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德君与五侯山的传说
五侯山,古称“五峰山”,因远眺山峰状如笔架,又称“笔架山”。主峰海拔330米,位于笏石、北高及东峤三镇交界处。山上有寺、殿、洞等八处,山麓还有宫、庙等十处,故民间有“五侯十八寺”之说。山间嵯峨叠嶂,怪石嶙峋,山峰东端就是有名的仙女洞,被列为莆田新二十四景之“五侯秋望”。
古色古香的仙女洞被镶嵌在险峻的悬崖之巅,成群巨岩耸立其间,洞背后有一块如同屏障一样的大摩崖,上面镌刻有“第一峰”三个壮美秀逸的大字。而距仙女洞南方向不远的通明殿内的“正来一雪山”石刻,正是明代正德君下江南时留下的痕迹。尤其是五侯山西南端的鸡笼山之麓后店村,至今保留一块正德君亲笔题写的“福臻”石刻。神秘兮兮,传为佳话。
相传,明正德十四年(1519),正德皇帝南巡福建兴化沿海一带,看到笏石镇东北角有一块高约3丈余高的巨岩直擎云天,酷似缙笏朝天,天造地设,大吉大利。眼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令皇帝流连忘返,赞不绝口。遂听说前面五峰山有个驰名远近的仙女洞,以及通明殿等,便心血来潮前往探幽踏青。山峦南麓的后店村口有一棵榕树,树下有一块绿豆青巨石横卧其间,很像一张小床,另外一块“乌石”像一块枕头。随从人员劝皇帝不妨歇一会儿,登山太辛苦。正德君遂躺下睡觉,顿然凉风习习,让他倍感惬意,不知不觉中进入梦乡……此时,有一位老翁在呼唤皇帝,恍惚有声音“老皇,我已全力支撑着,确实挨不过气,该让我翻一下身!”噢,原来是当地“土地公”(福德正神)在托梦。于是正德君就御赐于“四方金银”。后来,当地老百姓就在此盖了一座小屋,供奉“土地公”神像,并立“文武百官至此下马”石碣。从此,这棵榕树的枝、叶再也不敢向上延伸长高,只好向周围伸展,像一把大伞子。其主干挂满黛绿的苔藓和苍老的“胡须”,如同一位老态龙钟的百寿翁。几百年来,它一直坚守在鸡笼山麓之后店村口(这里历史上是沿海通往平原或城涵的通衢大道),因不知其树名,故当地群众就管叫“大路树”,亦视为风水树,至尊至爱。
正德君睡醒后,觉得浑身劲增,遂与随从人马直登仙女洞。皇帝听了主持讲述仙女动人事迹及五位埋名隐居的诸侯故事后,深受感动,欣然题写“第一峰”三字。旋即又往南继续行走,来到通明殿。当皇帝知晓这是一代名臣蔡襄创建的殿宇,非同一般,瞠目结舌,又即兴挥毫题写了“正来一雪山”的行草书(此石碣至今尚存)。通明殿还保存一块清代着名书画家郭尚先碑文墨迹,以及一副清御史邹寿棋的楹联:“两轮日月光天德,一统山河壮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