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慎背叛高欢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背叛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双元制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在东战争的后半段,政权内部很大的叛乱,这场叛乱也直接引发了,使得东西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这场叛乱起于兖州刺史高慎的叛乱,引发了和高欢两股势力的激烈碰撞。虽然最终以高欢方面的胜利而告终,但东魏内部也因此而发生了极大的动荡,为后来内乱埋下了隐患。很多人将这次叛乱,归咎于高欢长子调戏兖州刺史高慎的女人李昌仪,认为这是桃色事件引发的内乱。实际上这种说法是很偏颇的,这场叛乱的缘由不在与女人争夺,而是东魏内部争权夺利所致。
高慎字仲密,原北魏司空高乾的弟弟,第一猛将高敖曹的哥哥。史书上也经常写成高仲密,尤其是在关于这段叛乱的史料之中。对于这场叛乱的起因,史书上大多直接写了高澄调戏李昌仪的事情,然后便赚到了高慎战局虎牢关并投靠西魏。西魏大丞相宇文泰亲自带兵接应,高欢则率领十万东魏军队追杀,由此引发了邙山大战。由于虎牢关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战略重要性,这场大战打得非常惨烈。最终虽然东魏最终夺回了北豫州和洛州,却也损失极大。西魏军作为失败的一方,宇文泰狼狈而逃,失去了东进的能力。
因为一个女人就引发这场大战,在小说中是非常好的材料,正好印证了红颜祸水的古话。所以这种故事在民间都是很受欢迎的,受到不少人的追捧。事实上这场战争并不是那么简单。高澄调戏李昌仪的事情并不是高慎叛乱的主要原因,而只是导火索,真正原因是东魏门阀士族内斗引发。
这场内斗的起因不并在高澄觊觎李昌仪的美色,而是渤海和博陵的内斗。南北朝是门阀政治的时代,北魏自从孝文帝汉化改革后,也走上门阀政治的路线。渤海高氏和博陵崔氏都是北方的大门阀,在北魏和东魏的朝廷中后者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慎最开始的老婆并不是李昌仪,而是来自于博陵崔氏的女人,是丞相长史的妹妹。从门阀士族的等级上看博陵崔氏是要高于渤海高氏的,所以这场婚事从一开始就出现了问题。后来高慎和赵郡达成了联姻,赢取了固安县伯李徽伯的女儿李昌仪,便把崔暹的妹妹休掉了了。这在门阀士族中是奇耻大辱,尤其博陵崔氏的等级地位还在渤海高氏和赵郡李氏之上。因为此事两家便成了死敌,在东魏朝廷中针锋相对。高慎因为有着两位兄弟的功绩,在朝中势力很大。而崔暹作为高欢的心腹,得到了高澄的支持,所以斗争越发激烈。
古代被休弃的女子是很难再嫁的,即便是高门大阀出身,二婚女子也只能降低规格。但高澄为了帮崔暹出头,给崔暹的妹妹找了高门大阀再嫁,而且亲自出席婚礼,造成了很大的轰动。高慎担任御史中尉时大力提拔乡党当官,也被高澄阻拦下来,已任命乡党也被罢免。因此高慎对崔暹非常不满,认为他挑拨自己和高澄的关系。实际上这是因为高澄需要在高欢面前做表现,要赢取高欢心腹崔暹及其家族的支持。由于这种内斗的事情越来越多,火药味越来越大,所以让高欢非常生气。高欢由此责备和训斥了高慎,将其外调至北豫州作刺史。
由于在此事发生之前,正好发生了高澄调戏李昌仪的事情,两相叠加让高慎感到非常惊惧。于是他利用外调北豫州的机会,突然起兵占领了战略要地虎牢关,并且向西魏宇文泰投降。虎牢关自古以来便是军事重地,兵家必争之地,东西魏大战的核心,所以双方都出兵争夺,由此引发了邙山大战。
因此这场大战的起因看似与高澄调戏李昌仪有关,实际上是这只是导火索而已,本质上是渤海高氏和博陵崔氏的矛盾爆发。由于崔暹是高欢的心腹,而高澄又是高欢的长子,所以高欢在这些争斗中偏向于博陵崔氏。由于高欢坐视高乾被赐死,高敖曹又被高长乐坑死,所以高慎便起了惊惧之心。
从门阀士族的利益关系来看,高欢偏重于博陵崔氏也是有政治考量的。他将北魏的都城从洛阳迁到邺城,分裂出了东西魏的格局。而河北山东一带门阀士族便成为东魏的国家根基,也成了高欢权力的来源。高欢虽然也是渤海高氏,但由于祖父获罪被发配到北方六镇,是在鲜卑族的地域中长大的,所以他本身难以被渤海高氏接受。赵郡李氏虽然也是高门大阀,但相对于博陵崔氏这样的第一流门阀还是差了一点,所以高欢及其家族更倾向于博陵崔氏。这场门阀内斗中高慎落了下风,又有兄弟的前车之鉴,自然要为生存作准备。
这样的门阀内斗在东魏国内并不少见,实际上是处于非常激烈的地步。除了渤海高氏和博陵崔氏的事情外,还有很多门阀士族打着东魏的旗号给高欢制造阻碍。这一方面是不满高欢独揽大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争取家族在朝廷中的权势和地位。这样的内斗使得本来占据优势的东魏势力开始虚弱,东西魏之间的战略形势开始改变。在高欢时期,东魏方面还是占据优势的,西魏大部分时间只能采取守势。可等高欢去世后,形势就逐渐改变了。等到建立北齐之后,内部斗争更加激烈,北齐也就很快陷入了内乱灭国的漩涡之中。
从这个事情也可以看出,门阀政治的内斗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这个制度虽然是汉族建立的,但实际上却不限于汉族政权内部使用。这种内斗对于国家是非常有害的,而参与的门阀也只知家族利益,不知国家安危,更不要说老百姓的生死存亡了。这样的内斗中波及到的老百姓才是最悲惨的,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渤海高氏因为这个事情损失虽然很大,但是除了高慎一门,他的兄弟侄子并未被牵连。渤海高氏依旧是门阀大族,唐太宗的舅父就是渤海高氏的后人,因此也有着天下高氏出渤海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