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民间习俗
正月十五闹元宵 从春节后推排,旧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名灯节)。正月半闹元宵,是民间春节文娱活动的高峰期,故有“月半大于年”之说。在我县旧风俗中有“送祖”、“接灶”、“玩灯”三部曲。第一件事是送祖,必须于十四日晚做好糯米汤团(也叫元宵),在上年腊月三十从家祠中接回来的祖像前献祭。
祭毕,全家同食汤团,以示得祖庇荫,然后将祖像送回宗祠中的祖先堂。送祖回来的第二件事便是接灶,即将上年腊月二十三日(湖南客民为二十四日)送回天庭的灶神爷再接回来,其仪式是先将请(忌说买)回的灶神像供在灶庙(民间传统的灶壁上皆砌有供奉灶神的小神龛俗称灶庙)上,灶台上摆设糕点清茶,鸣放鞭炮后全家向灶神跪拜,表示已将灶神接回。自即日起,全家男女老少皆不准随便在厨房中说脏话和不吉利的话。
正月十五玩灯,在民间既是娱乐又是对农业丰收、社会安定的极大庆贺,并是预祝当年更胜往年的精神寄托。因此各种形式的灯上都标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等字样。我县玩灯的传统形式中,大型的有狮子灯、龙灯、马灯、旱船、踩高跷等。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南门村的老龙灯,龙身有二十四节(含农历二十四节气), 每节长一丈,龙头重达两百余斤,需几人合力扛玩。玩龙灯者多达百余人,分两班轮玩,每段龙身二至四人,龙头五至六人,龙尾二至三人。玩时最精彩的节目是“垒稻堆”。龙身盘旋式地将龙头渐渐托起,高达三四层楼房,蔚为壮观,据说在邻省各地的龙灯中无以比匹。还有定埠镇的小马灯,玩灯者全是儿童,小的八、九岁,大的也不超过十五岁,所骑的马是竹编布膜,涂上色彩,分头尾两节佩带身上,马颈有弹性,跑动时状似真马,扮演的角色有三国中的刘、关、张,宋朝的岳飞、杨家将以及唐僧取经中的人物,装束与京剧舞台人物同。文官蟒袍玉带,武将盔甲背旗,并按人物性格描绘脸谱,跑时有锣鼓、长喇叭等吹打乐器伴奏,能摆出 “八卦”、“龙门阵”式,拼出“天下太平”、“五谷丰登”字形,十分精彩。小型灯有儿童玩的兔子灯、蛤蟆灯、荷花灯、金鱼灯、元宝灯、西瓜灯。
玩灯时燃放各色花炮,昔日城关镇寺巷花炮坊能用传统工艺制作“冲天炮”、“油老鼠”、“天女散花”、“满天星”等多种花炮。在农村家庭中还有“散红灯”的习惯,用红萝卜切成厚块,插上一支小红烛,即成一盏红灯,点燃后,凡有门处及灶台、米缸、牲畜栏、厕所等处都要放上一盏灯,叫做“满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