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之子常茂在历史上结局如何?

世界历史 2022-07-26 17:14www.worldometers.cn世界历史故事

  之子常茂在历史上结局如何?下面双元制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上个世纪末,评书名家单田芳推出他的看家大作《明英烈》,一时间,。在《明英烈》中,单田芳从赴武科场一直讲到定都金陵,可谓精彩纷呈。书中,常遇春的长子常茂被称为“茂太爷”,此人使用一把禹王槊,打遍天下无敌手,是为开国第一猛将。开国后,常茂被朱元璋封为孝义永安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明英烈》虽然精彩,但毕竟是一本小说评书,和正史没有可比性。但是,常茂确有其人,只是,在历史上,常茂可不是什么“开国第一猛将”,因为朱元璋开国的时候,常茂才12岁。

  历史上的常茂,是一个悲情人物,他是常遇春的长子,也是太子的妻弟。朱元璋对常茂寄予厚望,捧了他20年,但最后常茂却选择极端的方式消失了。

  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常遇春的长子常茂,希望通过史料和分析,为大家还原一位特殊的明初公爵。

  一、和县遇猛虎,开国立奇功

  说起常茂,必须要从他的父亲常遇春讲起。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人。他本出生于农家,从小身体强壮,力大无比。

  元末乱世,盗匪横行,常遇春种地无望,便投奔和州的山贼刘聚,他靠着自己的勇猛果敢,成为了刘聚的心腹。可是,刘聚胸无大志,每天只想着打家劫舍,常遇春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

  至正十五年,朱元璋攻下滁州,再下和州,逐渐成为江淮之间的小有名气的义领。常遇春听闻朱元璋将要路过和州,便提前在路边等候。《·常遇春传》记载:

  未至,困卧田间,梦神人被甲拥盾呼曰:“起起,主君来。”惊寤,而太祖适至,即迎拜。时至正十五年四月也。无何,自请为前锋。

  常遇春等了很久,朱元璋还没到,他便在田间地头睡着了。忽然梦中有人提醒他:“快起来,主君来了!”常遇春一跃而起,拜在朱元璋麾下,自请为先锋。

  朱元璋被田间突然跳起的壮汉吓了一跳,还以为常遇春是饿肚子前来混饭吃的,起初并未在意。不料,在接下来的渡江之战中,朱元璋率队冲锋,久攻不下。突然,常遇春抢了一艘小船,冲到了最前沿,他手持长戈,从船上直接跳到敌军阵中,大杀四方,诸将趁着常遇春的冲锋,终于击败敌军。史载:

  “敌接其戈,乘势跃而上,大呼跳荡,元军披靡”

  凭借此战,常遇春获得朱元璋的倚重,在此后五年里,常遇春在夺取皖南、攻占南京的过程中锐不可当,龙湾之战时,常遇春率一万余人大破,从此,常遇春的地位直线上升,他先后超越诸多淮西将领,和一起,成为朱元璋麾下的“双璧”。

  朱元璋曾评价常遇春:

  当百万之众勇敢先登,,所向披靡,莫如副将军遇春信矣哉。

  意思是,在朱元璋麾下的众多将领中,若论冲锋陷阵,无人能居常遇春之右。常遇春在朱元璋灭汉、灭吴、北伐元朝的过程中,都是仅次于徐达的二号人物。朱元璋开国时,因为徐达、常遇春仍在率兵北伐,没有在第一时间封赏功臣。

  洪武二年,常遇春在北伐归来的路上,病逝于柳河川,朱元璋闻讯后痛哭,带着太子朱标亲自到城外迎接常遇春的灵柩,追封常遇春为开平王。

  翌年(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封6公28侯,其中,6公分别是徐达、、、冯胜、邓愈和常茂。常茂,即常遇春的长子。

