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序和丁公对楚汉的格局都有哪些影响呢?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曾停歇,过去的事情也永远不会在改变。翻阅史书,一个人的不同行为也许会决定一次重大事件,甚至影响整个历史发展。
今天想谈到的两个人,一个是朱序,一个是丁公。
1、朱序,降,叛前秦,一声呐喊使得东晋得以继续偏安;
因不知名,历史无画像,引用一武将图片代替。至少是符合我自己想象中的朱序形象
朱序,是东晋人,出生年月不详,公元365年讨伐扰乱的司马勋,崭露头角,升任征虏将军,赐子爵。
之后,经历过与前燕的战争,参与过平叛,直到公元378年与前秦交战,公元379年正月被俘,投降前秦。这样的经历在历史上的大多武将里应该也算平平无奇,尤其时期,各割据势力之间互相跳槽,也是常见之事。不急,精彩马上就来了。
公元383年,已经统一了北方的前秦,带领着号称百万的大军,讨伐东晋。
苻坚像
东晋只有八万军队,不出意外,南北朝马上就会统一了,也许一个新的就要建立了。但是这个时候朱序发挥了他的威力。
前秦皇帝苻坚,让朱序以过来人的身份去东晋军队劝降,他却去告诉东晋主帅谢石前队的弱点(暂未集结完成),建议东晋主动出击,攻击前秦先锋。结果东晋首战告捷,大挫苻坚锐气,还贡献了个“”,讲的就是苻坚听说先锋失败,登楼眺望,看草木都以为是东晋士兵,感慨东晋兵力强劲。
不过毕竟双方实力悬殊,苻坚还是继续进攻,双方与肥水对峙,苻坚接受晋军主帅谢石建议,令军队退后,以便空出地方与晋军决战。这时候朱序的威力又的爆发了,他在前秦军中大喊“秦军失败了”,导致军心大乱,前秦兵败如山倒,后边的事就不多说了,苻坚经此一役,不但失去了统一天下的绝佳机会,还最终被部下反叛以至身死,北方又开始了分裂割据局面。
那么朱序呢,他回到东晋,累累升迁,直至病逝,追赠左将军、散骑常侍。
2、丁公,战,放刘邦,一次不忠使得失去夺得天下的机会
丁公剧照
丁公,名字不详,是争霸时期的一名武将,他是项羽的部下。
楚汉相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勇武少谋略,汉王刘邦精明而勇不足,所以互有胜负,其余诸侯难成大事,基本上是这两个人的附庸,谁先杀掉谁,谁就会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王朝。
公元前205年,刘邦趁项羽伐齐之机,率五十六万诸侯联军攻取了项羽的老家彭城,项羽是什么人物,不愧是号称霸王的英才,亲自率领仅三万,长途奔袭,突然出现在彭城,闪击刘邦的联军,早上开始进攻,中午就已经大破对方,刘邦的军队四散而逃。
项羽指挥军队继续追击刘邦,这个时候丁公的戏码来了,他在彭城以西追上了刘邦,但是随着刘邦的一句“两贤岂相厄哉”,不知是脑子短路还是咋地,这哥们竟然就“引兵而还”,放走了刘邦。
刘邦剧照
后边的事情大家就很熟悉了,错失此机之后,项羽慢慢的也疲势日显,最终再无消灭刘邦的机会,最终反倒被刘邦,以至,自刎乌江。
项羽剧照
丁公,他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历史,让有可能出现的楚帝国,直接泡汤,这才有了后来的汉帝国,。
但是,谁也没想到,这么个“有功之臣”在项羽覆亡后即被刘邦以不忠之臣为名处死,可谓悲惨凄凉。
朱序、丁公,对后世来讲均不是很出名,但确确实实以个人的行为,发挥了足以改变历史走向的影响。朱序的善终,在于他忠于东晋,降也是一种策略,他从未忘却初心和本分;丁公的凄惨,源于他吃里扒外,也许是拿放刘邦当做一次投机。
忠于职守,坚持原则,才是正道,这两个人的结局也许是个很好的例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