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墡有三次机会与皇位擦肩而过 皇帝为什么一
今天双元制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双元制小编一起看一看。历经七朝六帝堪称明代历史上最牛皇叔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明代的襄王朱瞻墡堪称明代历史上最牛的王爷,他是嫡子,是的同母亲弟弟,是的亲叔叔。他一生颇有贤名,还曾经有三次机会与皇位擦肩而过,就这么一位无限接近皇位,对皇位有威胁的人,最终却能历经七朝六代帝王而得以善终。
朱瞻墡一生极为传奇,在圈养似的明代中他算是是明代历史上非常有贤名和有作为的王爷,不过朱瞻墡也曾有劝皇帝“挖绝户坟,敲寡妇门”的人性阴暗一面。
朱瞻墡开创了明代藩王监国先例,他两次监国都稳定了政局,避免国家陷入动乱
朱瞻墡是明仁宗朱高炽与原配妻子也就是后来的诚孝皇后所生最小的儿子,朱高炽与张皇后共生有三子一女,长子也就是后来的明宣宗朱瞻基,张皇后所生的第二个儿子朱瞻墉也是明仁宗诸子中第三子,张皇后所生的小儿子就是朱瞻墡,他是明仁宗诸子中第五子,张皇后所生另外一个女儿是皇长女嘉兴公主。
曾经对朱高炽作为皇太子的皇位继承人选并不满意,一度曾想让次子汉王朱高煦继承皇位,但朱棣出于对嫡长孙朱瞻基的喜爱,才没有改换太子人选。朱棣后来更是直接册立朱瞻基为皇太孙,直接替朱高炽指定了继承人。
由于朱瞻基的名分早就被朱棣定了下来,他的皇位继承人名位十分稳固,因此朱高炽的另外两位嫡子朱瞻墉和朱瞻墡自幼就对皇位不抱有太多想法。
朱瞻墉为人忠厚,待人宽和,对父母极重孝义,不过他的能力却比较平庸,虽然人品很好,是个老实人,但缺乏机智和主见,因此朱瞻墉在政治上没有太大作为,在历史上给人留下更多的是宽厚亲王的形象。
相比于朱瞻墉的宽厚老实,朱瞻墡也是如此,只是朱瞻墡比哥哥朱瞻墉更加有才能,更加机智。朱瞻墡既有朱瞻墉的宽厚,又有大哥朱瞻基的才能,因此朱高炽夫妇也非常喜爱朱瞻墡。
朱棣去世朱高炽继位之后,他册封嫡长子朱瞻基为皇太子,并将自己其他的儿子也全部封王,朱瞻墡被封为襄王。分封诸子之后,朱高炽为了锻炼朱瞻基独立处理政务的能力,他决定派朱瞻基以皇太子身份去南京监国。
当时朝廷群臣都劝阻朱高炽派太子朱瞻基赴南京监国,但是朱高炽始终认为只有朱瞻基离开自己才能真正得到历练,因此他坚持派朱瞻基去南京,就这样朱瞻基到了南京。
不过朱高炽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寿命会这么短,他只当了十个月的皇帝就驾崩了,朱瞻基到南京屁股还没坐热,老爹朱高炽就驾崩了。
朱高炽去世得很突然,他死了不要紧,但是当时的局势却变得复杂多变起来,要了解当时朱瞻基在南京,而大明代的首都早在朱棣时期就已经迁到了北京,一南一北在那个时代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抵达,而朱高炽的两个弟弟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都是野心勃勃,朱高煦更是想暗杀朱瞻基趁乱谋朝。
当时大明代的都城北京无主,而皇位继承人朱瞻基还不在北京,因此局势十分不利,大有处理不好就要使国家陷入动乱的态势。这时候朱高炽的妻子张皇后挺身而出,张皇后为了防备朱高煦和朱高燧,她禁止任何人对外宣布朱高炽的死讯,秘密派人去南京把朱高炽驾崩的消息报告给朱瞻基,并让朱瞻基尽快秘密回京继位。
