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十大名将之一:窦宪最后什么结局?
十大之一:最后什么结局?下面双元制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窦宪: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对于功比卫青及霍去病的窦宪,今天的人们了解得实在是少之又少,我作为一个喜欢历史及诗词的普通爱好者,知道他的也仅有两件事,一是“勒石燕然”,此乃不世之功;二是词牌《沁园春》是由他而起,但却是件声名狼籍的丑事。
这《沁园春》是大家都熟悉的词牌,写得最好,最大气,最被人们所熟知的,莫过于毛主席写的《沁园春•雪》,但我想,知道这词牌的由来缘自于这声名不彰的窦宪,肯定是极少的,这词牌创始于初唐。调名却是源于窦宪倚势变相强夺沁水公主田园之典故。
窦宪,字伯度,扶风郡平陵县人,即今陕西咸阳人,名将,册立其妹为皇后,兄弟亲幸,赏赐累积,宠贵日盛。
他以车骑将军出击北匈奴,大败之,然登上燕然山,如同霍去病故事,刻石记功,史称燕然勒石,后拜大将军,地位高于三公。
又再次领兵出塞,大破北匈奴主力,俘虏北匈奴,因军功日隆,权倾朝野,阴存之心,被得知阴谋后,逮捕亲信党羽,没收大将军印绶,逼令自杀。
匈奴一直是我华夏的主要边患,最强盛时的,将那兵锋正盛的围了七天七夜,后来还是靠施小人计方才突围,后来大汉王朝一直是行和亲政策,即使是这样,还是经常被匈奴袭扰掠夺,。
直到时,以卫青和霍去病出师,方将其击败,后因其内乱,分裂为多个部落,有些投靠了汉朝,内迁后势力大衰,但经过多年的恢复,到了东汉以后又死灰复燃,对汉王朝又成威胁之势。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在《渔家傲•秋思》中的美句,表现的是这位以“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名扬后世的名臣,虽然在大宋西部边战中取得了骄人成就,但也感慨自己的功绩未能“”而留有遗憾。
在古代对一个文臣最高的肯定是赐其“文正”的,范仲淹就得到了这个谥号;而古代武将的最高荣誉则是“”和“勒石燕然。”
“封狼居胥”的典故大家都知道,汉帝国年轻的战神霍去病横扫匈奴后,在今天蒙古境内的狼居山举行了祭天的大礼,向世人昭告汉帝国的强大;那“勒石燕然”既然能和“封狼居胥”并列相比,却为什么没有“封狼居胥”出名呢?这可能与窦宪后来的声名有很大的关系。
窦宪出身名门,其曾祖父窦融是东汉开国功臣,名列之中,后来其祖父和父亲先后因为犯罪而被处死,所以,到窦宪出生时,家道早已破落,然而,及他的妹妹被立为皇后以后,这窦宪的命运从此被改变。
要说中国历史上功劳最大,最低调的,则非、卫青和霍去病一族莫属,卫青在娶了汉武帝姐姐后,还一直不忘自己“骑奴”的身份,他身为大将军,却从不专横专横跋扈,可谓是古来谦恭第一人。
反观这窦宪就差了许多了,他仗着是的大舅哥,恃宠欺人,风头,权倾朝野,他先是低价强占沁水公主的田园,吓得公主不敢出声,只好拱手相让,要知道,这沁水公主可是汉章帝的妹妹,对这他也敢下手,可见窦宪真的是,无所顾忌了。
后来汉章帝路过时发现他的恶劣行径,对他大加指责,若不是妹妹窦皇后以降低服饰等级作为处罚来为他求情,那他将会瞬间悲催。
但是,他却不思悔改,完全没将这当回事,反而更加地肆无忌惮,到后来,因为同太后的宠臣刘畅不和,他竟派人将刘畅刺杀,事情败露后,太后大怒,窦宪为求自保,主动上书要求带兵北击匈奴,戴罪立功。
对于他妹妹和刘畅之间的关系,纯属私生活范畴,他没有必要去管,因为这种事情在当时有很多,“司惯寻常事”嘛,但是他担心妹妹被刘畅所控制,导致权利受到威胁;这才起了杀心。
何以杀一个刘畅就让妹妹对哥哥如此地愤怒呢?这是因为汉章帝死后,风情貌美的窦皇后守寡,当时,汉和帝还年幼,窦太后主持朝政,而这个刘畅不仅是其宠臣,还兼着太后的床第工作,说白了,他就是太后的情夫,难怪太后要大怒。
