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贵阳跳场文化
历史悠久,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节目是我们所不知道的,而这些节目都具有当地的特色。源远流长的贵阳跳场文化就是贵阳市苗族的庆典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其讲究很多,体现了特有的民族风情和人文精神。想知道贵阳跳场是什么时候举行的吗?有什么意义吗?
跳场,作为贵州省贵阳市周边苗族的庆典活动,有效的把苗族中各个不同的分支联系起来,不仅作为单纯的娱乐庆典,更重要的是成为苗族之间维持感情关系的纽带。每年农历2月14日—16日就是苗族自发的跳场活动的时间,举办地一般是转转场,如乌当区东风镇的石头寨,就连续举办三年。
也就是说,每隔三年的举办地都在不同的苗族聚居地举行,相关的费用由举办地负责。每年这个时候,苗族同胞就会自发的来到举办地,带着芦笙唱着歌跳着舞与族人一同欢庆节日。因为这样的节日会有许多的苗族同胞参加,跳场活动也是年轻的苗族小伙子向苗族姑娘求爱的好机会,所以,跳场也可以说是苗族的“情人节”。
跳场有各种不同叫法,如跳厂、跳布、跳月、跳花场、芦笙会等等。苗族在春节中,跳场又是一个不同于汉民族和其他民族过春节的特殊形式。跳场,虽然大多数集中在农历正月上半个月,但也有延续至二月上旬举办的。贵阳地区的苗族跳场场址,主要分布在三个郊区,其中花溪区的有桐木岭、石板镇山、磊庄;乌当区的有东风石头寨、罗吏、高寨,以及白云区的都溪等。
跳场的地点(场址)称作花场--一个很大的草坪或土坝子。各地场址也有大小之分,有的场址一个苗族支系要接连跳上三天,有的只跳一至二天。人们把前者叫大场,后者叫小场。上述桐木岭、石头寨、都溪等场为最大,每年来跳场的人数都在三万以上,除本市各区乡的人之外,还有邻近的开阳、龙里、惠水、清镇等县的苗族同胞来跳场。
按传统习惯,跳场第一天是踩场,第二天是正场,第三天是扫场。踩场要举行隆重的踩场仪式。首先在寨中安放一张八仙桌,上面供奉丰盛的祭品,主事者燃烛点香、烧钱化纸,一是祭奠列祖列宗,一是敬奉天地神明。意在祈求神明护佑,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
在跳场活动中,服饰穿着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女青年与其父母亲尤其重视这种机会。他们通过本民族这种最富丽堂皇的民族妆扮来“亮家底”,既具有告慰祖宗的含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择偶。男女青年服装都讲求“新”,尤其是女性,绣花衣服是崭新的,在上面用反针挑绣花纹细微精美的种种花样图案。
每一天的芦笙舞都要跳到日落西山、晚霞满天,但即使到这个时候,人群中的热情仍未减弱,他们相约到附近村寨中住下,夜幕降临时,在花场近旁的田边地头、岩畔溪旁,男女青年三五成群,或双双对对正在欢声笑语中吐露心曲,这正是男女双方约定百年之好的重要时刻。
猜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