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黄帝之前还有没有帝王之类的呢?
“者,之子,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大意是黄帝名叫公孙轩辕,生下来的时候就十分神异。“弱”,即未满七岁时,就很能说话,年少时就德智俱全,年长愈发敦肃敏锐,成年时则闻见明辩。后来黄帝习用干戈,广伐诸侯,教民耕战,最终“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始祖,历代上至帝王下至百姓,莫不供奉朝拜。时至今日也仍然作为连接世界各地华夏子民的纽带,年年享受祭祀。
有一说法,少典是诸侯国号,并非人名。《史记》后文《秦本纪》中,写到“大业(人称)娶少典氏而生柏翳”,在以封地名为姓的时代,这应该说明了采用的说法应该是“少典”为国号。然而《国语》有记载:少典娶有蟜氏之女,而生黄帝、;《帝王代纪》却又推翻了这种结论,因为根据这里的记载,黄帝和炎帝差了五百年。但总体上讲,黄帝应该是被称为少典氏的有熊国国君的后代。
根据政权的诞生时间,黄帝之前的历史大致为:有熊少典氏─炎帝神─黃帝氏。这里提一下《帝王代纪》,它是继《史记》以后第二部对帝王家世进行详尽整理的著作,又时为了避讳,所以流传至今使用较广的书名是《帝王世纪》:它将历史推到了三皇时代;又因为它出于晋人之手,根据史料年限上的临近原则,在讨论黄帝以前的历史时它可以作为一份重要参照。那么,按其上记载,在黄帝之前,有炎帝一脉,首先是神农氏,一号魁、连、列山氏;这之后则:承、临、明、直、氂、衰、榆罔,总共九世,传位五百三十年;顺带一提,据此来考虑的话,那“炎帝”就指的是九个人。从第一位尝百草的神农氏开始,到与黄帝交战的榆罔,都是炎帝。但平日我们并称的“炎黄”中,“炎”通指与黄帝齐名但相差五百年的那位神农氏,而“黄”也通指黄帝一脉中的第一位开创者。
那么黄帝和炎帝的血脉交联是怎么回事呢?前面提到这一世少典(第一代世公少典君)根据通婚传统,娶了有蟜氏的两个女儿,姐姐生下了最后一任炎帝榆罔,妹妹生下了黄帝,证明了黄帝轩辕氏和炎帝神农氏之间的直接的亲缘关系。而少典氏政权和神农氏政权在时间上是有所重叠的,少典氏第二代中诞生了神农氏的第一代,总之炎黄同祖,并无异议。
有建国,号少典,建都涿鹿。有熊氏族部落第一任酋长讳烈山氏,又号厉山氏。而这源于部族的发展,有熊是诸部落其中之一。
伏羲女娲部族起源于伏羲女娲的兄妹通婚。而伏羲作为有文字记录的创世神,制定了大量的礼仪制度,让百姓得以有纪律的生活。他创立了书契、音乐、婚姻制度,还教人渔猎。最为伟大的是他创作了“八卦,”这种用来解释天地万物规律的方法。而女娲的故事在其后数千年的父系社会中主要是以传说的形式流传下来,掺杂了很多神话色彩,却很少有确切的文字史料记载,但这也侧面证实了女娲作为之母的地位和形象力从未消失。
伏羲女娲都是的子嗣。燧人氏则是之祖,《尸子》有云:“燧人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成为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被后世奉为“火祖”,位列三皇之首,尊称“燧皇”。燧人氏为有之子,史传是人类原始巢居的发明者、巢居文明的开拓者,仰韶前文化时期古越族人。而我们与动物区别开的人类历史,是从有巢氏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