同时张皇后又担心京城无人主事,于是以朱高炽的名义对外宣称自己重病在身,特命襄王朱瞻墡为监国,夏元吉辅政。
张皇后之所以选择小儿子朱瞻墡监国,就是因为她十分了解朱瞻墡为人宽厚且还颇有才智,因此才命朱瞻墡监国。
这是朱瞻墡第一次监国,也开创了明代历史上第一次藩王监国的特例,由于当时朱瞻基没有正式即位,他的身份是太子监国,而朱瞻墡的身份是襄王监国,这也是明代历史上唯一一次同时在南北二京出现两人监国并存的局面。
虽然以藩王身份监国,但是朱瞻墡很明智,他了解自己离皇位越近越容易受到哥哥朱瞻基的猜忌,因此当朱瞻基安全抵达北京之后,朱瞻墡为了打消哥哥的顾虑,他第一时间带着满朝文武大臣跑出老远去迎接哥哥朱瞻基回京。
在见到朱瞻基第一面之后,朱瞻墡立刻给朱瞻基跪地磕头交还监国权力,并且恳请朱瞻基尽早登基即位以安天下之心。
朱瞻墡如此诚恳亦或者说是装怂的表现让朱瞻基十分得满意,因此朱瞻基继位之后也没有立刻让弟弟朱瞻墡赴封地就藩,朱瞻墡也因此继续留在京城。
朱瞻基的继位引起了叔叔朱高煦的不满,朱高煦决定效法老爹明成祖朱棣再来一次“”篡侄子的皇位,朱高煦在山东起兵叛乱的消息让朱瞻基十分震怒,重臣夏元吉极力主张朱瞻基,于是朱瞻基决定亲自带兵平定叔叔朱高煦的叛乱,可是他带兵出征的话,京城的大小事务谁来决策?
要了解当时朱瞻基尚未生育子嗣,他的儿子“大明战神”明英宗朱祁镇是在被平定之后第二年才出生,没有儿子留谁监国,于是朱瞻基就想到了弟弟朱瞻墡,毕竟朱瞻墡此前监国就让朱瞻基十分满意。
因此朱瞻基御驾亲征期间特命弟弟朱瞻墡留守京城监国,当然,他也不是完全相信朱瞻墡,他还特意让二弟郑王朱瞻埈协同监国,不过即便如此,朱瞻基在明代历史上也算是对弟弟朱瞻墡十分信任了。
要了解朱瞻墡有着嫡子身份,还曾经监国一次,距离皇位已经很近了,而朱瞻基并没有因此猜忌弟弟,还能再次对他委以监国重任,可见他还是比较信任弟弟朱瞻墡。
朱瞻墡也很完美地完成了朱瞻基托付的二次监国重任,朱瞻基平定朱高煦叛乱之后,朱瞻墡又是诚惶诚恐交还监国权力,并且主动申请赴长沙府就藩。
不过朱瞻基却对朱瞻墡颇为挽留,一直到宣德四年(1429年)朱瞻墡才赴封国长沙府就藩。
朱瞻墡这两次监国可以说都是在大明代动荡之际,他并没有趁机谋图皇位,而是老老实实完成了监国重任,因此他哥哥朱瞻基才没有猜忌于他。
朱瞻墡三次有机会继承皇位却获得了侄子朱祁镇的信任和礼遇
朱瞻基在位十年虽然很有作为,但却英年早逝,宣德十年(1435年)38岁的朱瞻基去世,临终前朱瞻基遗命母亲张有权处置国家大事。
在朱瞻基去世时他的长子也就是太子朱祁镇年仅9岁,太子年幼,主少国疑,当时朝廷上下纷纷议论认为幼主不可继位,甚至有朝臣建议张太后以太后懿旨让年长且素有贤名的襄王朱瞻墡继位。
不过朝臣们的这些建议都被张太后否决了,张太后在朱瞻基驾崩后,在大殿朝会上当着众朝臣的面指着年仅9岁的朱祁镇说:“此乃新君,众臣速速朝拜。”
因此年仅9岁的朱祁镇才得以顺利继位,是为明英宗。他继位后尊祖母张太后为张太皇太后,尊生母孙皇后为孙太后。
当时朱瞻墡早已在长沙府就藩,不过他虽身在长沙却也对京城中的局势时刻关心,当他得知朝臣有拥护自己继位的呼声,而母亲张太后却坚持拥立太子朱祁镇继位的消息之后,朱瞻墡为了避免将来侄子朱祁镇对自己有所猜忌,赶紧给母亲张太后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书信,信中大意就是表达自己无心皇位,坚决赞成母亲拥护朱祁镇继位的意思。
张皇后对于儿子朱瞻墡如此也很满意,此后她将这封书信一直保留,并拿给朱祁镇观看,遵嘱他将来一定要善待叔叔朱瞻墡。
