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军事实力那么弱,为何却能坚持那么久?

世界历史 2022-07-26 17:14www.worldometers.cn世界历史故事

  提起,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词汇就是“弱宋”,或者“冗兵”“之耻”等等,总之宋朝的文弱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没错,宋朝的军事能力确实不如辽金元这些骁勇善战的少数民族政权,但不管怎么说两宋的历史合起来也有319年,单靠花钱买和平能支撑这么久吗?

  显然不能,想跟人和谈也是需要军事资本的,如果你的军队实在不堪一击,那何必费工夫与你和谈呢,将你的土地人口物资全部纳为己有不是更好?

  因此,在评价宋朝的军事能力时,结论不可以极端化。两宋三百多年的历史也并非一直不能打,比如北宋初期,初期和南宋末期,面对巅峰时期契丹,巅峰时期的女真和巅峰时期的蒙古,宋军都有过相当辉煌的战绩,甚至出现了像、、这样的战神级人物。而相比南宋初期岳飞、吴玠、等人的抗金史和南宋末期孟珙、余玠等人的抗蒙史,北宋初期的抗似乎是最被人轻视的。

  有句流传很广的话叫“北宋缺将,南宋缺相”,反映出人们对北宋军队普遍的质疑态度,这句话有些道理,但也不全对。让人感觉“北宋缺将”的原因是南宋的实在太多了,像岳飞、韩世忠、吴玠、、曹友闻、孟珙、余玠、王坚、张珏等等都是彪炳史册,所以相比之下显得北宋名将少;但北宋名将真的少吗?事实上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期间,也诞生过多位抗辽名将,他们都在对辽作战中多次取胜过。接下来给大家介绍其中的五位,通过他们的故事,或许你能感受到一个不一样的北宋初期。

  李继隆是北宋开国名将李处耘的儿子,几乎参与了宋太宗宋真宗时期北宋和辽的所有主要战役,多次击败辽军,堪称北宋抗辽第一名将。李继隆二十几岁就带兵打仗,作战非常勇猛,参加过灭和灭的战争。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在灭掉北汉后决定北伐辽国,李继隆与郭守文出任宋军先锋,虽然此次北伐最终失败,但李郭二人先后两次破敌。

  《·列传第十六》:讨幽州,与郭守文领先锋,破契丹数千众。及围范阳,又与守文为先锋,大败其众于湖翟河南。

  还是在太平兴国四年,辽军大举南下,宋太宗调遣李继隆、刘廷翰、崔翰、赵延进等多位将领率8万宋军前往迎战,两军在满城相遇,李继隆力主宋军改变阵型,最终宋军大胜,杀敌万余,俘3万。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李继隆和潘美、等宋军将领在雁门与辽军相遇,展开血战,杨业率部背后偷袭成功,辽军惨败,潘美和李继隆一直追击到辽国境内的灵丘才返回。此战过后,李继隆出任定州驻泊都监,驻守在河北抗辽前线,而且经常主动出击打击辽军。

  《宋史·列传第十六》:尝领兵出土镫砦,与贼战,获牛羊、车帐甚众。诏书褒美。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发动第二次,李继隆隶属曹斌的东路军。东路军一开始进展的非常顺利,李继隆先是帮助宋军先锋薛继昭在固安城南击败数千辽军,随后与宋军先锋部队连下固安、新城,进而拿下了涿州,激战中李继隆左腿中箭,血流不止。后来东路军遭遇惨败,傅潜和米信所部几乎,只有李继隆的部队打了胜仗之后安全撤回宋境。

  端拱元年(公元988年),李继隆获授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保顺节度使。这年九月,契丹南下打到了唐河,李继隆不顾朝廷禁止出兵的命令,与袁继忠率军迎战,击退了辽军,斩首一万五千级,获马万匹。端拱二年(公元988年),辽国于越耶律休哥率八万大军南下,李继隆率军迎战,尹继伦偷袭成功,李继隆趁机掩杀,一直追击过了徐河,辽军大败。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萧和亲率20万铁骑南下,一直打到了黄河岸边的澶州城,形势危急,宋真宗,当时已经55岁的李继隆主动请缨,出任“驾前东西排阵使”,面对数万契丹铁骑的进攻,李继隆陈师澶州城外,毁车为营,不仅打退了契丹,还追击数里。回京后,他在检校太师的基础上加开府仪同三司。

  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李继隆因病去世,时年56岁。宋真宗身穿丧服前往李继隆的家中吊唁,辍朝五日以示哀悼,追赠中书令,“忠武”。

  北宋名将杨业,也就是故事中的杨老令公,原本是北汉将领,后来宋太宗灭掉了北汉,杨业也因此归顺宋朝。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宋辽两军在雁门展开激战,当时宋军的主要参战将领是潘美、杨业和李继隆,而立下首功的当属杨业。当时杨业率领几千骑兵从小路绕到了辽军背后,使宋军形成夹击之势,辽军大败。