  开国时,常茂才12岁,毫无战功可言。现在他被封为公爵,也仅有15岁,他之所以能和徐达、李善长并列为公爵,完全是靠常遇春的余荫。

  其实,朱元璋麾下战死的远不止常遇春一人,胡大海、廖永安、冯国用这些战死的将领都立过大功,但他们的儿子并没有被封公封侯,唯有常茂可以袭承父亲的功勋,位列公爵。这也可以看出朱元璋对常家的不同。

  朱元璋之所以如此善待常茂,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常遇春的功勋远超除徐达以外的其他功臣,功劳实在太大。

  第二,朱元璋本应在洪武元年便开始封爵,只是当时北伐尚未结束,诸将功劳未定,朱元璋本想在北伐结束后封赏常遇春,没想到常遇春却在洪武二年病死了。所以,洪武三年朱元璋封公爵,实际上是补给常遇春一个爵位。又因为常遇春病逝,所以由他的嫡长子常茂继承。

  正因为如此,常茂成了开国六公爵中最特殊的一位。年龄最小、没有战功,但是,在朝堂班次上,常茂却能站在、等侯爵之前。

  二、太祖捧小将,未来佐储君

  实际上,朱元璋将常茂封为公爵,除了上述两大原因外,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为了太子朱标的将来考虑。

  当年常遇春在和州投奔朱元璋的时候,已经成婚,他的妻子,正是名将的亲姐姐。根据《东宫妃圹志》记载:

  上以义兵伐群雄定天下,开平忠武遇春实为开国元勋,女曰某,与储皇同年,爰自襁褓,即结姻好之约。

  意思是,朱元璋的妻子和常遇春的妻子蓝氏在和州陈迪家中同时生育,马氏生下朱元璋的长子朱标,蓝氏生下常遇春的长女常氏。俩孩子还在襁褓之中时,朱、常两家便定下娃娃亲。

  换句话说,在洪武元年朱元璋立13岁的长子朱标为太子时,13岁的常氏就已经被默认成了大明朝的第一位太子妃了。只不过,当时两个孩子还年幼,并未成婚。直到,洪武四年,常氏才正式嫁入东宫,成为朱元璋的长媳。

  如此一来,常茂便成为了朱标的妻弟。为了让朱标未来有一门可以倚重的,虽然常遇春去世了,朱元璋仍要将常茂捧起来。

  但是,朱元璋也留了余地,例如,当时公徐达的俸禄是五千石、封太傅,而常茂的俸禄只有两千石,也没有兼任“三师”“三少”。朱元璋是看常茂年轻,将来立功的机会还很多,为避免赏无可赏,因此给常茂留点空间。

  常遇春一共有三子一女,太子妃常氏是长姐,常茂身为长子,下面还有常升、常森两个弟弟。常茂作为家中的长子,又袭承父亲的功勋,自然要撑起家门。约在洪武五年,朱元璋为常茂赐婚,常茂之妻正是公冯胜的长女。需要说明的是,冯胜没有儿子,仅有两个女儿,长女许配给了常茂,次女许配给了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橚。

  由于朱橚是皇子,冯胜指望不上,所以,常茂无疑是冯胜最愿意提携之人。

  于是,明朝初年的常茂便是这种情况:他的父亲是已故开平王常遇春,岳父是宋国公冯胜,他本人被封为公,拥有免死铁券;太子是他姐夫,吴王朱橚是他连襟;除此之外,在洪武中后期大放异彩的北伐名将蓝玉是他的舅舅。所谓“勋贵”二字,也不过是常茂这样的。

  正是因为常茂有高贵的身份和过硬的后台,这导致他骄奢起来,《明史·常茂传》记载:

  茂以遇春功,封郑国公,食禄二千石,予世券,骄稚不习事。

  意思是,常茂作为武勋,不积极练习兵事,却在富贵窝里日渐骄奢。

  起初,朱元璋对常茂非常照顾,多次提携常茂,可是,效果不佳。例如,根据《国朝献徵录》的记载,在明朝初年,常茂曾跟随冯胜和傅友德北伐,但没有立下寸功。汤和伐蜀的时候,常茂也有参与,但也没有关于他立功的记载。

