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后来结果怎样?

世界历史 2022-07-26 17:14www.worldometers.cn世界历史故事

  放390名死囚回家,后来结果怎样?感兴趣的读者和双元制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明主、圣君,甚至千古一帝,那就不得不提唐太宗李世民了。

  对内励精图治,开创,对外和战相济,破稳外交,无不令人点赞称颂。

  能被称为明主,除了被文人政客所认同外,自然也少不了民间的赞扬,老百姓们对于李世民也是一致的好评。

  而李世民做的可不仅仅是教科书上的“大动作”,他还做了一件震惊全国的事。

  甚至欧阳修都为此事专门写了一篇名为《纵囚论》的文章,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

  李世民曾下令,让牢狱里三百九十名即将问斩的死囚们回家,去处理一下自己未了的心愿,一年以后再自觉地回来接受问斩。

  这件事情着实有趣,而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何事,事情的后续又如何呢?

  少年英才,玄武之变

  公元598年李世民出生,他自幼聪慧,又做事认真,每天一本正经的样子,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他的聪明伶俐不仅表现在学业上,在武艺方面也不甘示弱,已是常态。

  到了少年时期,李世民就跟着父亲一起上阵杀敌,可谓是“上阵父子兵”。

  年纪轻轻的他依靠着过人的机智和高超的武艺,没过多久便立下了赫赫战功,颇得李渊的赏识。

  当时天下处于之时,的气数将尽,李世民一家也加入了起兵反隋的浪潮。

  经过两年的战争,李渊脱颖而出,顺利地成为,并且改国号为“唐”。

  而李世民因为在战争中屡获战功,而被李渊封为秦王军,又得到了大将军的称号。

  善于作战的李世民并没有在朝中过多停留,不久后又去了炮火连天的战场之上,积蓄消灭地方割据势力。

  李世民的威望越来越高,数不清的战绩让人望而生畏,李渊封他为三公之一的“司徒”,后来又封了相当于宰相的“尚书令”和“中书令”。

  到最后实在是没有再高的职位了,李渊灵机一动,给他颁布了一个从来没有过的“”之职。

  到这个时候,李世民在全国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除了皇帝李渊,他的地位已经和太子不相上下了。

  随着他的功绩越来越高,全国也慢慢地出现了一种不和谐的声音,“功高盖主”的言论逐渐出现。

  李渊也开始对他产生了猜忌,认为他的名声过大,以至于压过了太子李建成,这对于朝廷的安稳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到了公元626年,国家大一统形式确立,没有了外患后,呈现一片兴盛安定、人民和乐的局面。

  可这时“内忧”的问题开始越来越明显起来,朝廷内部有了拉帮结派的现象,有一部分大臣看出了李世民身上卓越的才能,逐渐有了向他靠近的趋势。

  相比于李世民的丰功伟绩,太子李建成就显得太不作为了,他沉迷酒色,整日懒散不求上进,当李世民在外杀敌的时候,李建成最常做的事就是外出打猎。

  支持李世民的秦王党队伍逐渐越来越大,而李建成的太子党渐渐感觉力不从心,不断地对李建成说着李世民带来的威胁。

  李世民的锋芒毕露,开始让父亲李渊和哥哥李建成忌惮起来,他们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太子,却对身为秦王的李世民产生了顾忌,这不禁让人感到震惊。

  父亲李渊一边欣赏于李世民的成绩,甚至有意换他取代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但一边又对他有些猜疑,这个过于强大的儿子终究让李渊后怕了。

  朝廷之中的内斗,已经没有父子间的骨肉至亲,也没有了兄弟中的手足之情,甚至连弟弟齐王李元吉都对李世民抱有不满,他们不断地对李世民进行着打压排挤。

  李建成和李元吉数次在后宫淫乱,并将这些事栽赃到李世民的身上,后宫参与此事的妃嫔在李建成的威胁之下对李渊说着李世民的“恶形”,李渊对李世民越来越疏远,甚至有些厌恶。

  可李世民也不是任人欺负的,看清楚形势后,他终于忍不住了,发动了一场至今还让人魂惊胆颤的政变——。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和自己的谋士、、等人入宫,在玄武门处留下自己早已训练许久的精兵做好埋伏。

  而李建成和李元吉自觉李世民大势已去,并没有做太多准备。

  直到两人到了临湖殿,看到李世民后才感觉不妙,立刻准备逃跑,但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俩人的下场十分惨烈。

  李建成被李世民一箭射死,而仓皇而逃的李元吉被尉迟恭的人射死,太子党就此落败,李世民首战告捷。

  随后人又找到李渊,对他说李建成和李元吉作乱,秦王已经将他们就地正法,最后李渊无奈的立李世民为太子。

  为了以防后患,他将李建成的子女,不论年龄全部杀掉。

  接着又要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亲信谋士全部杀掉,这个举动被尉迟恭等人制止了,认为此举过于凶残,李世民只好作罢。