这是朱瞻墡第一次被朝臣拥护,有机会继承皇位,不过别着急,朱瞻墡后面还有两次机会可以继承皇位呢。
朱祁镇继位之初由于年幼,因此由张太后辅政,军国大事决策权都在张太后手中,而张太后继续按照朱瞻基的政策路线走,重用“”的重臣、、三杨等人,这使得朱祁镇继位之初保持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
后来随着张太后、三杨等人相继去世,朱祁镇也逐渐年长亲政,他开始重用大,这也为“大明战神”朱祁镇奠定了后来“”的恶果。
朱祁镇亲政后雄心壮志想效仿曾祖朱棣、父亲朱瞻基那样能征讨蒙古,因此蒙古瓦剌部进贡后都会获得大明恩赐,朱祁镇正好想打瓦剌,因此故意减少对瓦剌的恩赐,瓦剌太师也就以此为借口进攻大明。
朱祁镇听闻也先率部来攻是十分高兴,他早就想好要御驾亲征,好能让自己在军事上大展拳脚,不过朱祁镇御驾亲征的想法遭到母亲孙太后和众朝臣的一致反对,但是唯有大太监王振一再怂恿朱祁镇御驾亲征,因此朱祁镇不顾劝阻,热血上头,坚持要御驾亲征瓦剌也先。
于是后来“大明战神”朱祁镇就付出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代价,在“土木堡之变”中朱祁镇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千里送人头,礼轻情意重。土木堡一役大明大军几乎,大太监王振也死于乱军之中,“大明战神”朱祁镇则被也先的瓦剌大军所活捉。
皇帝朱祁镇被敌人所活捉,这消息传到京城立刻就引起了群臣议论纷纷,皇帝都被抓了,那大明可就真是群龙无首了,瓦剌大军还马上直逼京城,这让大明如何是好。
因此当时朝中群臣大致分为两派,一派是逃跑派,建议孙太后下懿旨迁都南京,保存实力,另一派是以、王文等人为首的主战派,他们建议孙太后现在另立新君,并以新君名义组织大军抵抗瓦剌大军。
孙太后是什么人,她是跟了朱瞻基二十来年的女人,她和她的婆婆张太后都算是大明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她在政治上有一定的见解和决策力,因此她听取了于谦等人的建议另立新君,组织大军抵抗瓦剌。
但是立谁当皇帝呢?朱祁镇当时虽然已经生育了太子,可是朱见深当时年仅2岁,他当皇帝的话,谁又能服从于他,他也没有不具备威信组织大军抵抗瓦剌啊。
这时候孙太后就想到了曾经两次监国的小叔子襄王朱瞻墡,毕竟朱瞻墡素有贤名,深得朝臣拥护,于是孙太后就派人去长沙府请朱瞻墡来京城商议如何应对瓦剌大军,其实这一次如果朱瞻墡进京,很有可能他就会被拥立为帝。
但是朱瞻墡却并没有进京,他非常谨慎也很明智,他了解这次又是找自己救火,而且朱祁镇这屁股挺不好擦的,京城当时局势非常混乱,万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因此他婉拒了嫂子孙太后的要求。这也是朱瞻墡第二次有机会继承皇位,不过他出于谨慎考虑还是婉拒了嫂子孙太后让他继位的想法。
朱瞻墡还特意给孙太后想好了应对局势的办法,他建议孙太后不要另立新君,而是以朱见深为皇太子,同时命朱祁镇异母弟郕王监国,以朱见深和朱祁钰的名义召大军进京勤王,然后抵抗瓦剌大军伺机救出朱祁镇。如果救不出来朱祁镇的话,就让朱祁钰以摄政王身份监国到朱见深成年后再亲政。
其实朱瞻墡的办法也到合情合理,孙太后接到朱瞻墡的回信也觉得他说的在理,于是召于谦和王文等主战派重臣商议,于谦等重臣认为与其让朱祁钰监国,不如让他直接继位比监国更有号召力,因此在于谦、王文等重臣劝说下,孙太后下懿旨命郕王朱祁钰继位为帝,并改元景泰,是为。
