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讨伐西突厥时为什么消极作战?
程咬金讨伐时为什么消极作战?双元制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在隋唐系列故事中,程咬金是非常有趣的角色。他表面上看来是浑人莽夫,作战勇猛而不懂得战争谋略,但实际上却是有这个各种小聪明和机智。这种反差极大的性格,让这个角色很受欢迎。历史上的程咬金与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机智这方面却有着很大的相似点。实际上程咬金并不是头脑简单的武将,而是具有相当高的政治智慧。正是这种政治智慧让他在初年的政治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受到唐太宗和两任的信任。本章节要讲的事情,便是程咬金政治智慧最典型的体现。
在唐朝初年的李世民和李治当皇帝期间,唐朝国力大涨,很快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然而在唐朝内部,各种政治斗争并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这些政治斗争归根结底是,唐朝之前的门阀政治体系与李世民扶持的寒门官僚和小地主阶层的利益之争。这种斗争从李世民上台后便一直存在,知道称帝之后才渐渐的消弭,前后持续了上百年时间,波及到了包括李唐皇室在内的所有贵族。程咬金作为唐朝的开国元勋,之一,在这种斗争中自然无法置身其外。
李世民和李治两人皇帝扶持寒门和小地主出身的官僚,其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打破门阀世家集团对唐朝政坛的垄断地位。因为从汉末魏晋时代开始形成门阀世家集团对国家政治的垄断,成为了数百年来王朝更替的核心原因。正是这些贪婪的门阀世家内斗,不断的挑战皇权而引发内战,才造成了持续数百年的战争,也使得这数百年来没有一个王朝国祚超过百岁。
李世民不希望唐朝步和的后尘,成为短命的国家,所以必须打破这个历史周期律。为此他采用了在执政季汉时的策略,大量提拔出生于寒门和小地主家族的官员,以此来打破门阀世家对国家的垄断。
而门阀世家为了为此对国家朝廷的垄断,自然要在用各种手段抵制皇帝的措施,以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双方的斗争非常激烈,在废太子和魏王争夺储君的斗争时发展到了巅峰。而这种斗争波及面也非常大,不但有着门阀世家出生的官员参与,也将很多朝中大臣和开国元勋卷入其中。这种斗争的残酷性,失败者不但自己会受到罪行的追究,还有连累到家族和朋友。很多隋唐时的名臣都是在这些斗争中覆灭,只有少部分人能全身而退。而程咬金就是其中的典型,他能在政治风波中保全自身,是高超政治智慧的体现。
程咬金作为唐朝的开国元勋,本身与门阀世家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他是隋朝将领出身,祖父和父亲都是和隋朝的官宦。他擅长使用,这是世家子弟出身的将领的典型标志。他的两任夫人和都是门阀世家出身的女儿,尤其是崔夫人是的长女,地位非常显赫。在门阀政治时代,门阀世家是不与寒门通婚的。能够娶到门阀世家的女人,可见程家在门阀集团中的地位就不低。当时清河崔氏被称为天下第一家,而崔夫人却是程咬金的第二个妻子,由此可见程咬金在门阀世家中的声望。
在李世民父子与门阀世家集团争夺朝政大权的政治斗争中,程咬金必须要有正确的站队。这不仅仅关系道程咬金个人的官位权势,也关系到整个程家的未来。所以程咬金对于这种政治斗争非常谨慎,也站的非常稳,被称为政坛不倒翁。即便是在废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争夺储君的斗争中,程咬金都能够置身事外,可见其政治智慧的高明。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成为李世民最倚重的军方将领之一。即便是在弥留之际的安排,李世民也是让程咬金亲自护李治回长安即位,这是他对程咬金毫无保留的信任。
在唐高宗李治即位后,这种关于门阀世家的政治斗争继续在朝中展开。以和褚遂良为首的门阀世家官员占据了朝堂大半,很多出身与寒门和小地主家族的官员都积极回避,唐朝的国家政策全由门阀世家决定。李治要从门阀世家手中拿回国家的大权,必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争夺。由于长孙无忌作为国舅爷的特殊地位,又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所以政治形势对李治非常不利。于是李治利用废后的机会,改立武则天为皇后,打破了门阀世家对后宫的垄断。而这次废后立后也让政治斗争推到了新的高潮,将很多文武大臣卷入其中。
皇帝废后看似是自己的家事,其实关系到朝中的方方面面。李治以强硬的态度立武则天为皇后,废除了太原出身的,拒绝了其它门阀世家女儿进宫为后的建议,可见他是下定了非常大的决心。即便是以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为首的门阀世家官员强烈反对,他也一意孤行,甚至将很多反对的官员逐出长安。因此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政治动荡,造成了唐朝内部严重的内斗。而程咬金作为开国元勋自然无法独善其身,可是他又不能出来反对皇帝,因为这直接关系到程家在朝中的地位和权势。
如果程咬金要站台,那肯定是站在皇帝的对立面,这就完全是自找苦吃。因为程咬金不可能站在寒门官员一边,因为他的家族与门阀世家关系太密切了。可皇帝和寒门官员是一个阵线,他就更不能出来反对了,可这就会让同阵营的门阀世家很不满。为了解决这种两难的选择,程咬金选择了获罪被贬的手段。
当朝中因为这个事情斗得如火如荼时,程咬金正好接到了出征西突厥,攻打阿史那贺鲁的任务。李治命他任葱山道行军大总管出兵西域,随行的有副大总管王文度和前军总管。这次战争的目的是解决西突厥对唐朝西域和的威胁,安抚西域诸国和草原诸部。
这次战争从出发就很有意思,前军总管苏定方表现得很积极,而大总管程咬金却是消极怠工的态度。这种情况完全不符合其它史书上对程咬金的描述,他向来面对战争是勇往直前毫无畏惧的。尤其是在苏定方以五百奔袭西突厥大本营以后,程咬金不但没有采纳苏定方乘胜追击的建议,反而同意了王文度提出的结阵防御的建议。这种做法让唐军丧失战机,放跑了西突厥的敌人,按军法是要从重处置的。苏定方反复建议,可程咬金就是一意孤行,甚至同意了王文度劫掠边民的建议,这完全不可思议。
程咬金打了几十年的仗,这些最基础的东西不会不清楚。他一意孤行同意王文度乱来,难道是脑子瓦特了?显然不是,这是他故意为之,也许王文度的建议也是他安排的。他通过这种消极作战和劫掠边民的行为来争取获罪,这样就可以得到不轻不重的处罚。以他开国元勋的身份,自然不可能被处以极刑,最多就不当官而已。到了他的层次,官职什么的都不重要了。即便没有官职,凭他卢国公的地位,仍旧对唐朝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而他却能借机回避朝中争斗的废立皇后问题,不做表态和站队,也就不会得罪皇帝李治和公长孙无忌。
可以说程咬金这么做是借小罪而脱大祸,是政治上趋利避害的选择。这个选择与英国公李勣装病不参加朝会,不对立后问题发表反对意见,完全是异曲同工的。而这种操作也让他们在这次政治斗争中全身而退,没有任何负面影响。反而积极跳出来反对和赞成的,要么被以长孙无忌为首的门阀世家干掉,要么跟着长孙无忌和被李治、武则天干掉。唐初的强盛其实建立在非常残酷的政治斗争基础上,要在政坛挥洒自如,没点政治智慧就不行。从这点看,、上官仪等人看似聪明,其实愚蠢,连主动辞官归隐的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