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并非只有“三足鼎立”,另一个实
公孙渊,字文懿,时期辽东地方割据军阀,自立为燕王,年号绍汉。下面双元制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两汉四百载,分为魏蜀吴。”末年,这个涌现过无数天骄的时代,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无数佳话与传奇。在、、三人绽放光彩的同时,在他们所建立的三国之下,也有我们没有留意到的精彩。
从陈寿所著的《》,这一纪传体的经典国别史书中可以窥得“鼎足互相图”中的三足鼎立之况。家喻户晓的《》里,罗贯中主要讲述了魏蜀吴之间的纷争,这样的观点也随之被众人接受和支持。从人们的研究来看,东汉末年四国鼎立,但罗贯中只提到魏蜀吴,第四国是哪个国家?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东汉末年的这段历史,很多人提出,东汉末年并非“三足鼎立”,这三足之下其实还有一足。因为当时的除了魏蜀吴三政权之外,在神州大地还有一个实力雄厚的政权——辽东政权,这是由公在辽河以东建立的政权。说起辽东政权,绕不开公孙渊的祖父。
公孙度年少便随父迁居各地,做过小吏,建宁二年升尚书郎、做冀州刺史,后被免官。中原地区乱起,各地军阀无暇顾及遥远的他,公孙度便整合资源自立为辽东侯。接着他趁热打铁地东征西伐,开疆扩土,又招贤纳士,以辽东王自居。建安九年,公孙度病逝,其子公孙康子承父业。
公孙度在执掌辽东政权的时候,展现出了比其父更大的野心,不仅将整个辽东政权进行了扩张,甚至还意图将当时的朝鲜以及京畿道等地纳为自己的附属地。建立的辽东政权一度呈现鼎盛之势,而由于其自身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其他人也很难插手其中。辽东政权在公孙康手中逐步发展壮大。
后世对于公孙康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史料可以说明。公元207年,公孙康在、两兄弟兵败投奔辽东之时,看出了两人狼子野心,有吞辽东之图。他便先下手为强,设计二人并将二人首级送至曹操处,遂被拜为左将军,封襄平侯,而此举也表明公孙康明面上臣服于魏了。
公孙康于公元209年离世,由于其子公孙晃与公孙渊年纪尚小,便由其弟弟公孙恭接管辽东政权。公孙恭之所以顺理成章地成为第三位继承人,完全是由于兄长的早逝,侄子的年幼。其在位之间也未作出很大功绩,仅能算作平庸之主,另外他因身体虚弱并无子嗣,后来不能料理政务日渐失去辽东政权的掌控力。
公孙渊逐渐长大,于公元228年夺权,并将公孙恭软禁起来。公孙渊虽然有胜于父亲和祖父的野心,其自身也有带兵打仗的才能,但由于公孙康在世时未能处理好辽东政权内的尴尬局面,所产生的连锁问题也使他不能专注于发展,最终兵败于大将军之手,辽东政权自此终结。
尽管公孙度在世时自立为辽东侯,也未将辽东政权称为独立的国家。只是后来被曹魏称为“君主”,后人也习惯性地将辽河以东公孙家所建立的辽东政权称为“燕国”。从公孙度在辽东自立为辽东侯起,辽东政权又经历公孙康、公孙恭、公孙渊共四位掌权者,存在时间仅49年。
与此同时,曹魏政权历时46年,孙吴政权历时51年,蜀汉政权历时42年。其政权持续时间也与世人皆知的魏蜀吴三国政权存在时间,称之为第四“国”亦不足为过。在魏蜀吴的“鼎足之相图”之下,公孙氏一族在辽东地区发展壮大。
纵观整个中原地区混战之时,都未曾减少过他们心中对于辽东这块宝地的觊觎之心,因此公孙氏最终也未能顺利实现自己的野心。公孙氏一族的发展历程并未太过耀眼,终究逃不了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的命运。
纵观整个三国历史,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那些经典大部分来源于对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及其代表的魏蜀吴三者之间的各种纷争。当继续走进这个时代,随着深入,三足光辉之下也有很多值得传颂的经典,不仅仅是公孙氏一族,还有各种各样的英雄在这个时代绽放了自己的光彩,留给后人一段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