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布为什么冒着杀头的风险叛楚归汉?
在还处于劣势的时候,为什么冒着杀头的风险叛楚归汉?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双元制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公元前204年,刘邦在彭城和的军队作战失利后,他对着自己的亲信们说:“像你们这样的人,不配和我一起谋划天下大事!”面对大发雷霆的刘邦,负责传达消息的随何突然说道:“陛下您这是什么意思?”
刘邦望着随何说道:“现在楚王的主力正打算去与田荣作战,你们谁能出使淮南,说服英布背叛项羽,出兵把项羽牵制在齐国,这样我夺取天下就了。”
随何请命道:“我愿替汉王分忧,出使淮南,为汉王说服英布讨伐项羽。”
“既然你愿意请缨,那我就给你20个使臣一起出使吧!”刘邦答道。
1、
随何带使团达到淮南后,一路十分低调,毕竟众所周知九江王英布当时是项羽的手下,只是最近项羽因征讨齐王时,英布不愿随同,项羽骂了他几句,双方产生了矛盾,刘邦这才起了拉拢英布的心思。
英布在听闻刘邦的使团来找他后,为了避嫌,便让太宰把他们拦住,不肯接见。
随何在被挡住之后,异常冷静,他反倒觉得这事多半能成!如果英布真的忠于项羽,那一定会把他们绑起来交给项羽处置,如今英布只是不见他们,却没有限制他们,这就说明英布对项羽的忠心并不牢靠,同时也表明英布并不想得罪刘邦。
了解了英布的心思后,随何找到太宰,告诉他:“大王不见我,是认为强大,汉国弱小,但这正是我来见大王的原因。烦请您告诉大王,如果大王见我之后,我说的话令大王满意,说明这正是大王想听的,如果大王不满意,可以让我们二十人躺在砧板之上,在淮南广场用斧头剁死,以表明大王亲近楚国远离汉国的决心。”
太宰把随何的话,转告给英布后,英布觉得这使臣有些意思,便决心召见随何。
随何见到英布后,开口便问道:“汉王让我恭敬地上书给大王,但我私下奇怪地是为何您和项王同为诸侯,您却如此亲近项王?”
英布觉得这汉使的问题太简单了:“这有何奇怪的,我素来以臣子的身份侍奉楚王。”
随何听到英布的回答,心里笑道‘上钩了’:“既然大王是用臣子的身份侍奉楚王,但大王为何不服从楚王的命令出兵攻打齐国?楚王和汉王在彭城对战时,您也没派兵援助吧?大王空挂着楚国的名头,只是因为楚王强大,想借他的名头强大自己。您对楚王称臣,但他却从未将您放在心上,汉王派我来见您,要求我态度恭敬,楚王的使者却态度傲慢随意责骂您。如果您跟随汉王,到时候汉王必定会分配更多土地给您,不比您跟着楚王偏居淮南还被他随意责骂来得强吗?”
九江王英布在听过随何的话后,略一思考,他颇为心动,在项羽手下做诸侯王的这些日子里,连个使者都可以对自己不客气,这算什么事儿?也太窝囊了!
而刘邦的使者却对他毕恭毕敬,二者的区别一下子就体现了出来,拿定主意的英布终于下定决心,私下里和刘邦也保持联系,这样不管谁赢,他都有后路。
随何在一旁看着英布的样子,他哪里不知道英布打的是脚踏两边的主意,他也不挑明:“有我在,你想屁吃。”
2、
随何既然是来说服英布出兵拖住项羽的,自然不满足于如今的局面,他的手里还握着一张能够让英布不得不公开表态的王牌——楚国使臣。
随何知道这段时间英布和项羽闹得很不愉快,此时,项羽派来催促英布的使者正住在英布安排的驿馆呢!
某日,项羽的使者又去催促英布出兵,随何得知此事后,径直就闯了进去指着项羽的使臣说道:“九江王如今已投靠我们汉王,你家楚王凭什么要他出兵!”
楚国使者闻言十分震惊,他们愤怒地质问英布:“你这是什么意思,刘邦的手下为何在你家中?你是要背叛楚王吗!”
随何的行为完全打破了英布的计划,一脸懵逼的他正要向楚国使者解释,随何又上前对他说道:“事已至此,你和楚王的矛盾已不可磨合,现在还请马上杀死楚国使者,出兵攻打项羽,到时候汉王夺得天下后,一定会厚厚封赏于你。”
箭已在弦上,经过随何这么一闹,英布现在不管说什么,楚国使者恐怕都认定他投靠了刘邦,英布心一狠,既然已无后路,干脆就投了刘邦吧!
打定主意的英布立刻让手下杀死了楚国使者,然后点齐人马配合刘邦的计划去牵制项羽。
愤怒地项羽在得知英布造反的消息后,立刻让项声、龙且攻打淮南,杀掉了英布的妻儿。英布不敌龙且,他在战败之后便与随何一起去投靠刘邦。
3、
有感于英布的功劳,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封他做了淮南王,辖区包括九江、庐江、衡山、豫章等郡。
而劝服英布的随何,却没有那么好运,刘邦在封赏群臣时直言:“随何你不过是一介腐儒而已,治理天下怎么能用你这样的人?”
随何跪倒在地说道:“陛下引兵攻彭城,楚王未去齐也,陛下发步卒五万人,骑五千,能以取淮南乎?”
“不能。”
随何又说:“我为陛下说服九江王,使陛下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淮南,陛下却为何认为我迂腐保守、不合时宜呢?”
最后,刘邦还是只给了随何一个不大不小的护军中尉一职。相比起随何的功劳而言,他的回报显然并不合理,不过,这并不妨碍后世之人对他仅凭胜于数万雄兵的赞扬,他也因此被评为堪比郦食其、陆贾的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