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入伏吃伏羊的习俗_国际新闻

徐州入伏吃伏羊的习俗

国际新闻 2022-11-23 17:03www.worldometers.cn最新国际新闻

徐州民谣唱:“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馍馍羊肉汤。”

夏收农忙初过,乡村以吃新麦馍馍,喝美味羊肉汤的形式,来欢庆夏季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在这喜庆日子,没有忘记出门的闺女,特地把闺女带外孙接回家,共享娘家亲情。这就是徐州旧时吃伏羊风俗的生动写照。

徐州民谚说:“伏天一碗羊肉汤,不用大夫开药方。”徐州民间故事:古时,某父子俩得了怪病,久医无效,悲观失望。忽有一老人告之曰,入伏后每天吃伏羊,七天一只,喝汤食肉,七七四十九天后,必见奇效。某父子俩听而试之,吃了1只羊后,咳嗽消失;吃了3只羊后,没有气喘。又连续吃了7只羊,脸色红润,行走如飞。众人纷纷效仿,一时间,这一带再也没有了生此病的人了。伏天里吃羊便成了一种习俗。

伏羊与彭祖

徐州吃伏羊的悠久历史可以远溯到尧舜禹三代之前。

据考,早在尧帝之时,篯铿以“雉”代“羊”烹羹而献帝尧,尧由于常食此羹而“受寿永多”,于是封“铿”于彭,是名彭铿。彭祖之母是生长于大漠的族人,具有食羊的饮食习惯,彭祖因此还创制了“羊方藏鱼”的食用技艺。由此推断,彭城人吃羊的习俗发端于五六千年前的彭祖,几与中华文明史同步。彭祖创造了悠久的伏羊美食文化,成为千古不变的习俗。

伏羊与《齐民要术》

北魏贾思勰的名著《齐民要术》可以做旁证,该书中有《羹攉法》专篇,记述了20余个羹的品种,其中有一半的羹品是用羊肉做羹,有胡羹、酸羹、羊蹄羹等。介绍羊肉羹类的作法,如瓠叶羹作法:“用瓠叶五斤,羊肉三斤,葱二升,盐蚁五合,口调其味。”,“羊胁六斤,又肉四斤,水四升,煮。出胁,切之。葱头一斤,胡荽一两,安石榴汁数合,口调其味”。这与今天羊肉汤的制作何其相似!一些讲究的厨师在做羊肉羹时,割肉、泡洗、配料、佐料、老汤等各有秘方,其间究有多少传承之处,秘不示人。

伏羊汤本为冬季御寒之佳品,徐州人却酷爱在三伏天饮用,主要是因为:

首先,羊在经过春冬两季的滋养,膘肥肉嫩,其肉炖出的汤味醇,膳味小。

其二,三伏天,人们体内积存积热,饮用了家有羊油,醋和香菜的羊肉汤后,全身冒汗,驱散了体内的积热。

第三,羊肉本身就有滋补的作用,一直以来都是作为补品,自有其一番妙用。徐州人在伏天吃伏羊喝羊肉汤的习俗年年大增,有万人空巷吃伏羊的壮大场景,全羊馆、羊肉馆、烧烤城遍布彭城大街小巷。各式各样的羊肉馆也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下淀”、“歌风”“高皇”等羊肉馆品牌店,妇孺皆知,在过去几年徐州人吃伏羊主要是在中晚餐,而今的徐州早饭也要吃伏羊。这些都表现出徐州人对羊肉的酷爱。

徐州人在伏天吃伏羊,不仅仅羊肉是肉类一个品种,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它的药用价值。在古代史书和医书中都有记载,《食疗本草》中对羊肉、羊肚、羊肝、羊心、羊骨等的食疗作用分别进行了简述,元朝的贾铭在《饮食须知》中对羊肉的药用价值及饮食方式作了介绍。明代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羊肉甘热无毒。食之肥软益人,治冷劳山岗疾痢,妇人赤白带下,疗筋骨急强,虚劳益气,利产妇。”在明朝李时珍参定的《食物本草》中介绍了羊的产地、品质以及食疗作用和饮食宜忌,并且记载了羊肉食疗方法的26种,羊肾“主补肾气虚弱,益精髓。羊肝“味苦、寒,主补肝治肝风虚热。”羊心“主补心过忧患膈气。”羊肺“主补肺,止咳嗽,去风邪。等等的说法,均反映出了古代人食用羊肉的目的,即祛病健身。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