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民党(印度世界第一大党)_国际新闻

印度人民党(印度世界第一大党)

国际新闻 2022-11-24 06:54www.worldometers.cn最新国际新闻
       印度人民党(Bharatiya Janata Party)成立于1980年,1996年成为印度议会第一大党,并执政13天。1998年与其他地方政党联合,执掌联邦政权。
2004年败给印度国大党。印度人民党作为印度政党体系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有的学者评价它是教派政党,有的学者则认为它是奉行世俗主义的现代政党。2014年5月16日,印度议会人民院(议会下院)选举结果揭晓,印度人民党获得压倒性胜利,将组建新的联邦政府,印度人民党总理候选人纳伦德拉 莫迪担任总理,并于2014年5月26日正式宣誓任职。
2014年11月,印度人民党开始加大马力招募新党员,“只要拨打一通电话,就可以直接入党”。希望在2015年3月达到拥有一亿名党员的目标,成为全世界最大政党。
2015年4月20日印度总理莫迪在其微博称,党员已经破亿成为世界最大政党
1简介
印度人民党1980年4月从原人民党(印度)分立,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印度人民同盟,支持者主要以城市的工商业者为主。现任党主席为文卡亚•奈杜。
印度人民党主张把促进少数派和落后阶层的利益放在首位,主张实行民族主义、民主、非教派主义。对外关系方面,他提出“真正的不结盟”政策,反对偏向大国集团,主张邻国建立良好关系。
印度人民党主要支持者为印度教教徒和城镇中产阶级即城镇中小商人,自称现有党员约为350万,1984年的大选中首次获得了2个议席。
在1989年获得了86个议席,1991年119个议席,至1996年获得了160个议席成为了第一大党。从1996年大选至2004年5月大选失败为为止一直位印度议会第一大党政党;第13届印度议会选举(1999年-2004年),以“印度人民党”为首的全国民主联盟一举夺得人民院545个席位中占有356席。
印度人民党第一次执政为1996年,但是一个短暂的政权(1996年5月16日—1996年6月1日),不到一个月时间,由阿塔尔•比哈里•瓦杰帕伊任印度总理,后被人民党取代;印度人民党直到1999年才算正式掌权。
2004年5月印度第14届议会选举印度人民党败于国大党居第二位,瓦杰帕伊5月22日正式离任总理一职,印度人民党再一次沦为在野党。
印度人民党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会议和全国委员会,中央机构有全国执行委员会及其常设机构工作委员会。
2起源
瓦杰帕伊
印度人民党的根源可溯及印度人民同盟(Bharatiya Jana Sangh〔BJS〕),印度人民同盟是在1951年由慕克吉(Shyama Prasad Mukherjee)创立,当时是印度教准军事团体「人民志愿部队」(Rashtriya Swayamesevak Sangh〔RSS〕)的政治派别。印度人民同盟鼓吹要依据印度教文化重建印度,并且呼吁组成一个强大的统一国家。
1967年印度人民同盟在印度北部的印地语地区获得相当多的支持。10年后,这个政党在瓦杰帕伊(Atal Bihari Vajpayee)领导下,结合其他3个政党组成人民党(Janata Party),并掌握政权。但因党派之争与内部不和,政府于1979年7月垮台。
印度人民党正式成立于1980年,起因於人民党联盟的领导人想要禁止获选的印度人民同盟官员加入「人民志愿部队」(「人民志愿部队」的批评者一直指控它是政治与宗教的极端派,尤其是因为它的一名成员暗杀了甘地),人民党联盟内部的不满分子从中分裂。印度人民同盟后来自身重组为印度人民党,由瓦杰帕伊、阿德瓦尼(Lal Krishan Advani)与乔希(Murali Manohar Joshi)领导。
3指导思想
印度教价值
印度人民党宣传印度教意识(Hindutva),这是一种试图用印度教价值来定义印度文化的意识形态,并且对印度国民大会党的世俗政策与做法严厉批评。
1989年印度人民党利用反穆斯林情绪,主张在印度教徒视为圣地的阿约提亚(Ayodhya)地区兴建一座印度教寺庙,但在当时该地已建有巴伯尔清真寺(Babri Mosjid),自此印度人民党开始获得胜选。
到了1991年,印度人民党的政治感染力明显增强,在人民院(Lok Sabha,即国会下议院)赢得117席,并赢得4个州的执政权。
虽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印度人民党的指导思想也在变化,但其中始终贯穿着两个最基本的哲学原则,即整体人本主义和印度教特性。
整体人本主义
印度人民党
1980年,印度人民党建立后,温和派领导人瓦杰帕伊试图扭转其前身人民同盟教派主义色彩过浓的形象,转而提出民主和世俗主义等概念同国大党竞争。但是,这一转变并没有为政党带来收益,相反,在1984年选举中,印度人民党只获得了人民院的2个席位,创造了人民同盟建立以来的最低历史记录,印度人民党看到利用世俗主义和民主等现代政治理念与国大党竞争是不现实的。于是,它又回到了原来的立场。
