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硕士_国际新闻

英国硕士

国际新闻 2022-11-24 06:51www.worldometers.cn最新国际新闻
虽然现在英国已经变得非常普遍,也有不少学生把英国作为自己出国的首选地,但是依旧有很多人对英国充满了误解,相信不少留英学生,或多或少都被质疑过以下这些问题:
一年太短了,刚适应就毕业了学不到什么东西吧?
平时怎么总是发吃的或者,有时间学习吗?
中国对于一年英硕学历能认证吗?
面临形形色色对于英国硕士的质疑,作为过来人,我觉得必须为它正名一下。
01
英国硕士才一年,是否太水?
这个问题我认为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这是一个国家的学制问题。
中国的学制是九年义务教育,再加上三年高中,基础教育一共十二年,升入大学后,大部分本科专业都是四年制,而后继续深造的话,又分为两年制专硕和三年制学硕。
对比一下英国的学制,本土学生上reception到初中毕业完成GCSE考试后,都算是义务制教育,一共是十一年,之后再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就业或者继续就读以A level为主流的不同种类的两年高中学术课程,之后升入大学本科,大部分为三年制,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则大部分为一年制。
如果一定要以时长作为判断课程“是否太水”的标准,那岂不是也可以说对比英国长达十一年的义务制教育,我们的九年义务制教育“太水”?显然不是。
02
中国能否认证英硕学历?
绝大部分的学生在英国就读的硕士都是属于“授课型硕士”,是180个学分,想要取得Master Degree,学生就需要满打满算取得180个学分,如果只有120个学分,就只能取得一个diploma;如果低于120个学分,学生就只有一个certificate证书了,也就是意味着没有毕业。
Master Degree在回国之后,学历认证会显示为:硕士学位。diploma在回国之后,学历认证会显示为:研究生高等教育文凭。
 
至于有的学生在英国读研回国之后学历认证不了,主要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学生并未取得degree证书,比如取得的是certificate证书。相当于国内的肄业证,也就是硕士没有毕业。
第二种情况:学生在英国所就读的学校,在国内教育部不承认。
第一种情况的学生,回国后不满足教育部留服中心的认证条件,没有学位证书,自然不能认证。
第二种情况的学生,在出国留学的时候就应该了解清楚,自己就读的学校在教育部涉外监管网站上面能不能查询到。虽然说英国绝大多数的大学都可以通过教育部认证(一共有164所),但是去之前也需要仔细查询再做决定哦(具体请咨询qskfcoco)
03
英国学制和时长具体分析
 
如果非要用数据衡量,英国的硕士是整整一年,以秋季入学为例,即从该年的九月上到次年的九月,跟其他国家比起来,重点是没有暑假!没有暑假!一共分为三个学期,九月到圣诞节为秋季学期,一月到复活节为春季学期,节后到九月则为夏季学期。一般对于授课型硕士来说,秋季和春季学期基本上以授课为主,其中穿插考试、论文等(视不同专业而定),而夏季学期以毕业论文或者毕业报告为主。
 
仔细分析一下,其实在学制短的现实背后,其实是学习强度偏大,英国硕士很多是把其他国家1.5-2年要学的内容全部放在一年内。以我本人就读的媒体与传播学为例,作为一个文科生,一共才四门主课再加上一万两千字的毕业论文,表面上看课程数量不多,实则每一门课都是海量的reading list,老师在开学之初会给出推荐书目,并且每门课都发一本砖头厚的必读reading,平摊到每周,光是基础reading的阅读量就长达200-300页左右。刚入学的时候,因为英语阅读速度慢一度崩溃,再加上任何一篇的难度都秒杀雅思阅读,有时候即使费力啃下来了也不知所云,遑论再去阅读老师的课外相关推荐书目。
 