  公元626年9月4日,李世民登基为储,为唐太宗,将年号“武德”改为“贞观”,就此开了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国泰民安

  玄武门之变结束了,但它的评价却极富争议性,一边让人感叹于李世民的雄才谋略,一边又让人忌讳他对兄弟的残忍手段。

  虽然玄武门之变他,但也落了个弑兄逼父的千古骂名。

  而不可否认的是,李世民在治理国家方面是十分擅长的,在他的统治下,全国呈现出一片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的景象。

  不想开阔疆土的皇帝不是一个好外交官,李世民切切实实地做到了。

  他积极的平定四夷,对待少数民族也是犹如亲生子,为了更好的同其它国家友好交往,他不断地加强对西域等地的管辖。

  在外交上做到了与邻国保持友好关系,并不断地积极交流。

  当时大唐的疆土已经远远地超过了之时,也是羡煞旁“国”了。

  李世民在君臣之道上也有一番独特的做法,不同于前朝。

  李世民认为君臣之间的相处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惧怕“上级”。

  他让大臣们,鼓励他们大胆进谏,一场激烈的“头脑风暴”比皇帝一人侃侃而谈强多了。

  想说啥就说啥,不要担心他不赞同或者发脾气,能够知道他们的想法,也让李世民更好地了解他们每个人。

  这样也有利于减少相互之间的猜忌,做朋友总比做上司强啊,君臣之间有了隔阂那还怎么治理好国家呢?

  在用人方面,李世民更是做到了真正的“知人善用”,不看出身,只要你有才能,就来大胆地展示自己吧!

  他的身边除了人称“”的和杜如晦,还有长孙无忌、杨师道,而最让人啧啧称叹的还是魏徵了。

  魏徵就是,也就是众所周知——李世民的镜子,李世民能够重用魏征着实令人称奇。

  魏征早先是一名道士,而最敏感的则是他曾经做过旧太子李建成的谋臣,甚至建议李建成去杀了李世民。

  但李世民并没有计较这些“身份”,他看中魏征的才能,用人唯贤,其他的都是浮云。

  魏征更是以敢于直言进谏而出名,这一点李世民和他还真是。

  他更是常常用“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来告诫李世民,俩人相辅相成的“合作模式”做出了诸多的成绩。

  魏征是个暴脾气,每次向李世民进谏的时候,都是言辞激烈,且态度十分坚决,常常令李世民。

  在《贞观政要》上记载的关于魏征的统计,他一生向李世民进行的谏诤有“数十余万言”。

  后来魏征去世,李世民,更是痛呼魏征去世,他也少了一面镜子。

  除了重用魏征,还有曾经是铁匠的尉迟恭,李建成旧部的和降将,也纷纷受到重用。

  这样大气的皇帝,历史上怕是少有了吧,李世民在这方面还真是做得不错。

  他还十分重视清正廉洁,十分希望官员能够廉洁,并常常派人去考察官员的吏治。

  功过赏罚明确,直接提高了政府官员的办事效率,中国历史上官员贪污最少的便是贞观时期。

  李世民也是亲身经历着隋朝的灭亡和唐朝的建立,他知道大唐是依靠农民起义成功建立的国家。

  他的内心深知农民力量的强大,农民阶级是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是国之根本,在农民问题上,李世民很是重视。

  隋朝的灭亡就是因为没有看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有了这个前车之鉴,李世民跟下面的人开会时,没事就会提一嘴这个反面教材,可谓是深深的印在每个人的心里了。

  李世民在全国厉行节约,轻蹈薄赋,又使老百姓们休养生息,渐渐地缓和了严重的阶级矛盾,也稳定了社会的秩序。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提起老百姓,李世民常常说的就是这句话。

  他本身患有气疾,居住的宫殿有些潮湿,为了不再劳民伤财,他一直拒绝再让老百姓大兴动土,便一直住在老地方。

  而李世民做得远远不止这些,有句诗为“怨女三千出后宫,死囚四百来归狱。”就是来歌颂李世民的德政。

  纵囚之约,千古美谈

  在公元628年的时候,为崇尚节俭,李世民和商议后,便下令将皇宫里三千多名宫女遣散回家,让她们出宫嫁人。

  这个举动让全国为之触动,老百姓们因玄武门之变而对李世民产生的畏惧,也在逐渐地消解。

  而真正让人感叹李世民以民为本原则的事迹,还是后来的“纵囚”典故。

  公元632年,又到了秋惩冬刑的时候,李世民照例要审阅犯人的案卷,看看有没有冤假错案。

  如果核查无误的话,这些死囚犯就要真是定罪以接受惩罚了。

  不看不知道,一查竟发现光死刑犯就有三百九十人,他的心里大为震惊。

  在李世民的心里,自己统治之下的大唐可以说是国泰民安了,可现在怎么还会有这么多犯死罪的人呢?