在1985年10月的甘地纳伽尔全国执委会会议上,确定整体人本主义为印度人民党的基本哲学。此后,印度教教派鼓动成为印度人民党进行政治动员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教派政治鼓动的日趋深化,整体人本主义思想满足不了政治鼓动的需要。因为整体人本主义虽然强调印度教传统文化,但相对来说比较温和,并不是将矛头直接指向穆斯林,而是更多指向西方和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于是,整体人本主义遭到了冷遇,之后便推出印度教特性作为新的思想武器。
4党派政策
经济政策
实行经济自由化政策
印度人民党的领导人瓦杰帕伊在实行经济自由化政策方面态度坚决。他认为,到2001年印度新经济政策已经实行了十年,毫无疑问,经济自由化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有利的。90年代以来,印度贫困人口从36%下降到26%,识字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不能够快速消除贫困,但贫困正在从印度领土上消失。
实行实用主义
印度人民党实行经济改革政策,表明了其实用主义的一面。同时,1991年以来拉奥政府实行的经济改革政策也是新形势下发展印度经济的有效手段,经过高达政府、古杰拉尔政府的延续推行,已经大大促进了印度经济的发展。此外,在全球化浪潮中,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极端民族主义的口号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问题和政治稳定,唯一的选择只能是融入全球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这个过程既是被动的适应,同时也是积极的争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宗教文化政策
面临的最大挑战
印度人民党执政后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爆发于古吉拉特的印穆教派冲突。这次冲突肇始于2002年2月27日戈特拉火车站惨案。当天,一群印度教徒参加完在北方邦阿约迪亚举行的宗教活动后,在返回古吉拉特,途经戈特拉火车站时,遭遇穆斯林袭击,58人死亡,43人受伤。这一惨案成为蔓延古吉拉特教派仇杀的导火索。
针对古吉拉特教派冲突,瓦杰帕伊政府采取协调和军事管制结合的手段,同时,依赖社会上的世俗主义力量,启动和平进程,基本成功地解决了古吉拉特教派冲突及冲突后的重建工作,防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在平息教派冲突的过程中,印度人民党作为一个在中央掌权的具有教派倾向的政党,并不是一味袒护印度教徒,而是以社会稳定和国家建设为主,履行了自己作为执政党维护法律和秩序的功能,成功地阻止了教派冲突在北方邦的蔓延。
教育是维持系统运作的有效手段
教育历来是当权者教育公民、灌输统治者的意识形态、增强国家凝聚力和维持政治系统运作的有效手段。印度人民党问鼎中央政权后,在教育问题上可谓倾注心血,力图贯彻宗教民族主义的教育政策。
1998年10月22-24日,在邦教育部长会议上,印度人民党人力资源发展部部长乔希提出教育应该“印度化、民族化和精神化”,具体措施是加强道德、精神教育和古代文化传统梵语的学习,以保证本民族文化价值的继承和延续。这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世俗主义政策,因此,这一建议并没有得到其他政党的认可。
在2000年提出的全国学校教育课程新体系中,印度人民党专门谈到宗教,认为应该提倡宗教教育,以了解宗教的教义及其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反对力量认为这是贯彻国民志愿团狭隘民族主义教育思想和意识形态的课程体系,因而加以反对。
修改历史
在历史教科书问题上,印度人民党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下令修改世俗主义历史学家比潘•钱德拉、罗米尔•塔帕尔等人已经使用了几十年的历史教科书,删掉了其中他们认为有损印度教形象、美化穆斯林统治的论述。此举一出,立即遭到世俗力量的强烈谴责。印度人民党贯彻教派主义意识形态的举措并没有得逞。
5选举情况
选举历史
1992年12月巴伯尔清真寺遭到与印度人民党有关的组织破坏,造成人民对该党强烈反弹。此破坏事件更引发全国暴力活动,造成数千人死亡。印度当代许多主张政教分离者对印度人民党产生了疑虑。印度人民党领袖为了缓和大众的恐惧、重拾对该党的信心并扩大其基础,因而展开一系列的「马车之旅」(rath yatras),亦即政治游行,游行中印度教神祇罗摩(Rama)被象征性地视作文化复兴的象征。
在1996年选举中,印度人民党跃升为人民院第一大党,并获总统邀请成立政府。然而,印度人民党无法在下议院545席中组成执政所需的多数,因此掌权时间短暂。
1998年印度人民党与其盟友终於组成多数党政府,由瓦杰帕伊担任总理。同年5月,瓦杰帕伊下令进行的核武试验引起广大的国际谴责。执政13个月之後,联盟伙伴全印度安纳达罗毗荼进步联盟(All India Anna Dravida Munnetra Kazagham〔AIADMK〕)退出,瓦杰帕伊被迫举办信任投票,结果以一票之差败北。