  史书中唯一关于常茂立功的记载发生在洪武十五年,《国朝献徵录》云:

  十五年春正月,分遣将士略建昌、澂江、临安、沅江、寻甸、楚雄、洱海等处,独大理酋段世据皮罗阁故城,不服英命,常茂从间道绕点苍山后,攀崖缘木而上,据其巅,树旂帜以乱之,英乃斩关而入遂拔其城,擒世……

  意思是说,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派经营云南,沐英先后征服了云南诸郡县,唯独大理土酋段世固守在皮罗阁故城内,让沐英非常难办。结果,沐英派常茂从山间小道绕到点苍山后,攀着悬崖登上山顶,将明朝的旗帜竖立在山顶上。敌军顿时大乱,沐英因此才攻下此城。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常茂还是有胆有识的,只是,这也只能看出他的孤勇,并不能表示他具体带兵的水平如何。

  作为明朝的开国六公爵之一,常茂在洪武年间竟然仅有一份爬悬崖插旗子的功劳。和其他武勋相比,常茂的确有点不争气。

  都说虎父无犬子,实际上,常茂或许有其父之勇,只可惜,多年的富贵让他忘记了自己是一位武勋。

  尽管如此,朱元璋仍捧着常茂,虽然私下里会训斥常茂,但每逢大朝,仍是给足常茂的面子。

  殊不知,正在常茂纵享富贵的时候,明朝的第二代“将星”们纷纷长大了,例如徐达之子徐辉祖、李文忠之子,邓愈之子邓铭等。而作为常遇春之子、冯胜的女婿,常茂却没有寸进。

  实际上,常茂坐拥自己的爵位,只要他不惹事,朱元璋还是会看在常遇春、冯胜和朱标的面子上厚待常茂。可是,接下来,常茂惹事了。

  三、将军怒拔刀,翁婿竟反目

  洪武二十年正月,朱元璋听闻太尉纳哈出在漠南露出踪迹,打算派兵北伐。当时,徐达已经去世,朱元璋便命冯胜为大将军、傅友德和蓝玉为左右副将军、赵庸、王弼、郭英等为参将,出兵20万北伐,郑国公常茂随军前往。

  当时,除了常茂之外,只有冯胜(宋国公)和傅友德(颍国公)是公爵,蓝玉还只是永昌侯。这样,常茂在军中就很尴尬,他爵位高,但职位却比这些武将都低。《国朝献徵录》记载:

  茂念诸彻侯位其下,皆得有偏裨任,而巳独不得偏裨任。邑邑不乐,多不奉宋国公约束。

  常茂觉得,诸位侯爵都在自己之下,反而更受重用。单单自己被冷落,因此有些承受不了。《明史·常茂传》也记载:

  茂多不奉胜约束,胜数诮责之。茂应之慢,胜益怒,未有以发也。

  冯胜作为常茂的岳父,多次以长辈的身份批评常茂。而常茂身为公爵,觉得十分没面子,所以对冯胜的意见越来越大,冯胜约觉得这个女婿扶不起来,心中也憋着火。

  冯胜和纳哈出的这一战,起初十分艰难,后来冯胜在辽河获得一次大胜,逐渐占了上风。临行前,朱元璋便有旨意,如果能招降纳哈出,必是大功一件。所以,冯胜便派元朝降将乃刺吾去劝降纳哈出,纳哈出经过反复考量,决定投降,可是,冯胜等了半个月,纳哈出仍然不来归降。冯胜大怒,派蓝玉长途奔袭猛攻纳哈出,纳哈出损失惨重,终于决定投降蓝玉。

