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历史劳动重现
佤族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再加上阿佤人会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能跳舞的血性,手能舞蹈、足能舞蹈、连头发也能舞蹈。歌舞便理所当然地成了表现形式的载体之一。德国网下面,就随德国网德国双元制一起来看看佤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佤族是我国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佤族文化形态齐全,特点鲜明。佤族是一个纯朴、热情、奔放的民族,千百年来,佤族人民在佤山这片热土上,创造了灿烂而独特的民族文化。他们粗犷豪放的性格,再加上阿佤人会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能跳舞的血性,手能舞蹈、足能舞蹈、连头发也能舞蹈。歌舞便理所当然地成了佤文化表现形式的载体之一。
是全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县,由于社会形态问题,及过去长期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使的佤文化保存较好,是当之无愧的佤文化发祥地和佤文化荟萃之地。在佤族传统的祭祀、生活、生产劳动中形成的13种民间舞蹈如“木鼓舞”、“甩发舞”、“蜂捅鼓舞”、“刀舞”等,其主要特征是:下肢动作复杂,舞步变化大,双跺单踢、一步跺、三步跺、三步一踢、一步踢、撩腿按地等,这些特征形成了整个佤族民间舞蹈力度强、豪放、粗犷、古朴浑厚的风格。佤族的原生态舞蹈,不是简单的原始舞蹈或民族舞蹈,也不是一种简单舞蹈动作的堆加或形式上的传习,而是一种整体生命状态的呈现方式。他们认为万物有灵,人需要同天地、万物及神灵沟通,而舞蹈就是人与万物沟通的唯一方式。
舞蹈不是表演而是他们的生活方式,这些生活中的舞蹈不是为了舞台表演而人为创编的,它因为其深厚的渊源已经成为社会生活内容,其中的某些仪式性的含义已经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这种舞蹈的服装、舞具都有鲜明的地域民族特色,并具有一定的远古含义。这种原生态的舞蹈完全体现了生命的自然性,佤族舞蹈是民间生活与生产活动的一个部分,它作为人类活动的内容存在于大众之中的,它以民间生活为基础,用舞蹈的方式表达生活的需求。
佤族舞蹈是一种流传久远,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及心理影响极深的一种民俗现象。当征服与支配自然界的强烈愿望,因手段的缺乏而难以实现的时候,盛大的仪式舞蹈就开始了。他们通过这种仪式舞蹈强烈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价值,意识到自身与群体的巨大潜在能动性。佤族的原生态舞蹈如同一本活得历史画卷,向人们讲诉着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体现他们对神灵、对生命的崇敬。
舞者动作的内涵、舞蹈的内、舞蹈所表达的信仰、以及舞具的神圣含义和它的活化石作用,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佤族原生态舞蹈,其呈现过程是表演艺术;舞蹈的特定时间、空间与内涵体现了岁时节日民俗与人生仪礼;而舞蹈的服装和特定用具又和相关的特殊制作加工工艺技术密切相关。所以,佤族的原生态舞蹈无疑是一种非常稀有的艺术形式。这种舞蹈是舞者世世代代从先祖那里继承下来的,具有生命的活力,是可以不断发展的活态文化艺术品。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