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天子守国门”到底有什么意义?
的“天子守国门”到底有什么意义?双元制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提起大明天子,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事实证明,不管大明的天子能力如何,他们对于这句话的实践程度落实得还是比较到位的。
那么大明天子守国门的意义在哪里呢?在笔者看来,有两大意义。
第一个意义就是加强北方边疆的防卫能力,守护祖宗的江山以及百姓的稳定生活。这一点大部分人都能理解,将都城定在北方由天子亲自坐镇守护边疆,会更好的协调北方各重镇要塞的军事布防及兵力协调,有效的防止北方蒙古人的南下侵犯。
假如天子远在南京,如果蒙古人南下,朝廷则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确切真实的战报,进而无法做出有效的防卫措施,这样一来就会给蒙古人以,造成更大的损失。
可能很多人看到这里后会提出一个疑问,那就是时期明朝定都在南京为,为何没有出现上面提到的情况呢?
其实这个问题就要牵扯到笔者接下来要说的“大明天子守国门”的第二个意义了。
第二个意义就是,天子可以有效地控制边关军事力量,防止武将坐大。
接着前面的疑问继续来讲,朱元璋登基后将都城定在南京,虽然天子远离北方边关,但却没有出现蒙古人南下侵犯的情况,原因究竟为何?
其实并不难理解,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当时初灭,势力大损,短时间无法南下侵扰,第二个就是朱元璋分封自己最有能力的九个儿子驻守在西北,北方以及东北边疆一线,让他们镇守在那里替大明天子守边,这便是“九大塞王”。
九大塞王各个拥兵自重,朱元璋在世时,他们能够保持绝对的忠诚。而且九大塞王都是亲兄弟,一旦出现蒙古人侵扰事件,他们能够快速配合,第一时间做出应对措施,而且最重要的就是,朱元璋对他们非常的信任,所以九大塞王在各自封地内都拥有绝对的权力,甚至可以调配地方部队。
也因此朱元璋在位期间,虽然都城在南京,但北方问题他不必太过操心,朝廷完全可以掌控北方的形势,但是朱元璋驾崩后,形势就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天子之位是世袭的,之位也是世袭的,随着皇位与王位的父子相传,不出三代血缘已然疏远。到那时,北方的九大塞王对朝廷的忠诚度必然会降低。这里完全可以参考元朝,曾将自己创建的分为。
然而,到了继位改国号为“大元大蒙古国”时,四大汗国竟相继宣布脱离朝廷的统治而独立。要知道这时候距离四大汗国创建才不过四五十年,铁木真的们就已经开始搞分裂了,可见在绝对的权力诱惑面前,真的是毫无亲情可言。
而与元朝相同的是,当时明朝也正面临这种情况,靠兵变登上皇位。他之所以能成功,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他是塞王,有兵权且远离朝廷,这样一来他就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起兵,可以有充足的空间来跟朝廷。
朱棣深知自己既然能造侄子的反,那等到自己百年以后必然也会有其他藩王造自己子孙的反,所以为了以绝后患,必须迁都北方。
那么这里可能又出现另一个问题了,如果害怕藩王造反,为何不削藩或者将藩王内调,以武将取代藩王镇守边关呢?
其实以武将取代藩王,后果是一样的。自古以来,朝廷疏于控制而致使武将坐大的实例要远多于藩王坐大,的大唐不就是灭亡于藩镇吗?因此朱棣采取了一种更为合理保险的做法,那就是藩王内调,迁都北京,这样藩王,武将都不会坐大,一举两得。
所以,大明天子守国门的表面意义在于守护边疆,而真正的意义在于直接控制北方军事力量,加强皇权,维护统治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