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大伤的赵国为何还能大败秦军呢?

世界历史 2022-07-26 13:28www.worldometers.cn世界历史故事

  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国发生的一场旷日持久的国力比拼之战,此战以的告终。赵军战死5万,投降40万。这40万人,除了年幼者200多人被释放,其他人皆被坑杀。

  长平之战对赵国构成了致命的打击,极大地杀伤了赵国的有生力量。长平之战前,赵国是与秦国比肩而立的强国,战后,赵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从此彻底丧失与秦国争霸的资格。

  然而,熟悉历史的朋友皆知,长平之战后不久,秦赵两国再次爆发战争,元气大伤的赵国居然大败秦国30万大军。在这以后,赵国又北伐匈奴,全歼匈奴10万。赵国为何还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

  先说赵国大败秦国30万大军。

  这一战,是为战国史上著名的邯郸保卫战。长平之战结束后,白起建议乘胜追击,一举吞并赵国。然而,嫉妒白起之功,以疲劳需要修整为由,劝秦昭王接受赵国的投降,前提是:赵国割让六座城给秦国。

  遭遇惨败惶恐不安的满口答应。可是,在交付城池时,赵孝成王又变卦了,因为大臣告诉他,割地与秦,秦势更强,“赵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如此赵将灭亡,不如联合列国对抗秦国。

  秦昭然大怒,立刻令率军二十万,直扑赵国国都邯郸而来。赵孝成王吃一堑长一智,以为统帅抵抗秦军。廉颇老成持重,王陵占不到多少便宜,秦昭王于是让王龁接替王陵为主将,增兵十万继续围攻邯郸。可王龁依然没有占到多大便宜,秦军损失惨重。

  当此之时,范雎向秦昭王推荐郑安平,并携带大量粮草支援前线,决定以持久战消耗赵军的战斗力。时间一长,赵军果然受不了,邯郸城内发生严重的断粮危机,甚至出现析骨而炊的现象,赵孝成王不得不派人向和求援。

  在向楚国和魏国求助的过程中,发生了两段传奇的故事,一是赵国平原君手下的门客自荐,说服出兵援赵,一是魏国贵族“窃符救赵”,杀大将晋鄙,率八万大军驰援赵国。

  最后,在楚赵两国的增援下,邯郸守军士气大振,与诸侯联军里应外合,终于大败的秦军。

  为何长平之战后的赵军能大败三十万秦军?我认为主要有如下三点原因:

  首先,楚国和魏国出兵救援,这是赵国获胜的直接原因。如果没有楚国和魏国出兵,赵国根本无力坚持下去,秦军都不必发起猛攻,只需将邯郸团团围住,已经断粮的赵军便会不战而溃。

  其次,赵国毕竟是天下强国,长平之战不过让赵军元气大伤,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赵军仍然具有不可小觑的实力。邯郸之战,一个区区邯郸城,能召集十万大军,便是最好的证明。而且,赵国的人才也还在,廉颇、等人,都是的。

  最后,长平之战后的赵国元气大伤,秦国的实力也受到重创。有一种说法,长平之战,秦国战死20万大军。个人认为,这种说法可信度不大,要知道,作为失败方的赵国,虽然损失45万大军,但真正战死的也不过5万。但是,秦国实力受损是不争的事实,据《春秋》记载,秦虽大胜于长平,三年然后决,士民倦,粮食竭。

  其实,赵国之所以能大败秦国,还有一个常被忽视的原因,那就是军队的意志力。秦国坑杀赵国降兵四十万,赵人对秦国恨之入骨。秦国攻打邯郸,赵国上下可谓,空前团结,正因如此,直到发生严重的断粮危机,赵国也没有向秦国投降,这才撑到了魏楚大军救赵的那日。再说赵国歼灭匈奴10万骑兵。

  这一战是著名的赵破匈奴之战,发生在长平之战十六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44年。当时,匈奴经常劫掠赵国边境,赵孝成王之子令领二十万大军反击匈奴。

  李牧采取坚壁清野和麻痹匈奴人的战术,先是让匈奴人掠夺不到粮食,待其如饥不择食的饿汉之时,放出牛羊,布满山野,诱使匈奴进攻。匈奴果然上当,如,李牧不敌,连忙率军撤退。

  匈奴人早就想歼灭李牧,岂肯放走他?于是紧追不舍。但匈奴人万万没想到,自己中了李牧的诱敌深入之计,李牧只是佯装不敌。待匈奴人深入赵境后,李牧立刻使出又一绝招——,利用战车限制匈奴骑兵的机动能力,使其进退失据,然后令弓弩手万箭齐发。

  匈奴顿时死伤无数,军心大乱。这时,李牧又派出恭候多时的精锐骑兵和步兵,从匈奴军侧翼杀入,匈奴更加措手不及,完全成了赵军砧板上的鱼肉。此战,除了单于率领少量骑兵突围,其余匈奴军被赵军悉数歼灭。

  这一战,赵军之所以能全歼匈奴骑兵,有两个重要原因,其一自然是李牧用兵如神,把打击匈奴的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其二则是战平之战后,经过十六年一代人的休养生息,赵国国力已经恢复不少,正因如此,赵国才能组织步骑弓弩兵共计20万,将匈奴大军围而歼之。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