  当时,蓝玉带着一众先锋在前方,纳哈出是直接向蓝玉投降的,而常茂也在他的舅舅蓝玉的麾下。纳哈出到达蓝玉的大帐后,蓝玉带着常茂等人宴请纳哈出,《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甚相欢,纳哈出酌酒酬玉,玉解衣以衣之,谓曰:“请服此而后饮。”纳哈出不肯服,玉亦持酒不饮。争让久之……

  意思是,宴会的氛围非常欢快,席间,纳哈出给蓝玉敬酒,蓝玉为表达自己的热情,把上衣脱掉送给纳哈出,让纳哈出穿上。可能由于彼此的文化背景不同,纳哈出不肯穿蓝玉的上衣,蓝玉便以此为由不喝纳哈出敬的酒,二人便僵持不下。

  这时候,纳哈出和身边的一个蒙古将领低声用“胡语”讨论应该怎么办。刹那间,常茂突然拔出刀去砍纳哈出,纳哈出大惊失色,连忙骑马逃跑。常茂追赶之下,砍伤了纳哈出的手臂。

  酒宴正酣,常茂为何突然要砍纳哈出呢?

  《明史纪事本末》云:

  将脱去,时郑国公常茂在座,其麾下赵指挥者,解胡语,以告茂,茂直前搏之,纳哈出大惊,起就马,茂拔刀砍之,伤臂不得去,耿忠遂以众拥之见胜。

  意思是说,常茂麾下有一个的将领略懂“胡语”,他听到纳哈出在和属下商量逃跑,便告诉了常茂,常茂因此才拔刀先下手为强。(纳哈出后来辗转还是投降了明朝,他证明当时自己没有说要逃走的话,应该是常茂的属下听错了。)

  常茂这一击,后果很严重,《明史》云:

  纳哈出所部妻子将士凡十余万,在松花河北,闻纳哈出被伤,遂惊溃。

  对于冯胜来说,招降纳哈出的十余万兵马,就是天大的功劳。如今这份功劳被常茂一刀砍没了,冯胜。再加上冯胜本来就和常茂有矛盾,所以,这次翁婿二人彻底翻脸。

  四、公爷急脱壳,常家仍有后

  翁婿吵架,军营中乌烟瘴气。冯胜一怒之下将常茂的恶行告知朱元璋,说常茂坏了军国大事。常茂也写奏折告冯胜,说冯胜依势压人,并且把冯胜这么多年在军中做的不法事全部抖露出来,《明史·常茂传》云:

  胜故怒茂,增饰其状,奏茂激变,遂械系至京。茂亦言胜诸不法事。

  朱元璋也是带过兵的,两军打仗,主帅竟然和女婿在阵前闹龃龉,简直是大笑话。于是,朱元璋先不问对错,各打五十大板,剥夺了冯胜的兵权,让蓝玉临时指挥,并把常茂召回京城。

  注意,冯胜在北伐归来后就被恢复了官职,这说明朱元璋已经确定常茂有错在先。但是,朱元璋仍没有重罚常茂,只是将他安置到广西龙州。朱元璋的本意或许是想磨炼常茂的性子。在朱元璋的内心深处,他始终把常茂当作子侄来看待。

  不料,在龙州,常茂又惹出一桩事端,《明史·常茂传》记载:

  初,龙州土官赵贴坚死,从子宗寿当袭。贴坚妻黄以爱女予茂为小妻,擅州事……

  这段话比较长,我省略了一部分,大概的意思是说:常茂到龙州后,龙州当地的土官(类似于酋长,拥有军队)赵贴坚死了,他职位由侄子赵宗寿继承。赵贴坚的妻子和侄子争权,她看重常茂的权势,便把女儿送给常茂为妾,希望常茂能够帮自己。常茂纳了赵氏为妾后,果然处处压制赵宗寿,结果逼反了赵宗寿。

  这件事发生在洪武二十三年年底,巧合的是,这一年公李善长被查出曾参与谋逆案,朱元璋将李善长满门抄斩,而常茂曾做过李善长的学生,他和李善长关系不错,朱元璋本打算召常茂回京,审查常茂,结果又接到了赵宗寿被逼反的消息。

