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雕刻技艺:福建惠安石雕文化
惠安石雕早期主要服务于宗教,它本身具有十分浓厚的宗教色彩,而它主要用于寺庙的建筑设计,如寺内的外塔、亭、柱、栏等。惠安石雕是中国传统雕刻技艺之一,它的工艺精细,在经历一千多年的历史发展后,已然是中国艺术不可或缺的存在。
那么,中,惠安石雕有着怎样的文化呢?现在就跟德国网德国双元制一起去看看吧!
惠安石雕在其形成和繁衍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强烈的民族性
惠安石雕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历经一千多年的繁衍发展,仍然保留着非常纯粹的民族艺术传统,保持着很完整的延续性,至今未被西方外来文化所异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浓厚的宗教性
惠安石雕早期主要服务于宗教,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主要体现在宫观寺庙的建筑设计、雕刻安装,寺内外塔、亭、柱、栏等的建造雕刻,以及对神佛造像出神入化的雕刻上。
鲜明的时代性
惠安石雕在每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留下蕴涵特定历史信息的石雕精品,如宋代的桥、塔、寺,明清的蟠龙石柱、石狮、古建筑民居,建国后的许多纪念性雕刻工程等等。《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有所记载。
独特的艺术性
惠安石雕在艺术风格上,讲究形神兼备,富有动感和气势,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动态美和神态美;在艺术特征上,突出纤巧、流丽、繁缛、精细、神奇,含有细节语言,富有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体现南派石雕婉约精美的特色。
艺术的独创性
主要体现在惠安石雕作为南派石雕艺术风格代表重要特征的龙柱、石狮的独具匠心的雕刻上,以及惠安独创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被国内外誉为“中华一绝”和“不朽的艺术”的影雕技艺上。
不容置疑的代表性
惠安石雕作为南派石雕艺术的代表,影响了中国石雕艺术的半壁江山,在中国雕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国内雕塑界普遍认同“北有曲阳,南有惠安”之说,其地位和影响不容忽视。
丰富的表现性
惠安石雕创作手法多种多样,圆、浮、透、线、沉、影等多种雕法并存,并与惠安独树一帜的建筑技术完美结合,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大者雄伟壮观,安装时需用起重设备;小者精微细巧,可托于掌心或浮于水面玩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广阔的实用性
惠安石雕多以实用为基础,从建筑园林装饰雕刻、室外大型雕塑到室内摆设观赏品、日用器皿等,用途非常广泛,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工艺流程:
惠安传统石雕工艺,俗称“打巧”。其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捏、镂、摘、雕、四道工序。
(一)“捏”就是打坯样。先在石块上画出线条,而后进行初步的雕凿。对于有限定内容的新雕作,有的在打坯之前先画张平面草图作依据;有的还先捏个泥坯或石膏模型;有的则以购卖者提供的设计图纸为蓝图。打坯样是一个重新创作的过程。
(二)“镂”就是坯样捏成后,根据需要把内部无用的石料挖掉。镂空石料的技术是石雕工匠的重要基本功,如一只还没有幼儿拳头大的小石狮,要在嘴里保留掉不出来的小圆球,镂掉四周的石料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三)“摘”就是按图形剔去雕件的外部多余的石料。这种剔除是对坯样的细加工,操作者同样应领会创作者的意图,才能使剔除的面积和深浅适度。
(四)“雕”就是进行最后的琢剁加工使雕件定型。完成这一程序不但要有较高水平的雕刻技艺,更要具有鉴别能力。
此外,还有“修细”和“配置座垫”等特殊工序。“修细”,就是修出光彩,有的作品最后还要用砂纸磨光,并用石蜡上蜡,这样就能达到色彩鲜艳,光彩夺目的效果。
“配置座垫”,主要是使产品稳固,起到衬托和补充的作用,使主体突出、丰满、醒目和完整。座垫样式多样,主要有自然石座、莲花座、云纹座、水纹座、图案座和鳌鱼座、花蹲座、鱼水座等特殊座垫。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