  杨业打仗骁勇异常,被辽国人称为“杨无敌”,以至于辽军只要看到杨业的旌旗就会主动退去。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北宋兵分三路伐辽,杨业出任西路军副帅。西路军一开始进展非常顺利,连拔云、应、寰、朔四州,可是由于东路军惨败,辽军十万骑兵驰援西路,宋太宗急忙下令西路军掩护四州百姓撤退。杨业因为难以忍受监军王侁的讥讽,主动出击找辽军决战,以此掩护百姓撤退,由于主帅潘美没有按约定在陈家谷口埋伏兵马,导致杨业所部全军覆没,杨业本人也受伤被俘,最后绝食三日而亡。

  根据《宋史》的记载,在被俘之前,杨业手刃数十百人,身上有数十处伤口,可见杨业的骁勇和当时战况的惨烈程度。

  《宋史·列传第三十一》:

  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乃不食,三日死。

  事后监军王侁被革职充军,潘美被连降三级,而杨业的故事从此广为流传。

  之所以在开篇部分提到说北宋的抗辽历史是最被轻视的,是因为有太多战功赫赫的北宋将领被遗忘了,其实他们就静静的躺在《宋史》传记里,但是却没有人去在意,去关心,好像他们在抗辽战场几十年抛头颅洒热血的豪情和功绩都被一个富有争议的抹杀了。

  在诸多被遗忘的将领中,范廷召绝对是不得不说的一位。他在在位时就已经做到了殿前指挥使的职位,跟随柴荣四处征战。后来北宋建立后,他又参加了灭北汉的战争。

  在雍熙三年北伐辽国的作战中,曹斌指挥的东路军有十万之众,范廷召出任东路军的幽州道前军先锋都指挥使,等于为宋军打头阵,当时宋军先锋部队的将领还有薛继昭,距离先锋最近的是李继隆的部队,三人先是合力在在固安城南击败了辽军的先头部队,随后连下固安和新城,又一举拿下了涿州。范廷召在交战时被流矢射中,血水把盔甲染成了红色,但他神色自若,督战益急,得到了宋太宗的褒奖。

  《宋史·列传第四十八》:廷召复与贼战,中流矢,血渍甲缕,神色自若,督战益急,诏褒之。

  端拱二年(公元989年),耶律休哥南下,范廷召和李继隆正面迎敌,配合尹继伦大败辽军,斩首数千级。

  咸平二年(公元999年),辽圣宗率军亲自南征,宋真宗也前往河北前线督战。范廷召在瀛州西部与契丹交战,斩首二万级,向北追到莫州东部三十里处,又斩首万余,夺回了被契丹掠夺的数万人口,功莫大焉。班师后,加检校太傅,益赋邑,又改殿前都指挥使。

  《宋史·列传第四十八》:廷召与战瀛州西,斩首二万级,逐北至莫州东三十里,又斩首万余,夺其所掠老幼数万口,契丹遁去。

  咸平四年(1001年)正月,范廷召病重,宋真宗亲自前去探望,不久后,范廷召去世,享年75岁,获赠侍中。

  潘美

  虽然潘美是杨业之死的责任人之一,而且后来被小说丑化成了潘仁美,但实际上作为北宋开国的功勋级战将,潘美在抗辽战场上也是立下不少战功的。

  太平兴国四年的北伐作战之后,潘美被授予三交都部署的职务,留在了宋辽边境。当时在三交西北方的三百里处,有个地方叫固军,是北边的咽喉之地,潘美袭击并占有了这个地方,并在此地贮积粮食驻扎兵马坚守,从此以后北边得以安定下来。

  《宋史·列传第十七》:三交西北三百里,地名固军,其地险阻,为北边咽喉。美潜师袭之,遂据有其地。因积粟屯兵以守之,自是北边以宁。

  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的雁门战役,虽然当时杨业立了首功,李继隆也有出战,但潘美才是那次战役的最高指挥,雁门战役最终取得大胜,潘美显然也是有功劳的。

  在雍熙三年的北伐作战中,潘美出任西路军的主帅,指挥西路军连下云、应、寰、朔四州,西路军一度,只可惜由于东路军的惨败不得不撤退。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加官同平章事,数月后就去世了,时年67岁,距离杨业去世也只有一年的时间。

  荆嗣是北宋初期一员非常凶悍的猛将,从士兵慢慢提升到将军。在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第一次北伐时,曾一人杀死三十名辽军。太平兴国五年,契丹来犯,荆嗣仅率领一千士兵就与辽军展开激战,斩杀骑兵七百多人,辽军想要渡河逃跑,荆嗣追上后又杀死和俘虏了很多人。

  雍熙二年,荆嗣率领军队进入辽境,迅速攻战飞狐门,辽军赶来增援,荆嗣率军再战,亲手斩首一百多级,辽军士兵被他的凶悍所震慑,一千多被打散的辽军在原野上,荆嗣大声喝止他们,辽兵全都毁坏弓弦折断箭尾乖乖向他投降。

  后来,荆嗣又连续跟随田重进、李继隆、范廷召等人作战,一生经历过一百五十多次战斗,立下累累战功,大中祥符七年,出任虢州防御使、邠宁环庆副部署,同年去世。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