  纳哈出事件、李善长案和赵宗寿的事情加在一起,常茂的事情有点大。于是,朱元璋决定召常茂回京,他好好和常茂“聊一聊”。可就在朱元璋派人到龙州去请常茂的时候,常茂突然病死了,年仅35岁。

  常茂死于洪武二十四年春,他的死亡,让朱元璋颇为遗憾。因为常茂无子,朱元璋便封常茂的弟弟常升为公爵,改郑国公为开国公。可是,接下来朱元璋又收到消息,说常茂其实没死,他是怕朝廷怪罪,所以诈死,其实他本人还在黄氏的军中藏着。

  这性质就完全不同了,朱元璋捧了常茂20多年,如果常茂诈死欺骗朱元璋,那朱元璋决不能接受。

  朱元璋赶紧派杨文、韩观领兵到龙州讨伐赵宗寿,并查看常茂的情况。《明史》云:

  帝怒,责令献茂自赎,命杨文、韩观出师讨龙州。已而知茂果死。

  杨文、韩观二人到龙州后,发现常茂果然死了,赵宗寿后来也投降了,朱元璋便放下心来。

  那么,常茂真的死了吗?要知道,南方天气炎热,从朱元璋得到常茂已死的消息,到派杨文、韩观到龙州,这最少要三个月的时间,那么,三个月过去了,怎么验证尸体就是常茂呢?会不会有诈呢?果然,在《国朝献徵录》中,有另一个版本的记载:

  ……茂闻之、伏毒死。或云龙州守隐之。他所实不死欺上,穷索茂。且发大兵继之。而卒不得茂踪迹、或云定死矣。

  意思是,常茂逼反赵宗寿后,畏罪服毒而死。有人告发常茂是诈死,朱元璋大怒,派杨文、韩观到龙州疯狂地寻找常茂,结果杨、韩二人没有发现常茂的足迹,便认为常茂肯定是死了。

  如果按照这一说法,杨文、韩观压根没有看到常茂的尸体,只是凭借推测说常茂已死。

  那么,常茂到底是不是诈死呢?《恭城县志》给了我们答案,常茂是诈死。

  根据《恭城县志》记载:常茂不是死于洪武二十三年,而是死于永乐十八年,他当年靠诈死骗过朱元璋后,隐居在桂林恭城县,生了4个儿子。

  《恭城县志》的记载,有现实依据,因为在广西自治区恭城自治县有一个常家村,这里是常氏一族的聚集地,村民皆称自己是常茂的后代,他们的家谱中也有如是记载。

  注意,朱元璋得知常茂的死讯时,常茂并没有儿子。如果常家村的人真的是常茂的后代,那么足以说明,常茂的确是诈死。

  综合这些证据可知,常茂当年诈死的可能性极大。常茂作为常遇春的长子,为何要选择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欺骗朱元璋呢?

  笔者认为,可能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常茂位居公爵,却得不到重用,本就对朱元璋有怨言。再加上他砍了纳哈出一刀,坏了朱元璋的北伐大计,自知活罪难逃,所以不敢面对。

  第二,常茂在龙州纳小妾,还逼反了赵宗寿,他知道以朱元璋的脾气,定不会轻易饶了自己。

  第三,李善长案爆发,常茂和李善长有旧,他或许和李善长的案子有染,心生畏惧。

  在以上三个因素的加持之下,常茂最终想到之计。诈死后,他带着小妾逃往桂林恭城,正式隐居起来。

  弘一法师有四句格言,笔者一直比较喜欢:

  明镜止水以澄心,泰山乔岳以立身,青天白日以应事,霁月光风以待人。

  这四句话来形容常遇春也不算违和,元末明初,常遇春乃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的忠、勇、豪爽和纯粹,都无可挑剔。可是他的长子常茂行事却不光明正大,在品格和能力方面都与乃父相差甚远,实乃一大憾事。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