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文化艺术
广州是岭南文化荟萃之地,有着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广州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南北融汇,中西交流。历史上中原人四次大举南迁和得海外风气之先,是构成广州文化(岭南文化的主体)的两个重要条件。解放北路的南越王墓博物馆展出的珍贵文物,可见汉初古广州的音乐、舞蹈、篆刻及玉器、漆器、铜器文化水平。广州方言又称粤语、粤方言、广府话或白话,是汉语的一支重要方言,为现代汉语方言的七大支系之一。
近代广州文化艺术生机勃发,原有的品种日趋成熟,新的品种破土而出。文学方面英杰辈出,文、诗、小说均出现不少佳作。粤剧在晚清已走出国门,清末民初迈出革新步子,逐步形成影响远至海外的地方剧种。解放后逐步健康发展,改革开放后对外交流频繁,广州曾举办国际粤剧节,影响甚大。以广州方言演唱的曲艺形式多样,从木鱼、龙舟、南音、粤讴、八音班、锣鼓柜、咸水歌到粤曲的形成与发展,可见广州曲艺文化有深厚群众基础。清道光八年(1828),南海横沙人招子庸编成《粤讴》4卷出版;1904年英国人金文泰把它译成英文,以《广州情歌》为书名介绍到欧洲。到民国时粤讴从多写男女之情发展成为宣传民主革命的文学形式,使之在广东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当代粤曲曲艺十分普及,不少“私伙局”活跃于市内。
作为粤曲、粤剧音乐重要组成部分的广东音乐(粤乐)在广州流行已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在东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一定影响。它是本土民间音乐吸收融汇外省音乐文化,并逐步借鉴西方作曲技法和演奏手法的产物,充满时代色彩和变革精神,以清新明快、优美动听旋律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因而成为流传最广的中国地方民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