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昌溪民俗文化
打观音醮
观音,即观音大士,佛教认为是慈悲的化身,是救苦救难之神。为了确保一方平安,消灾祛难,昌溪人对观音菩萨自然十分笃信。
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昌溪便举行十分隆重的打醮活动。先由族中德高望重者率领一支迎神队伍前往东云岩恭迎观音大士神像,而另一支更为壮观的接神队伍列于村口。队伍前面是八人大轿抬着的“八老爷”(昌溪人心目中最为崇拜的偶像),锣鼓喧天,鞭炮震地,旌旗招展,管乐齐鸣。
将观音接引至太湖祠后,便由从九华山等名刹请来的高僧设坛念经做法事,一直要做七七四十九日法事才圆满结束。据说这一年一定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四季平安。
祭八老爷
每年二月十八、十月十八分别为庠里、田干祭拜八老爷的盛典。
这一天的八老爷身着苏绣袍,头戴紫金冠,腰系玉带,手握铜锤,慈祥的面容中透着威严,端坐于太师椅上,由八位身体魁伟的中年大汉抬着。
前有大开锣开道,接着是十面五色旗,十幅蜈公幡,六十门冲天铳,十副锣鼓错落队伍之中。燃放爆竹者所背的爆竹袋都十分精致,上有彩色苏绣图案。还有数个管乐(唢呐、大青等)队轮番吹奏喜庆的乐曲(京剧曲牌)。游行队伍长达一里多。人们如此隆重祭拜八老爷,一是感谢他父子(父亲是威震六州的越国公汪华)为一方百姓带来幸福安宁,二是希望他永远为昌溪百姓消灾造福。
游行结束后,大典转至太湖祖祠举行。节日的祖祠张灯结彩,,鼓乐齐鸣。前进两边议事厅设有猪羊等牺牲(猪是为大典特养的,人称“十八猪”,每头均在300斤以上),它们头插宫花,身系红腰带,昂首而立。主厅掌壁上悬挂着吴氏先祖画像,桌上的供品绚烂多姿,荤素搭配,十三荤,十三素,十三种各式干水果,两斤重的大红蜡烛十对,外加各式宫灯,厅内灯火通明,数十个红绢跪垫一字儿排开,以供族人祭拜。每进各有两名礼生(相当于现代的礼仪先生),他们按程序唱喝,其声宏亮,其容端庄。朱元璋御题的“第一世家”匾额及其他匾客也披红挂彩,气氛热烈而祥和。厅内香烟燎绕,人声鼎沸。僧人唱诵佛经,钟磬木鱼之声不绝于耳。祖祠两边生活区内为工作人员、参观族人准备了茶水和膳食。入夜,祠前花戏台上好戏连台,台下数千观众驻足观看。
在大典举行的同时,族人还派出两支精干的队伍前往西溪南(昌溪吴氏始祖吴一之诞生地)、休宁石舌山(徽州吴氏始祖吴少微居地)祭拜先祖,显示吴氏源远流长,子孙繁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