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上的美国
国际新闻 2022-11-24 06:49www.worldometers.cn最新国际新闻
福特汽车创始人,把美国变成了车轮上的国家。有人也称为T型车效应的故事。
亨利•福特与T型车的故事,是创新的一个经典案例。虽然人们对此并不陌生,却多限于创新的英雄主义叙事。
20世纪初的美国,虽然已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人均GDP也离英国不远(按2018年美元计,为7 800美元,而英国为8 800美元),但是,普通美国人的生活仍然贫困:工资太低,工人游行示威不断,日子过得特糟糕。
以数据为例:
1900年,美国登记在册的机动车为8 000辆。
当时,小汽车与今天的私人飞机相似,是炫耀性的符号,只有富裕的美国人才养得起车;
为汽车服务的基础设施还未开发,
“美国每年用来养马的费用是20亿美元,约等于铁路养护的费用。纽约的城市管理者每个月需要清理4.5万吨马粪”,
1909年,在220万英里的道路里,仅有约8%为铺上碎石的“改良道路”,硬面公路只有区区9英里,也几乎没有加油站;多数人的活动范围仍然有限,居住在自己工作和休闲娱乐场所的附近。
在这样的背景下,亨利•福特却想通过追求汽车平民化来获得成功。1909年,创业6年、已开发过8个车型的亨利•福特宣布,将来只生产一种车型——T型车。1913年4月1日,第一次试验了装配线,用它来装配飞轮磁石电机。而他脑子中关于装配线的想法“来源于芝加哥食品包装厂中使用的加工牛排的空中滑轮”。
福特的故事由此展开,变得众做周知了:
福特发明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方式,使得T型车的价格越来越低,1909年为950美元(2018年为2.5万美元),1927年为260美元(2018年的3 700美元,不到3万元人民币);销量越来越大,1922年,全美新登记250万辆机动车,其中200万辆是T型车;自1909年到1927年,福特共生产了1 500万辆T型车。
福特当之无愧成为把美国变成车轮上国家的那个人。
但是,这不仅仅是福特和T型车的故事,而是整个美国汽车产业的故事。
1923年,美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 500万辆,人均0.135辆;到1929年,为2 300万辆。2014年的数据是2.6亿辆,人均0.816辆。
这也不仅仅是汽车产业的故事。
它带动发展的行业包括钢铁、玻璃、木材、橡胶、油漆、棉花、铁路和航运等,促进了道路、学校、餐饮、旅馆、建筑、郊区、、加油站、炼油、巡警、交通法规、汽车金融等的发展。例如,“路桥建设每花费10亿美元,就创造4.8万个就业岗位,消耗1 600万桶水泥、50万吨钢材、1800万磅炸药、1.23亿加仑的石油制品”。道路的建成,降低了运输成本,从22美分/吨降低到12美分/吨,城市内与城市间的贸易繁荣起来。良好路况的出现,让美国乡村入学率从57%提升到77%,因为学校和郊区开始快速发展。学校推出了汽车制造和汽车服务课程,公共机构开始修建道路,出台法规。
同时,“同20世纪初相比,20世纪2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的腐败情况有所缓解,工人和消费者的待遇也有所提高”。1914年,为解决每年370%的人员流动率问题,福特将工人的日薪从2.34美元提升到最低5美元,并将每周6天工作日改为5天。虽然福特有自己的小算盘,比如意在把员工变成自己的用户,更多休闲意味着消费更多的商品,增加更多的生产力,但结果是双赢的,企业赢了,工人也是如此,否则就不会为业界效仿。
可见,围绕着T型车成功所激活的汽车产业大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价值网络和意想不到的溢出效应。
这个价值网络此前是不存在的。
这样激动人心的故事,之后在这些行业里上演过:
电力,
航空业,
房地产行业,
互联网,
高速铁路,
智能手机,
现在呢,
元宇宙的故事,正在上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