  贞观四年时,所有地方的死囚加起来还不到三十人,说明百姓的生活是十分安定的,可才两年竟然就有了这么多的死囚。

  又看到种类繁多的惩罚措施,类似腰斩、车裂这样残酷的刑罚,李世民顿觉头疼。

  玄武门之变已经给百姓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现在再这般行事,岂不是坐实了自己“残暴”的面目了?

  思及此他将残酷的刑罚统统改为了痛苦极少的斩首,可终究心有不甘,抱着疑惑他去了看押重犯的监狱里。

  监狱里的死囚们也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一个个都在放声痛哭,明明知道哭也无济于事,但还是借此机会释放内心的恐惧和悲哀。

  他们对于来到监狱的李世民也没有太多畏惧,看到李世民气度不凡,也知道这是个非富即贵的。

  但他们对此并没有什么想法,都是要死的人了,还有什么可在乎的呢?

  李世民看到牢狱里的诸多囚犯,眉头深锁,在这里的囚犯都是犯了重大恶行的人,他们的结局只有死路一条,可他们的脸上却没有一丝自己想象的穷凶极恶。

  他看向角落里的一个老者问道:“这位老人家,请问你是犯了何事才被关押如此呢?”

  老人抬起头看向李世民,简述了自己的事迹。

  他原本在当地的一户地主家里做帮工,已经干了很多年了,也是兢兢业业,一点都没有偷懒,谁成想后面就出事了。

  自己有个孙女乖巧懂事,也长得比较漂亮,来地主家里给自己送了一趟东西,谁知道就被他家不学无术的儿子看上了,要将自己孙女纳为小妾。

  孙女不愿意,他竟然要强取豪夺,将人关了起来,任凭他们苦苦哀求也无济于事。

  自己看不下去了,又去找他们理论,但是在争执过程中,一个不小心竟然将他推到了地上。

  而恰巧有一个锋利的瓦片,刺入了他的脑袋,没成想就这么丧命了。

  地主家报了官后,非说自己是故意杀人的,就将自己关押了起来。

  李世民听后说道:“杀了人确实是你的不对,这件事交给官府,自有仵作查明真相,还你一个公道。”

  老人听后哈哈大笑,说道:“公道?现在这世道哪里有什么公道?他们给了官府一笔钱,就将我定了罪,谁有钱谁就是‘公道’啊!”

  听到这话的李世民心中顿觉堵塞,没等他说完,那老人家又继续说道:“只可怜我那孙女,连我最后一面都见不到啊!”

  李世民听后沉思一番,又问了问其他的囚犯,大家,但总的来说没有几个人是犯了的罪行,话已至此,李世民心中有了定论。

  他问这些人:“我可以放你们回家一趟,但是我们来定个约定,你们回家去办理一下未了的心愿,明年的此时此刻,你们一定要再回来接受刑罚。”

  没等死囚们说话,官员们便坐不住了,纷纷劝阻李世民,这都是将死之人了,何必为了他们而犯险呢?

  但李世民心意已决,就等着死囚们的回答,这时那个老人家说自己接受,并愿意按时归来,其他死囚们也纷纷点头。

  次日,在和朝中大臣们商议后,李世民下令将他们放走了,此事一出,全国上下议论纷纷,但李世民却没有丝毫的担心。

  到了约定之期,所有人都在观望着,想看看这件事会不会如李世民所料,他们真的如约而至。

  没过多久,便看见浩浩荡荡的一个大队伍都远处走来,这都是去年约定的死囚,他们都按时回来了,完成了心愿的他们都的。

  众人都在震惊死囚们的守信时,官员一查说道,还少了一个人,这句话顿时如掉入油锅里的水滴一样,炸开了窝。

  刚说完便看见一个人一瘸一拐的过来了,原来他半路受了伤,来得晚了一些,这下人都全了,一个跑的都没有。

  李世民见状很是高兴,他对看着众人说道:“你们都如约归来,说明你们都是讲诚信的人,既然这样,那就赦免你们的罪行,你们都回家好好生活去吧。”

  这件事也成了一桩美谈,既让近四百人回家好好过日子了,也洗刷了百姓们对李世民残暴印象的一面。

  更重要的是让人们看到了李世民帝王气度下的智慧和勇气,成就了“贞观之治”与一代明君,可以说李世民这步险棋着实是走对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