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从理论到实践迈出的第一步是什么?
《》从理论到实践迈出的第一步是什么?这一步就是让刘琦主动请求担任江夏太守之职,下面双元制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众所周知连续三次到隆中拜访,前二次没有遇见诸葛亮,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他认为已拥有百万之众,而且具有“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政治优势,短时间内无人能与其争锋;而父子三代深耕江东,不仅,而且“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因此不能攻取,只能与之结盟抗曹。
最后,诸葛亮水到渠成,抛出了为刘备量身打造的战略设想,也就是《隆中对》的战略设想。
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志·诸葛亮传》
诸葛亮认为,在曹操一枝独秀,孙权深耕江东的情况下,刘备要想有所作为,就要以荆、益两州作为根据地,联合孙权,然后待“天下有变”时,再趁机北代曹魏,实现复兴汉室的终极目标。
诸葛亮的《隆中对》既有对天下形势的分析,又给出了复兴汉室的具体方案,这对刘备来说,犹如在茫茫大海之中的一叶孤舟,看到了一盏指引方向的灯塔。在此之前,刘备不可谓不努力,但始终不得要领,只能寄人篱下勉强生存,甚至一度沦为的门客,这让刘备非常郁闷。听了诸葛亮的分析后,刘备连连称好,并请求诸葛亮出山相助,而诸葛亮也愉快地答应了。
不过,平时没少给部下“画饼”的刘备很清楚,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规划,现在只是存在于纸面上的远景,能否最终实现,还是个未知数。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就整天与诸葛亮讨论天下大事,试图弄清楚:要实现《隆中对》中的战略规划,第一步应该从哪里切入。
诸葛亮很理解刘备的心情,毕竟寄人篱下的日子他过得太久了,而且随着的败亡,曹操一统北方只是时间的问题了,留给刘备的时间已经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出道23年仍无法拥有自己地盘的刘备,其心中的焦灼可想而知。但是,万事开头难,《隆中对》战略规划要迈出从理论到实践的第一步,绝非易事。
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很清楚,曹操一旦平定了北方,势必南下荆州、东吴,以清除他一统天下的两个最大障碍,即与孙权。因此,诸葛亮,决定在曹操南下时,火中取栗拿下荆州,而要达到此目标,就必须联吴抗曹。
如何才能联吴抗曹?诸葛亮的答案就是将战火引到东吴的边境,逼迫东吴就范。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的长子刘琦在继承人的竞争中出局,败于其弟刘琮。刘琦害怕自己会被刘琦势力所陷害,就向诸葛亮请教救命之计。诸葛亮知道刘琦与刘备关系密切,因此,就让刘琦向刘表请求担任江夏太守之职,为他日逃亡的刘备建立避战之所。
为什么要让刘琦担任江夏太守,而不是担任军事重镇江陵的太守?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江夏(夏口)距离东吴很近,一旦曹操拿下江夏,东吴就在劫难逃,因此,对于孙权来说,绝不能让江夏落入曹操之手。果然,当后来刘备退守江夏后,孙权很快就同意了联刘抗曹的建议,并主动担当抗曹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