虽然每周的授课时间不长,乍一拿到课程表看似压力不大,我们科目一周是三天的课程,以lecture(大课)+seminar(学术座谈会)为主,但是在这种看似轻松的课程安排背后,是上述提到的海量阅读,如果毫无准备地去上课,不仅lecture像天书一样,seminar因为是小班化(10人左右),我们需要就lecture的内容进行学术式的讨论发言,几乎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对其他人的观点进行点评或辩论,如果没有提前进行过大量的阅读和深入的思考,简直是一场灾难。
 图片
谈及考核方式,我们专业是没有考试的,以5000-6000字论文作为每一门课的考核方式,由两个老师进行打分以求公平公正,毕业也是交一篇一万两千字的dissertation(毕业论文),通过后完成所有学分即拿到学位。我还记得一开始入学,写的第一篇论文的字数是5000字,当时就懵了,在那之前所写的最多字数就是雅思作文的200字。而论文的reference(引用出处)和Bibliography(目录)需要非常严谨和丰富,plagiarism(抄袭)是最为忌讳的,严重的情况可导致该课通不过甚至被停学,引用丰富说明延伸阅读量大,并且显示出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这一能力也是大学里最为着重培养的。一般来说一份1000字的essay/coursework,至少需要5个references,2000字需要12-15个左右。
 
而英国工科和商科硕士的科目多达十几门,还有数不清的quiz, assignment, report等,相对来说文科的压力点在于阅读量和论文字数量巨大,而理工科的压力点则在于大量的实验和报告,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时间管理,商科的压力点则是teamwork(团队协作)还有诸多证书需要去攻克。
04
思维方式和合理规划时间
对比在英国读硕士的一年,不得不说在国内读书时的生活和学习安排还是相对简单得多,除了额外的学生工作或实践活动,在国内时可以说是典型的三点一线,除了学习外的琐事基本上都被安排好了。而且因为有班级和集体的概念,还有班长、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协助,相对来说就算是不太擅长社交的人,也会在这样的氛围中“被安排”很多事情。
 
但在英国读书,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面临极大的自由度,没有人会督促你按时上课、看书、交作业,生活上也需要自己安排买菜、购物、做饭等,甚至去银行、电信公司办理业务,也是需要提前预约和规划的。而且英国各种活动非常丰富,我个人偏爱古典音乐会和各种艺术展览,我有些同学则沉迷于赶各种音乐节或电影节现场,还有喜欢摄影的,空闲时间就会满英国甚至欧洲地去拍摄。假期安排也非常重要,一般来说一年制硕士虽然看似有将近一个月的圣诞和复活节假期,但是往往假期上来都是要交论文/考试的。如果自己不做好规划,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很有可能生活就会陷入一片混乱。在经历了初期的混乱后,我开始以“work hard play hard”作为自己的目标,并且渐渐懂得了如何合理有效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而且因为身边一直不乏有优秀的同学,有能把环游欧洲和论文安排安排得井井有条的,也有能兼顾一年制紧张的硕士课程和社会实践甚至打工赚零花钱的。
总结来说,英国留学的课堂学习只是一个开端,而教育的本质即是思维教育,留学后是否可以获得脱胎换骨的改变也是从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中换来的。
 
05
商业思维的培养和人脉的积累
虽然我学的不是商科,但是由于英国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career service (求职服务),以及时不时就会有业界大牛或者知名企业来校举行event,我当时赶了不少场,收获颇丰,即使是跨专业的活动也都可以参加。建议在校学生好好利用这些资源,因为国内外的简历CV撰写也是差异较大,一开始如果摸不着头脑可以求助于学校的career service,老师都会很耐心地教你如何撰写CV和covering letter(求职信),也会帮你匹配各类社会实践和part time job(兼职工作)或者internship(实习)的机会。而参加event有助于提高networking的能力,这些都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国际化思维和商业思维(commercial awareness),在之后的求职中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毕业后,一起读硕的同学有进入知名时尚和媒体公司的,也有继续深造读博的,也有同学之间合作一起创业的。如果用“人脉积累”来形容的话个人认为偏功利了一些,只能说得到的收获是,不管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我的同学们都是很优秀很有主见的人,与他们相处经常可以汲取积极的力量和可贵的品质。而且同学的国籍分布特别广,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都有,就我住学校宿舍的时候,同住的外籍同学就有来自挪威、美国和爱尔兰等,让我见识到原来这个世界是如此多元化,对于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包容度也大大提高。
 
06
个人&生活的成长
最接地气的说法就是,出国后留学生都变成了“厨子”,此言不虚。就我而言,从十指不沾阳春水到可以熟练地做出番茄炒蛋和土豆牛肉等家常菜,再到高阶的米其林配方的西餐和蛋糕面包的烘焙能力,不仅仅是一份独立生活能力,更是为未来去到陌生环境中,也有一份信心满满地生活下去的底气,也有魄力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因为留学本身就是挑战自我、跳出舒适圈的一个过程。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