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升官到底是什么样的 清朝时期升官很难吗
对升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双元制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清代想要升官有多难?
前言:
如今,我们倡导的是,行行出状元,从事任何,都有可能。但是在古代是不同的,穷人家的孩子想要出人头地,那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金榜题名,考取功名,进入官场之后,再慢慢的通过自己的才能一步一步往上爬,从小小的地方官员,到最高的宰相。如若真能实现这一壮举,那也能说明你的实力。
升官的难度
在古代升官到底有多难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首先,古代的官职分有文官和武官,我们就以离我们最近的清代开始说起,文官的正一品是内阁。在的时候,宰相制度就已经被彻底废除了,所以清代的时候也是没有宰相的,但是出现了一个宰辅,负责大学士的工作,以及的工作,其实地位就已经和宰相差不多了,只是名称有了变化。如果想要做宰辅,那前提条件是你的先成为内阁大学士。
清代的统治者是满人,汉人和满人之间晋升也是有区别的。首先汉人必须要先成为各部的尚书,或者是协办的大学士,这样才有机会继续升到大学士,是有一定限制的。但是满人不一样,他们在晋升方面是没有限制的,只要有才能,就可以直接让你晋升为大学士。从各部尚书,到大学士,官位的差距其实不太大,一个是一品,另一个是正一品。仅仅一字之差,你至少就还得努力十来年。
在明代的时候,我国正式推行了内阁制,清代也跟随着沿用了下来。后来清代还开设了弘文院,秘书院,国史院,每一院都专门设有一位大学士。后来,又把大学士按照和进行分设,他们同时还需要负责各部尚书的工作。再后来尚书的工作就独立了出来,由其他人专门负责,大学士则要负责殿阁的工作,并且将殿阁的名字叫做前面,这也就出现了我们非常熟悉的“文渊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等等。
其实大学士一开始的品位也没有那么的高,从时期开始才变为正一品。当时的大学士是有人数限制的,一般来说只有四个人,但是特殊情况之下最多会有六人。想要升为大学士,首先你得成为一品的官员,除此之外,有资格晋升大学士的官位有尚书和都察院左都御史还有协办大学士,全部人数加起来总共16人,要从这16人中选出四个或者是六个,其实胜任的机会还是蛮大的。
大学士革除率极低
既然升到正一品这么的困难,那其实只停留在一品,也还是不错的。很多的官员奋斗了半辈子,都没能从尚书升到大学士,自然也会放弃,毕竟能够成为尚书,地位就已经不低了。为了防止官员们有这样的消极想法,皇帝又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给不同的尚书也分了等级,就比如说的品级虽然相同,但是他们的地位是不同的,吏部最高,紧接着是户部,礼部,兵部,,最低是工部。
有了明显的划分之后,官员们自然就有了动力。如果自己的地位比较低,就努力往高升。如果自己已经做了,那离大学士的位置也就不远了,自然也是干劲十足。不过一般能作为大学士的人,都是的,除非有了非常严重的罪名,一般来说皇帝都不会选择革除大学士。
如果说已经成为了吏部尚书,但是大学士位置已满,这个时候还能继续提高自己在朝廷内部的地位吗?也是可以的。可以一个人身兼多个部门的尚书,就比如说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人就同时担任了吏部,刑部和户部的尚书。等到大学士退休了,自己也就有机会上升了。
我们在上文中也提到,除了六部尚书之外,协办大学士也可以晋升大学士。协办大学士的地位比六部尚书更要高一些,他们更容易得到晋升。而工部,刑部的尚书一般是很难直接升为大学士的,除非你有杰出的政绩,对朝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才有直接晋升的机会,否则还是得等个十多年。
年龄是关键
想要从一品到达正一品,年纪也是关键。对于普通人来说,从考中,正式进入仕途,然后一步一步走到尚书,其实已经非常的不容易,一般清代的进士都是三十多岁,比较厉害的能在五十岁的时候就成为尚书。古代的医学不够发达,平均寿命也不够,可能还没升到尚书,就直接离世了。
当然,也有一些特别的例子,很多年轻的官员晋升到了大学士。但一般来说只有满族人才能做到。就比如说傅恒,是孝贤皇后的弟弟,他在27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大学士。还有我们非常熟悉的和珅,也是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大学士。
如果靠自己的努力,慢慢的从尚书升到大学士,那有多难呢?其实只要看一看清代著名的官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刘罗锅,就能了解。他在二十年的时候成功成为了进士,当时的他已经三十二岁了,年纪已经不小了。又过了二十多年,他才勉强走上了左都御史的位置,之后,他就一直在一品徘徊,又过了接近十多年的时间,才升为大学士。
刘墉这个人我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通过自己一步一步的努力,最后成为了宰辅。如此卓越的一个人,爬到这么高的位置,几乎用了将近五十年的时间,从这里就能看出,一个普通的官员,想要成为宰相,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
参考文献:
《细说清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