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阏伯台庙会
阏伯台庙会,又称火神台庙会,简称 "台会 " ,是商丘最为古老和盛大的庙会。它是由人们对祖先阏伯的祭祀演变成盛大的庙会,距今已延续4000多年的历史。
《左传·襄公九年》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阏伯,即帝喾的儿子契,尧时封于商丘,为“火正”官,观察祭祀大火星,以定历法服务农事。阏伯到商丘时,选择一块高丘观星授时,这块高丘,就是留传至今的阏伯台,中国天文台和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均认为这里是中国最早的观星台。台为圆形夯土筑成。台高35米,台基周长270米,庙毁于金代,元大德年间(1297~1307)在台上建大殿、拜 厅、钟鼓楼、东西禅门,台前建山门、戏楼。殿宇飞檐走兽,丹墙金顶,为典型民族建筑风格。明清以来,几经修葺,1981年又修。每年正月初七有古庙会,谓之朝台。向为游览胜地。
阏伯台,也称火神台,座落在商丘市睢阳区古城西南2公里处,高11.30米,周长300米。人们为了纪念阏伯的功绩,就在台上修建了阏伯庙。现存有大殿、拜亭、东西配殿、钟鼓楼。台下有戏楼、大禅门等建筑,房舍宏伟,飞檐走兽,红墙绿瓦,色彩鲜艳。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四至初八,许多参加祭祀和庙会的人,为阏伯添土圆坟并以敲打木棒、石块,吟诵悼念之词等古老的方式祭祀阏伯。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台的人越来越多,香火越来越盛,至唐代已发展成相当隆重的庙会。
据考证,火神台庙会至清代乾隆年间最为盛大。朝台本来从正月初四开始,但路途较远的外省和本省的香客为表达对火神的虔诚与敬意,从头年的腊月便往这儿赶。春节未到,火神台附近方圆几里的村庄上已住满外地的香客。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二月二方散,会期近一个月,是一年中最 大的朝拜活动。庙会期间,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的群众,纷纷涌向火神台。香客们如此虔诚,皆因对火神的崇拜,认为朝拜后,火神会在今后一年里保佑全家平安。
台会设有总会,各地设有分会,朝台时由分会会首到总会先行报到,然后由总会安排朝拜时间,按次序进行朝拜。各分会朝拜时,仅随朝台进香队伍奏乐的唢呐吹奏者就有百余人。各地的香客朝台各有程式,五彩纷呈,是一种各地民俗大展示,内容丰富多彩,观者人山人海。香客游人熙熙攘攘,算卦看相者不计其数,每天到会人数有10多万人。台会上,各地的地方戏、曲艺、杂技、魔术及高跷、鬼会、竹马、旱船、肘歌、花棍、独杆轿、拉秦桧、武术、龙灯等各种民间艺术表演令人目不暇接。各路能工巧匠制作的泥老虎、布老虎、布娃娃、花枪、花剑、花刀、泥狗、泥鸡、面人、糖人、花灯笼、琉璃蹦蹦、泥响儿、竹响儿等,琳琅满目,品种繁多,制作精巧,造型美观,色彩鲜艳,尽显民间艺术水平,令人叹为观止,其叫卖声也是各色腔调,此声盖过彼声。朝台的人们大多要买上一两件给孩子作为过年喜庆之物,让其尽兴玩耍,以增添喜庆和吉利气氛。
庙会之上还有人另辟场地斗鸡、斗狗、斗羊、斗蟋蟀,或进行赛牛和逮猪比赛,非常热闹有趣。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当地百姓晚上表演的“火龙舞”(亦名滚龙)。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火是火神功绩的体现,火龙与青龙相对起舞,二龙戏珠,百般花样渲染出吉祥如意的气氛。朝台的各种仪式为商丘独有,与别处不同。
传说农历正月初七是火神阏伯的诞辰,因此自古以来,商丘周边豫、鲁、苏、皖四省交界的群众,特别是商汤子姓的后裔宋、孔、牛、殷、汤、华、梅.诸、肖、林、邓、武、皇甫等姓的子孙,在这一天前后,怀着对祖先无比的崇敬的心情,前去朝台进香,于是就形成规模盛大的庙会。这个庙会一般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二月二方散,会期近一个月。六月二十三,又是传说中火神的祭日,周边四省群众仍是络绎不绝,朝台进香,这次庙会一般也长达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