朱祁钰继位之后重用于谦等主战派大臣,依靠他们组织大军打赢了京城保卫战,击退了蒙古瓦剌大军,凝聚了人心。瓦剌被打败后,也先想修复与明代的关系,于是主动释放了朱祁镇。
可是朱祁镇的身份却变得尴尬无比,朱祁钰已经继位,谁当上了皇帝都不想轻易让出来,朱祁钰也是如此,他不希望哥哥朱祁镇回来,但是瓦剌却偏偏释放了朱祁镇,朱祁钰也只得在表面上接纳朱祁镇归来。
但是朱祁钰后来把朱祁镇软禁起来,后来他还不顾与孙太后的约定废除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这让当初拥立他继位的孙太后和于谦等人十分失望和不满。也为后来的“”埋下了伏笔。
朱瞻墡当时虽然在长沙,但是却时刻关心着朝廷局势,他听闻朱祁镇被软禁之后,就立刻给朱祁钰上书,以叔叔的口吻劝朱祁钰要善待和尊重哥哥朱祁镇,毕竟他的皇位源自于朱祁镇,不能对其失却恭顺。
其实朱瞻墡这也是为了朱祁钰好,善待朱祁镇还能帮助朱祁钰拉拢人心,也能在天下落得一个好名声,正所谓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朱祁钰却并没有把叔叔朱瞻墡的话听进去,他对朱祁镇是越发监控严密。最终在景泰八年(1457年)29岁的朱祁钰病重时,大将和御史以及太监在孙太后的许可下,带兵将朱祁镇从软禁中释放出来,并发动了“夺门之变”,使得朱祁镇重新复位为帝。
其实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发动“夺门之变”无非就是想图拥立新君的功劳,在发动“夺门之变”前夕,他们内部就有人认为朱祁镇被瓦剌俘虏过,威望大损,而且他早已是太上皇,属于过去式了,应该拥立素有贤名的朱瞻墡继位,但是石亨等三人还是认为朱祁镇就在眼前比较好利用。
这也是朱瞻墡第三次有机会继承皇位,不过这一次只是当事者的议论而已,他自己并不了解。
朱祁镇复位之后立刻对朱祁钰展开政治清算,朱祁钰反而被他软禁起来,之后就莫名其妙地病逝了。
朱祁镇后来也开始对拥立朱祁钰的朝臣进行政治清算,于谦、王文都为此被朱祁镇怒杀,之后朱祁镇又想起了当时孙太后想立朱瞻墡为帝,加之自己当初年幼继位时就有朝臣建议张太后拥立朱瞻墡为帝,再加上“夺门之变”前夕又有传出建议里朱瞻墡为帝的消息,这让复位之后十分敏感好猜忌的朱祁镇对叔叔朱瞻墡十分猜忌。
朱祁镇本来想让秘密监控朱瞻墡,寻找他的过失,找借口就把他弄死,后来这事被孙太后得知,孙太后赶紧向朱祁镇出示了当初朱瞻墡给自己的回信,并提到当初婆婆张太后要朱祁镇善待朱瞻墡的话。
后来朱祁镇又从朱祁钰那搜到了朱瞻墡的书信,这时朱祁镇想起幼年时祖母张太后给自己看的那封书信,加上母亲孙太后展示的那封书信,还有现在朱瞻墡谆谆劝告朱祁钰要善待朱祁镇的书信,这让朱祁镇大受感动,他这才明白每当自己有危难的时候,叔叔朱瞻墡都是坚持维护自己的人,因此朱祁镇彻底打消了对叔叔朱瞻墡的顾虑。
于是朱祁镇就邀请朱瞻墡进京,他想当面感谢叔叔。朱瞻墡进京之后受到了朱祁镇的隆重宽待,朱瞻墡也当面向朱祁镇提出了不少革新利弊的建议,都被朱祁镇直接采纳,这一次临行前朱瞻墡最后请求朱祁镇减少税负,减少百姓负担,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朱祁镇对着叔叔深鞠一躬表示定当遵从。
此后朱祁镇又再次邀请朱瞻墡赴京,这一次叔侄二人相见不谈国事,只论家常,临别之际朱祁镇更是亲自将朱瞻墡送到了卢沟桥,一路上朱祁镇只让朱瞻墡的马车走在皇帝御车前面,这是完全不和君臣礼法的行为,朱瞻墡坚持不敢走,朱祁镇却说:“王(朱瞻墡)德厚望尊,今日非以君送臣,乃以侄送叔,何乱之有!”
