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的核心思想:无念为宗为其一
《六祖坛经》是中国唯一一部称为经的佛教经典,用三句话来概述《六祖坛经》的核心就是“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名相虽不同,但在意义上是连贯统一的。本期的带你去了解《六祖坛经》的核心思想。
还想要了解》》
常静
《六祖坛经》是中国唯一一部称为经的佛教经典。六祖慧能大师在《六祖坛经》中向众弟子讲述了南宗禅的核心思想要义。这种核心要义就是慧能在《六祖坛经·定慧晶》中所讲的“无念为宗”、“无相为体”和“无住为本”的理论。慧能大师在为大众说法时说:
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恩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
慧能大师的这三句话不仅是南宗禅的主要宗旨,也是慧能大师和《六祖坛经》的思想核心。德国网下面就对这三句话作简要论述。
一、无念为宗
“无念为宗”中的“念”,就是指人的意念,第六识的意识活动。“无念”并不是要停止一切意识活动,而是不刻意地思考。从现象上起念,见到的都是假相,就会产生尘劳之心,生起喜怒哀乐等种种妄念。
“无念”就是,“于念而无念”,“于诸境上,心不杂”,即在一切境上、心不被外境所染。在自己的心念上,常能远离一切外境,不在所遇境上起妄念。但不是百物不思,不是无思维存在,不是心中一片死寂,而是“心不染境”,在念念之中排除一切杂念妄想、排除“尘劳邪见”。比如,名闻利养方面的,财色名食睡五欲方面的,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风方面的,祸福、生死方面的种种杂念。“无念为宗”就是以无念为宗旨。
从佛法的体悟来说,“若百物不思,常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无念”是要人于念中去除虚妄的分别、执着。《坛经》云:
何名无念?无念法者,见一切法,不着一切法;遍一切处,不着一切处,常净自性,使六贼从六门中走出,于六尘中不离不染,来去自由,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顿法者,至佛位地。
无念之“念”,有两种互相对立的意义。一者,“于念而不念”,“不于法上生念”,此中之“念”为妄念,为邪念,是执着外境而产生的错误知见。二者,“真如是念之体,念是真如之用”,“自性起念”,此中之“念”是正念,是体证真如后产生的正确知见,是根本无分别后得智。因此,无念不是没有念,而是没有妄念,保持正念。“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至佛位地”,对凡夫而言,无念是修行的目标,对圣者而言,无念是自性作用的自然运用与发挥。
迷失的人陷入现象之中,从而产生了各种幻觉,由幻觉生出错误的看法,一切烦恼和虚妄都是由此而生,所以,慧能大师要把无念当成禅宗的宗旨。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