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其他儿子也是手握重兵 他们为何不和朱

世界历史 2022-07-26 17:15www.worldometers.cn世界历史故事

  还不了解:和的读者,下面双元制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儿子手握重兵,为何没人敢和朱标争太子之位?

  1368年,朱元璋建立。在建立明代当年,朱元璋就立朱标为太子。之后朱元璋开始大肆分封其他儿子为王,其26个儿子有25个封为王。这些王爷和之前的王爷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不仅有自己的封地,而且各个手握兵权。除此之外,这些都驻扎在边境地区,经常行军打仗,各个能征善战。但让很多人想不通的是,这些手握重兵的藩王,却没一个敢和朱标争太子之位。我们看一下大致的原因。

  朱元璋分封为藩王的儿子里,除了我们认为的燕王能征善战,其他藩王也都比较厉害。宁王、周王、晋王实力都不亚于朱棣。这些人不仅仅手握大军,还是朱元璋的儿子,这对他们争夺储君的位置有很大的作用。不过虽然如此,朱元璋在世期间,却没一个人敢和朱标争夺太子之位。我们看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朱标太子之位这么稳固,又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藩王都不敢轻举妄动。

  首先和明代的制度有关。朱标之所以是太子,和他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他是朱元璋和的长子,而且还是嫡长子。朱元璋建立明代后是坚持拥护的。虽然这个制度在西周的时候被发明出来,距离明代建立已经两千多年了。但嫡长子继承制的优点依然很明显,使得大多数朝代都是使用这个制度。即使有些王朝立的不是嫡长子为储君,也都是嫡子,这也是遵守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

  朱元璋虽然出身贫寒,但也了解政权稳定比任何事都重要。而嫡长子继承制能很好维持政权稳定,能确使古代在政权交接的时候不会出现大乱。所以朱元璋对嫡长子继承制非常认可。这也是朱标死后,朱元璋立为储君的重要原因。纵观整个明代,在皇位继承上,使用的几乎都是嫡长子继承制,皇位传承基本上没出现过什么大问题。

  其次和朱标背后的实力有关。朱元璋立朱标为太子之后,就开始培养太子的根基。毕竟没有强大的势力,即使继承皇位也很难施展手脚。朱元璋任命为太子少师、为太子少傅、为太子少保、冯胜为太子詹事。这几个人都是明代初期的骨干大臣,掌握着明代大权。李善长是丞相,掌管百官。徐达、常遇春、冯胜这些人都掌握着军权。就是说文武大臣的领导人物都来辅佐朱标。这样的太子配置算是历朝最高的。有了这些人的支持,没哪个藩王敢轻举妄动。

  当然,李善长、徐达这些人支持太子,他们背后的很多人也追随他们支持太子。朱标的势力就更大了。那些手握兵权的藩王,朝中是没有人支持的。他们仅仅凭借自己手中的大军,想要成为储君,几乎没任何胜算。

  第三和朱标的个人能力有关。对于朱标这个人,很多人的印象就是性格温和、仁厚、懦弱等。确实,史书上明确记载“以柔弱牵制文义。”不过这些只是朱标性格的一个方面,即使他真的仁厚、懦弱,也不一定能力不行,也未必没有手段。

  朱标成婚之后,朱元璋就让其开始辅政,很多政事都是太子先处理。虽然朱标在处理政务上和朱元璋意见相左,但其处理政事期间几乎没什么失误。就是说在处理政务这方面,朱标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只是使用的方针和朱元璋不同而已。

  还有就是在对待兄弟的态度上。朱元璋对待儿子们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当这些藩王犯错的时候,朱元璋的处罚一般都比较严重。不过当朱标在身边的时候,多数都会帮他们求情。能帮他们挡过去的都自己挡过去。史书记载“太子为人友爱。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在对待兄弟这方面,太子做得还是非常好的。因此,很多藩王都对太子有感激之情。可以说朱标对他们都有一定的恩情。

  实力本身能力强,再加上对待兄弟都比较好。这样的人当了皇帝,对藩王来说也没什么坏处。所以这些藩王还都是比较拥护朱标的。

  最后一点和朱元璋的手段有关。朱元璋对待皇子相对来说比较严格。上面说了,一旦藩王犯错,朱元璋都是严厉主持。有些藩王即使是死了,朱元璋在诏书上仍旧会痛骂他们。光是这个态度,就使得很多藩王不敢轻易夺储。

  除了对待藩格,朱元璋对待大臣也是如此。朱元璋在位期间,明代的刑罚还是很严重的。尤其是对贪官污吏,朱元璋的手段是极其残忍的。剥皮充草这种事在当时到处都是。即使不是贪官污吏,很多手握大权的大臣也很难善终。整个明代初期的大臣,除了、外,其他的几乎没有善终的。

  这些藩王对朱元璋的手段还是比较了解的,只要朱元璋在世,他们真的不敢轻易乱来。一旦失败,代价就太大了。

  这就是其他藩王不和朱标争夺太子之位的原因。首先是制度方面,这个是天生的,想争也没法争;其次是背后势力方面,朝中支持朱标的人太多了,势力太大;第三是朱标个人方面,其能力很强,性格也比较好。虽未必是英主,但绝对是仁君;最后和朱元璋有关,朱元璋在位,使得其他人都不敢轻易乱来。

  参考资料:

  《》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