朱祁镇这意思就是他送朱瞻墡不是君送臣,而是以侄子身份送别叔叔,因此并不乱礼法。自古以来君王都是有舅无叔,历代皇帝宁可重用自己的舅舅,都不会重用自己的亲叔叔,就因为叔叔乃皇室血脉,对皇位有一定威胁,皇帝继位后通常都会淡化叔侄辈分,强调君臣之礼法,而朱祁镇能对叔叔朱瞻墡强化叔侄辈分,可见朱祁镇对朱瞻墡是极高的信任和礼遇。
此后朱祁镇还多次召朱瞻墡赴京相聚,朱瞻墡为人谨慎,担心去京城次数多了容易引起猜忌,于是此后他都婉拒了朱祁镇的邀请,朱瞻墡不来,那朱祁镇就只有对他大加恩赐,朱瞻墡也成为当时受皇帝恩赐最多的藩王。
朱祁镇还特许朱瞻墡可以带世子率亲王护卫出城游猎,要了解自明成祖朱棣之后对各地藩王监视十分厉害,明代藩王的都处在地方官监视之下,尤其是随意调遣护卫出城游猎,这可是容易被皇帝赐死的罪名,所以朱祁镇能特许朱瞻墡带护卫出城游猎足见他对朱瞻墡的信任。
可以说朱瞻墡的谨慎睿智使得他能得到大侄子朱祁镇的信任和礼遇。
朱瞻墡也有人性的阴暗一面
朱瞻墡虽然素有贤名,为人宽厚,但是他也有人性的阴暗一面,当初朱祁镇第一次召他进京时他感觉到了皇帝对他的猜忌,于是他在见到朱祁镇后曾进言毁掉朱祁钰的杭皇后陵寝。
杭皇后就是朱祁钰立的太子朱见济生母,朱见济后来年仅3岁夭折,杭皇后不久也去世,她的陵寝是标准的绝户坟。朱瞻墡认为朱祁钰即已被废除帝号,而的陵寝不应有皇后规格,是僭越的行为,因此理应废除。
这一建议正和朱祁镇本意,于是朱祁镇下旨派士兵毁掉了杭皇后陵寝,朱瞻墡也是借此想向朱祁镇表示自己对他的拥护。
后来朱祁镇去世,他的儿子朱见深继位,是为。朱祁镇虽然很信任和礼遇朱瞻墡,但是朱祁镇死了,他儿子朱见深会对朱瞻墡态度如何,这让朱瞻墡自己心里也没个数。
于是朱瞻墡又提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建议朱祁钰的废后汪皇后搬离郕王府,朱瞻墡认为朱祁钰已经去世,且没有后人,郕王府理应被收回,汪皇后应该搬回娘家居住,这是典型踹寡妇门行为。
但当初朱祁钰是因汪皇后坚决反对废除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而被废,杭皇后取而代之,后来朱祁钰被降为郕王,汪皇后也被从冷宫中释放出来成为郕王妃。朱祁钰死后汪皇后一心向佛,与世无争。
直到朱见深继位,由于当年汪皇后坚持维护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他对汪皇后是十分感激,又看她无子,因此朱见深像儿子孝顺母亲一般孝顺汪皇后,所以朱瞻墡的提议直接被朱见深拒绝了。
由此朱瞻墡也看出了朱见深是位宽仁厚道的皇帝,因此朱见深必定不会对他有过多的猜忌了,他也就安心养老了。
确实也是如此,朱见深为人宽厚仁义,对叔爷爷朱瞻墡依旧是礼遇有加,隆宠不断,朱瞻墡也因此得享天年高手,在成化十四(1478年)朱瞻墡以73岁高龄去世,死后被朱见深追谥为襄宪王。
朱瞻墡晚年为了向皇帝表忠心,违背良心向皇帝提出了挖绝户坟和踹寡妇门的建议,这也是他,毕竟良心和生存面前还是要选择后者。
写在最后
明代官方对朱瞻墡评价非常有意思:王小心清慎,笃于孝敬,尤为诚孝昭皇后(即朱瞻墡生母张皇后)所钟爱。然能守礼法,远嫌疑,故虽有异议,不为上下所疑,卒能安荣寿考以终其天年。(出自《明宪宗实录》)。
“守礼法,远嫌疑”是朱瞻墡的一生写照,他两次监国,三次有机会继承皇位,但每次他都能克制自己的野心,所以最终才能让自己安享晚年。
像朱瞻墡这样传奇的人生,多次无限接近皇位,却能不受皇帝猜忌,还能历经七朝六帝得享天年高寿的人在历史上都极为罕见,就凭这个朱瞻墡就足以堪称明代最“牛掰”的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