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才华横溢,为什么连举人都没中?
才华横溢,为什么连举人都没中?下面双元制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和珅是首富,也是清代最大的贪官。可是《》中记载,和珅的少年时期是在贫穷中度过的,他与弟弟和琳因为钱的原因还曾受过不少窝囊气。
据《郎潜纪闻》记载,和珅发迹前经常向他的外祖父嘉谟伸手要钱。一次,和珅派仆人刘全去二千多里以外的嘉谟任所哭穷,嘉谟资助其50两银。未几再次派刘全前往外祖父处借钱300两,遭到拒绝。
无奈之下和珅便私自出京去嘉谟处,嘉谟大怒,欲治以逃人之罪(不得私自外出,旗人奴仆亦不得擅自离主)。多亏嘉谟属下郭大昌从中周旋,力劝其“毋薄其贫”,嘉谟才资助以300两银子。同时,郭大昌也助以300两。
史料中关于和珅早年贫穷的记载应该是可信的,因为和珅本人对自己早年的境况有一些诗文留下。
如果对和珅的出身有了解的读者,应该知道和珅钴,满洲正红旗人,但他并非是一般的旗人,他的父亲常保时任副都统,母亲系河道总督嘉谟之女。
而且常保去世后,和珅作为长子袭了三等轻车都尉世职。这个三等轻车都尉世职,是他的高祖尼雅哈纳,在清初时期以军功获得的。三等轻车都尉的政治待遇相当于正三品,但俸禄却比正二品的职官还要高,岁入银160两,米80石。
以此来看,和珅虽非钟鸣鼎食,却也是一个享受二品以上经济待遇的旗人之家。他的父亲常保除了袭世职外,还先后担任过八旗副都统(正二品)、都统(从一品)。
副都统的俸银每年155两,米77.5石。此外还有蔬菜烛炭纸张等各项补贴银,再加上600至1000两不等的养廉银;都统的俸银为180两,俸米是90石,各项补贴共540两,养廉银为1500至2000两不等。这个收入养家应该是问题不大的。
此外,朝廷对旗人家属也是有特殊照顾的,每个家属每年可以领取35石的额外补助,如果把俸禄和补贴都所有进项加在一起,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那么和珅既有俸禄可拿,又有各项补贴,怎么会沦落至四处借钱的窘境呢?这也是有原因的。
前面提到,和珅姓钮钴禄氏,这可是之一。然而,钮钴禄氏又分为很多支派,其中以“世居长白山者为著”,具体来说,清开国功臣额亦都家族才是正宗的钮钴禄氏。
显然,和珅并非是额亦都家族的,因为他的旗籍是满洲正红旗而非镶黄旗。从旗籍来看,和珅的祖上应该是礼亲王一脉所属的牛录下面的。
所以和珅不管是姓氏,还是旗籍在当时的旗人中并没有优势,他的家族基本上也不可能获得朝廷的额外照顾,这就是和珅早年试图走入仕之路的真正原因。
从经济状况来看,和珅是有固定收入的,但来自父亲常保的遗产却不多。这是因为常保中年丧妻,又续娶伍弥泰之女为妻,在经济上可能对和珅、和琳兄弟不像以前那么宽裕。况且常保去世时,和珅年纪尚小。
当然关键原因还是和珅、和琳两兄弟,他们身上也同样沾染了八旗子弟追逐享乐、提鸟架笼的坏习气。甚至不排除,热衷赌博,将钱粮挥霍一空的情况。
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在权贵云集的京城实在是,别说是和珅,就是贵为亲王,如果整日无所事事,每年10000两的俸银也不够使。
但客观地说,和珅比一般的旗人子弟勤奋、自律,因为他在10岁的时候就入学咸安宫官学,按照规定八旗子弟中只有佼佼者才能资格进入这所官学。凡入学者每年还可以得到一份口粮,这一点又要比其他的八旗官学优越得多。
在咸安宫官学的经历,不仅为和珅提供了一条入仕的捷径,也为他系统学习等儒学经典提供了有利条件。天性机敏的和珅经过几年刻苦学习后,成为官学生的佼佼者。
他不仅学习优异,精通满、蒙、汉、藏、朝、维6中语言,而且也擅长诗画。可是成绩如此优秀的和珅,在参加乡试时却落第了,这让人觉得很意外。
清代旗人参加科举的难度比汉人要小很多,清初时期,录取的名额甚至比报考的人还要多。时期,旗人但凡能写出一篇同读懂且没有错别字的文章,都会顺利通过考试。
但这也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旗人子弟的出身很重要。纵观乾隆朝旗人科举,“所中大臣子弟居多”。和珅自然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被淘汰也是正常不过的了。
总体来看,和珅早年的境况确实不尽如人意,如果他后来不是娶了英廉的孙女,恐怕他是很难咸鱼翻身,进而得到乾隆赏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