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在曹操墓前拜祭,为何看到曹丕送来的画后
,字文则,汉末时期曹魏。于禁带军严肃庄重,战斗中所缴获的财物从不私藏,因此深得器重,是曹操所有的将领中唯一的假节钺之人。但于禁常以军法处理下属,不得士卒众心。后世将于禁称为曹魏“”之一。下面双元制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于禁作为曹魏五子良将之一,作者陈寿曾评价“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 。”
于禁最初就是以刚毅稳重而出名,一直树立自己刚正不阿,忠心事主的形象,没想到最后这人设竟然崩得这么惨。
五子良将中,除了从开始就是跟随曹操,于禁算是投靠曹操最早的一个。
于禁原本是鲍信的私人部曲,鲍信也就是讨伐联盟之中的诸侯之一,济北相鲍信。
192年,兖州牧刘岱讨伐黄巾被杀,鲍信与等人迎曹操为兖州牧,这一年,鲍信就死了,于禁到了曹操麾下。
于禁随着曹操南征北战,立功无数,因为他个人持军严整,缴获的财务也从不私藏,受到曹操重用。
于禁用兵极严,对将士都用严苛的军法,这大概也是他能屡屡打胜仗的原因吧!
公元206年,东海郡太守昌豨反叛,曹操令于禁讨伐,没能攻克东海郡,曹操又将派来,在夏侯渊的大军之下,城池摇摇欲坠。
眼见城池即将被破,昌豨就准备投降,因为之前在曹操麾下,与于禁私人关系甚好,于是就避开夏侯渊,向于禁投降。
昌豨投降之后,于禁手下很多人都劝告,让他将昌豨送给曹操处置,因为昌豨跟于禁麾下很多人曾经是共事曹操,有一定交情,而昌豨反叛也不是第一次了,曹操都留下了他的性命,这一次说不定也不会杀他。
可是,于禁却做出了令人的事,他决定“”,他对部下说:“你们难道不记得曹公的命令吗?
在大军包围之后才投降的人,不能赦免他的罪。遵从上令,是事奉君上的气节!
我跟昌豨虽然是旧友,但是岂能因此而失节?”
于禁挥泪斩昌豨,离此不远的曹操听闻消息之后,感叹道:“昌豨不向我投降,而投奔于禁,最终身死,都是命运啊!”
于禁因此而更加被曹操器重。
219年,攻打襄阳、樊城,于禁率领30000大军去樊城协助。曹仁令于禁与驻守在樊城的北部低洼处。
时值秋季,雨水频繁,一连十几天的大雨之后,汉水大涨,关羽。面临此绝境,庞德宁死不屈,而于禁却举军投降,被关押在荆州江陵。
曹操得知于禁投降的消息,长叹一声:“于禁与我相知已有三十年,怎么面临险境,反而不如才跟随我 几年的庞德呢!”
于禁的囚徒生活没过多久,攻下江陵,于禁被带到了东吴。
这时候,东吴刚趁机拿下荆州,又杀了关羽,做了亏心事的整日,担心来伐,于是向曹操大献殷勤,不仅将关羽的首级送到曹操面前,还对这些被关羽俘虏的曹军关怀备至。
俘虏中,地位最高的就是前将军于禁,孙权为此不惜折节下交,经常带着他骑马同行,为了表示尊重,两人并排而行。
有一次,被东吴大喷子虞翻看到,当场指着大骂:“于禁你不过是个俘虏而已,怎么配与我们大王并行?”
不仅如此,他还当场拿着马鞭要去打于禁,幸亏孙权眼疾手快,这才没有当众殴打于禁。
后来,孙权宴请群臣,东吴君臣宾主尽欢,而于禁独自伤心流泪,虞翻又站起来,指着他骂道:“你别在那装可怜了,是不是想以此博取同情,想让我们大王放你回去?”
话说虞翻这大喷子,对投降屈节之人是很看不上的,到了东吴,也是被他见一次骂一次,出门都要躲着他。
在东吴过了一年,曹操死了,称帝,东吴上表称臣。
221年,为了缓和与关系,准备抵抗刘备大军,孙权将于禁送回魏国,但是于禁回到魏国之后就 后悔了,早知如此,天天受到他人嘲笑,早知如此,还不如留在东吴,反正都不熟悉!
此时的于禁头发和胡白了,又是败军之将,苟且偷生,心中压抑,瘦骨嶙峋,看在他为魏国征战多年的份上,曹丕表面上任命他为杂号将军,但是心里却对其不以为然。
曾经侍奉的君主曹操已死,于禁就去陵墓前拜祭,这时候曹丕令人送来一幅画。
只见画上画着关羽手握青龙偃月刀,一副胜利者的样子,而庞德虽然落在下风,却愤怒反抗,于禁却在旁边做降服之状。
见到此画,于禁当场一口血喷了出来,顿时羞愧欲绝,又,回家后再也没能下得了床,很快就死了。
裴松之曾评价于禁:“围而后降,法虽不赦;囚而送之,未为违命。禁曾不为旧交希冀万一,而肆其好杀之心,以戾众人之议,所以卒为降虏,死加恶谥,宜哉!”
意思是,哪怕有因为大军围城,投降者也不能赦免的军法,但是于禁如果将昌豨囚送到曹操那里,也不算抗命。于禁不为曾经的好友争取生机,肆意杀死昌豨,只是为了担心受到旁人的非议。
其实,当时昌豨之死未必有那么简单,昌豨曾经是泰山贼,几度投靠曹操,又几度叛乱,屡次征剿,这次曹操派于禁前来征讨,难道没有私下命令?
三国之时,多年战乱,因败军而投降的将领其实数不胜数,但是对于禁而言,投降的代价太大,在曹魏地位本来就高,再加上年纪已经够大,最主要的是有庞德这个活生生的例子,最终晚节不保。
名也失,命也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