印度人民党在1999年选举中以全国民主联盟(National Democratic Alliance〔NDA〕)成员的身份参选,NDA是由20多个全国性与区域性政党所组成的联盟。该联盟取得多数党地位,在联盟的294席位中,印度人民党就占了182席。瓦杰帕伊身为该联盟中最大党的领袖,因此再度当选总理。虽然瓦杰帕伊致力於解决长久以来与巴基斯坦在喀什米尔地区的冲突问题,并使印度成为资讯科技的世界龙头,但该联盟在2004年的大选中惨遭挫败,瓦杰帕伊辞职下台。
该党在高级种姓之间和印度北部享有广大的支持度。试图吸引下层种姓的支持,特别是透过指派几个下层种姓党员担任党内重要职位。
选举战略
政党的选举战略,既建立在政党的思想基础上,同时又会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的变化而适时调整。在印度人民党的政治发展过程中,则是交替使用温和的政治策略和激进的印度教教派主义鼓动。
印度人民党的选举战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自1980年印度人民党建立以后,印度人民党的选举战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80年代的初建时期,印度人民党试图改变其前身人民同盟激进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者的形象;由于1984年选举的失利以及印、穆教派主义情绪的增长,80年代中期以来,印度人民党的选举战略以鼓吹教派主义吸引选民;在1993年邦选举中印度人民党的成绩并不理想,同时,国大党经济改革打破了原有的社会平衡,印度人民党开始利用国大党政策漏洞所造成的社会下层不满,以及严重的腐败问题,将选举关注的焦点转移到政治经济问题。当然,印度人民党选举战略的三个发展阶段并不是单拳出击,而是两手并用。在关注政治策略的同时兼顾对教派主义的利用,反之亦然。而且,这三个时期选举战略的变化是适应社会发展逐步演变的过程,具有相辅相成的承继关系。
1980年印度人民党建立时,印度政治正处于分化组合的调整过程之中。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理想加快了国大党实力下滑的步伐,地方政党、种姓政党和宗教政党实力明显增强,屡次问鼎地方政权,甚至在1977年问鼎中央政权。印度人民党领导人认识到:要想在政治上有所发展,必须加入反国大党阵营。加入反对党阵营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修正其前身人民同盟的极端教派主义形象。于是,印度人民党提出“民族融合、民主、积极的世俗主义、甘地社会主义和价值政治”的五项政策原则。从总体上说,五项政策原则中既包含现代世俗政治的内容,又带有一定的印度教传统主义色彩。而且,对五项政策原则中任何一项的解释都有很强的变通性,这样就为以后随着社会和政治气候的变化而转向政治教派主义鼓动铺垫了基础。
推选难产
印度政坛最大的反对党印度人民党原计划于2013年1月15日推选出新党首,以备战2014年的大选。但推选过程却遭遇难产,未能按时公布推选结果。
在经过党内各派多轮的磋商之后,印度人民党仍然未能就合适的新主席人选达成一致,包括前任主席拉吉纳特•辛格和反对党议会党团主席斯瓦拉吉等人选都没有得到通过。而在高举民族主义大旗的“民族卫队”的大力支持下,现任主席加德卡里将有极大可能再次获得连任,并将于本月底左右正式宣誓就职。
但是在推选过程中,包括印人党资深领袖阿德瓦尼等人都表示了反对加德卡里连任,认为其能力平庸且政治敏感性较差,不适合继续领导印人党。此外,加德卡里还因为其家人可能涉嫌一家公司的经济案件,给党派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党内关于推选现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莫迪为2014年大选时总理候选人的呼声变得更为强烈,包括阿德瓦尼等人在内均表示了对莫迪的支持。[4]
大选获胜
2014年5月16日,印度人民党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在543个议席中夺得334席,获得压倒多数。国大党领导的团结进步联盟获63席,其他党派146席。国大党发言人承认选举失败。印度人民党总理候选人莫迪将成为下一任总理。[5]
印度新总理的经济牌 5月16日印度大选结果公布于世,莫迪领导的人民党获得了国会下院543席中的282席,“历史性”地获得绝对多数席位,这是印度从1996年以来由单一政党赢得的最大胜利,人民党领先程度堪称30年来之最,。打破“世袭政治”的“历史性的胜利”成为印度政治的新标签。
招纳新党员
2014年10月31日,人民党主席阿米特•沙阿要求中央邦党部把党员的数量增加至现有数量的4倍,使该邦党员数量从560万人壮大到2000多万人,并呼吁在从11月1日开始实施的党员发展计划中大幅增加党员数量。
2014年11月起,印度人民党已经在印度各地放上了这样的大型广告牌,其特别的入党方式让人耳目一新,只需拨打一通无需接听的电话,就可以直接入党,而无论是在网络平台或是在街头的实体摊位,都可以直接登记。到目前为止已经吸引了超过一千万人登记入党。
印度发展党员实际就是为了选举,尽管打了电话就能成为人民党党员,但这并不能表示投票的时候就一定会投他们。此外,沙阿还要求基层工作者接触人民党尚未触及的地区的人们,包括电话亭、农村和边远的居住区。“ 将党员招收计划当做一个挑战,让政党影响较薄弱地区的人们加入到人民党中来。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