广袤平坦的三营坝子,从古至今,果树果园很多,有些村寨的取名就是与村里主要栽种的果树取名,如桃树村、梅城村……

乍一听一些村寨的名称,或者令人肃然起敬,或者令人忍俊不禁。如“乐善村”以村人心地善良、乐善好施之意取名;“野鸡村”,因历史上此地荆棘丛生,野鸡在此繁衍生息而得名。

上一篇:云龙古桥 下一篇:剑川古城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