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关真的是捡漏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世界历史 2022-07-26 13:29www.worldometers.cn世界历史故事

  对入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双元制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代可以入关夺取天下真的是捡漏吗?

  清代是继以后的封建大统一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大统一王朝。

  关于清代的历史,很多人认为清代之所以从关外的割据政权成为大统一政权,是运气好捡漏了,因为消灭了明代,所以才使清军可以顺利入关,某种程度上来说清代是摘了李自成的桃子。

  那么清代入关得了天下,到底是不是捡漏行为呢,今天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一、清代入关的确有捡漏成分,但得天下并没有捡漏

  客观来说,清代可以顺利入关的确有着捡漏因素,因为1644年明代是亡于李自成之手,明代一亡,清代历经和清太宗两代人都没有入得关,就此入关成功了。

  当然还有人认为清代当时已经具备入关的实力,有没有李自成,清代也可以入关的。

  客观来说,明代当时可谓是腐朽至极,大军也没有多少战斗力,朝廷上也是乌烟瘴气的,财政空虚不说,上至帝是空有振兴之心,却能力平庸至极,下至是下面大臣党争不断,真正干实事的却没有几个,而清代经过皇太极的17年经营,实力已是突飞猛进,入关的确没什么问题。

  但很多人都忽略一个原因,那便是古代的“华夷之分”。

  清代在入关之前,就曾多次绕道入关,甚至直逼北京城下,诸如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但并没有拿下北京,进而。

  再对比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大军,只是进军北京一次,便是一路是,基本上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大多是望风而降,甚至到了北京城下,京城三大营都是直接降之。

  双方差别为何如此之大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那便是兴起于关外的大清政权,因为服饰、语言、生活习俗等与关内大为不同,还有其暴虐行为,所以当时世人皆是认为其属于“夷”的范围,所以即使内部矛盾重重,也是支持明廷的,因此清军即使多次绕道入关,明代内部也是抵抗甚多,也是纷纷支援北京。

  而李自成是起于明代内部,世人认同感自然高,因此很多人认为他建立的就是下一个大统一王朝,所以纷纷是望风而降,都想当新朝的从龙之臣。而明廷方面,即使号召天下兵马勤王,也只是来了的八千兵马而已,所以李自成只是进军北京一次,便是消灭了明代,并且顺势占据了北方半壁江山。

  所以以此来看的话,因为“华夷之分”的原因,面对大清政权,腐朽至极的明廷相当于当时世人的主心骨。即使清军具备入关的实力,那么届时必定是各路大军纷纷支援北京的情况,即使清军攻破北京,那么接下来攻克北方,再平南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而李自成消灭明代,无疑是打破了明廷这个主心骨,造成了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情况,所以清代自然是可以顺利入关,并且是各个击破,先后消灭李自成之大顺政权、之、南明小朝廷。

  如果没有李自成的话,最直接来说,清廷是不可能打着替明代报仇的旗号入关的,也不能以这个旗号笼络人心,更不用说对关内群龙无首的势力各个击破了,因此无形之中难度自然是大大增加,所以说清代入关,真的有些许捡漏的成分。

  二、清代得天下并非捡漏,而是靠自己的实力

  单纯以入关来说,清代的确有捡漏的成分,但夺取天下来说,清代可是靠着自己的实力,并非是捡漏。

  明代灭亡以后,天下可谓是有着四大势力逐鹿中原,分别是李自成之大顺政权、张献忠之大西政权、南明小朝廷、关外大清政权。

  就世人认同感来说,大清政权是不如另外三大政权。就以实力来说,清代入关时的总兵力也就是十万左右,无论是实力还是声望,都远远不如当时如日中天的李自成之大顺政权,毕竟当时世人眼里,大顺政权就是下一个大统一王朝。亦是不如明代灭亡以后,忠于明代的势力,支持明代宗室建立的南明小朝廷,因为南明小朝廷某种程度上就相当于当时正统的延续。

  当时的局面,清代压根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但是清代是一步步扭转局面,首先是打着替明代报仇的旗号入关以后,然后命令当时官民为崇祯帝服丧三日,以帝礼葬崇祯帝,可谓是大大拉拢了人心。

  并且停止了李自成大顺政权的“追缴助饷”政策,还让明代内阁和等朝廷机构官员,以原职同满员一起办事。随后又宣布不论是前明亦或大顺官员,只要归顺清廷,都以原职任用,甚至还可以加官进爵,而被大顺大军夺取的田产也是一律“归还本主”,并且停止明末三饷。

  通过这一系列宽仁政策,清代自然大大的拉拢人心,获得了当时官绅阶级的认可和支持。

  在军事上,清代在入关以后,可谓是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先是打着替明代复仇的旗号,并且意思是自身无意夺取天下,稳住了南明小朝廷。然后全力对付李自成之大顺政权,等到大顺政权已成败局以后,再南下攻破了南明最强大的,之后又将重心转移到张献忠之大西政权,消灭了大西政权。

  清代这一系列行动,是将大顺、大西两个政权攻至覆灭,残余势力只能联合南明对抗清军。还将南明小朝廷打的是一蹶不起,等于是初步奠定了大统一中国的格局。

  在夺取天下过程中,清廷在武力方面主要遇到两个问题,①、开国诸王的相继凋零,诸如病死于六年,摄政王病死于顺治七年。②、八旗大军本身就不多,兵员补充还困难,并且入关以后,享受了胜利者的待遇,可谓是“温柔乡英雄冢”,战斗力大为下降。

  对此清廷是重点开始“以汉制汉”策略,开国诸王既然相继凋零,有着后继无人的迹象,于是就重点起用汉人征战南明,诸如以洪寿畴出任五省经略,还有让率领大军南下镇压永历政权等等。

  八旗大军既然战斗力下降,并且不好补充兵员,那么就以大量投降的前明官兵为主力部队冲锋陷阵,而八旗大军则处于二线,作为压轴存在,既可以监视这些大军,还可以在关键时刻出动,更是能在最后胜利关头出来夺取功劳。

  可以说清代在入关以后,其统治阶层的统治水平是相当的炉火纯青,大方向上每一步都走的很对,虽有投充、圈地、缉捕逃人法等恶政,但大局上并无明显错误,是靠着自己的实力,并没有捡漏行为,从不起眼的存在,最终笑到最后统一中国。

  所以最后总结来说,清代的入关的确是有着一定的捡漏或者运气成分,但夺取天下,是真的靠自身的实力,还有高超的统治水平,并没有捡漏行为的。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