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俗文化:神池道情戏
神池道情历史悠久,剧目丰富,粗略统计约有100余部。早期剧目有《湘子传》、《张良传》、《庄周传》等;中期剧目有《翠莲传》、《小桃研磨》、《烙碗记》等;中后期剧目有《三贤》、《四劝》、《打灶君》等;近期剧目有《醉陈桥》、《斩黄袍》、《金沙滩》等。
神池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东沿,是通往陕西、内蒙的必经之地,历史文化悠久。神池道情,是流行于山西北部地区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戏曲剧种,属于我国俗曲道情的一个分支,是道情艺术花苑中一簇璀璨艳丽的鲜花。
神池道情流传的价值所在
神池是典型的黄土风情地带,灿烂的古代文明在这块丰饶的土地上留下了雄浑神奇的足音,在这里,孕育了以其淳朴清新、优美抒情的音乐特色和回肠荡气、夺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见长的神池道情,它以神池县为基地而取名,有着丰富多彩的曲牌及内涵,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及文化艺术的传播与交流,神池道情在内蒙古东南部、河北西北部和陕西东北部的黄河沿岸一带也广为流传。
道情艺术遍及全吗,源自道家,其品种丰富、形式多样。其中包括说唱、皮影、戏曲,曾有专家表示,“它是我国民族文化中历史久远、影响广泛,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艺术。”神池道情作为中国道情艺术的缩影,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素有“七弯八转”之称。随着时代的变化、中西乐器的结合,又逐渐加进了笙、大提琴等中西乐器,增强了乐队的音乐表现力,形成了活泼,欢快、热烈的气氛。由于神池道情艺术丰富的内容、基本特征及其传承历史,在中国其他道情艺术中实属罕见,因此,针对神池道情的保护和发展,将带动整个道情艺术的弘扬,不仅丰富和完善了中国道情艺术史,乃至对中国戏曲史、音乐史的丰富和完善,以及对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的丰富都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山西省剧协理事、神池道情表演艺术家、忻州市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大师黄凤兰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近年来,神池道情艺术在神池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进行了多项改革,已将神池道情作为神池县戏曲文化的强势品牌加以大力扶持,制定了对神池道情‘静态保护’和‘动态保护’措施,相继组团(队)参加了山西省忻州市建国50周年献礼评比演出、山西省‘小戏、小品、小剧种’调演,获得了多项奖励。一批民营道情剧团、演唱队也活跃于广大农村、社区,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神池县道情剧团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县级剧团,如今,‘神池道情戏’已成功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项传统艺术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逐渐走向市场,打造文化品牌成为其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