自汉武帝持续地对匈奴用兵后,匈奴势力大弱,并分为南北两个部落联盟,南匈奴臣服汉朝,而汉王朝通过“赐婚”的方式,也同其保持的良好的关系,这其中就有著名的和亲匈奴的所谓“昭君出塞”,并且,在对待北匈奴的关系上,也显示了避战的姿态,以一种柔软的方式处理着双方的关系。
但至掌政后,他改变了汉王朝的怀柔政策,不但削减了匈奴的属国地位,还关闭了边境的贸易。自昭君出塞后,维持了近一个世纪的汉匈友好条约被撕破,“大汉匈共荣圈”遂宣告破碎,于是,两家关系再度陷入紧张的局势。
此时的北匈奴同汉王朝是敌对的,但南匈奴还是依然同汉王朝关系良好,而窦宪此时犯罪,急于立功来减轻罪责,于是他便带着一帮包括南匈奴在内的周边小兄弟,一起去攻打北匈奴。
窦宪这个人别看一直是混迹于市井,但打仗似乎有着超于常人的天份,加上他乃负罪之身,急于立功洗白自身,输是输不起的,唯有取胜这华山一条路,所以,他是一路地进击而奋不顾身。
没了退路的窦宪运气实在是好,他是连战连捷,大败北匈奴部落,杀敌两万余人,俘虏二十余万,并获牛羊百万余头。
大败匈奴的窦宪效仿前人霍去病,登上了今天蒙古境内的杭爱山,并在那里举行了祭祀天地的大礼,刻石立碑、昭告天下,至此,在中国的
“燕然勒功”和霍去病的“封狼居胥”一样,在此后的两千多年岁月中,是所有文人雅士们诗词歌赋的素材来源,也是将军武人们建功立业的终极目标。
至于这石刻是何内容,史学界一直是一头地雾水,直到2017年,一块摩崖刻的发现,这片草原又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了两千多年前那个曾经热血沸腾的狂放年代。此刻石即著名的历史学家所书《封燕然山铭》,方才识得其真面目。
不久,窦宪再次出征,又将匈奴打得大败,经过此次战役,汉王朝彻底解决了自起持续了三百年之久的匈奴之患;失败后的匈奴再也无法立足于茫茫大漠之上,残余的匈奴部队一直向西迁徙到欧洲,最后他们是将古罗马帝国灭国,可见其战力之凶悍,这也反衬了当时窦宪所击败的对手,绝对不是孱弱的匈奴。
如此不世之功,窦宪的自然是得到了一大堆的封赏,皇帝将卫青和霍去病曾拥有过的所有武将至高头衔,都挂在了他的头上,这个可是自恃有功的窦宪不懂韬晦,愈加飞扬跋扈。有权在手后甚至联合自己的党羽想谋逆造反,最后被自己的外甥皇帝汉和帝查觉,一举粉碎其阴谋。窦宪也被皇帝赐自尽,最终迫令自杀。
“宪以椒房之亲,立功域外,不能如卫青养尊处晦而行杀掠之虐。器满则盈,日中则昃,君子知其不终矣”,这是明间丁耀亢对窦宪的评价,中肯而公道,寥寥几个字道出了窦宪由破落到辉煌,又由辉煌到覆灭的一生。
观窦宪的一生,首先是其为人不正,持权贪财,作为一个外戚,在人品上是被人看不起的,他哪怕有再大的功绩,为人低劣也是不被众人所承认的,后世自然就不会去夸赞他征讨匈奴的功绩了,而且还要不断弱化他的功劳,
就人品来说,他同那“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相较,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对话,所以后人只知霍去病的“封狼居胥”,而少有人知道窦宪的这“勒石燕然”,也就很正常了。
窦宪,这个曾经的破落户子弟,因为“燕然勒功”的巨大成就,他所奠定的中国北疆的新格局,为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版图奠定的历程中,起了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
但是,窦宪在历史上留下过种种劣迹,在古今文人墨客眼中,是被公认为东汉外戚专权的祸首,因而备受贬斥;后来,又因谋反大罪而遭致杀身之祸,于是便将自己的功勋,一并埋在了历史的深处,对他这一悲惨地结局,也让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