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子杀母"为何会加重了外戚干政呢?

世界历史 2022-07-26 18:25www.worldometers.cn世界历史故事

  从王朝建国开始,开国君主们似乎都在绞尽脑汁地想一个问题:怎么样才能避免后宫专权,干政?要是因为我的失误,王朝出了个怎么办?

  尽管们从制度上,费尽心机的试图堵死女性参与政务的任何可能性,但女性们总能从中找出缺口并冠冕堂皇的干预朝政。盘点中国历史,“凤在上,龙在下”的情况并不少见,有武则天、,刘把持朝政长达十一年,时离不开李太后的支持,满清也有太后和,在这种情况下,有的皇帝开始铤而走险,他们用一些残忍、变态的制度来彻底消除女性参与政治的可能。

  就为后世的皇帝们提供了一个参考答案:既然怕后宫干政,那就干脆立子杀母呗!所谓立子杀母,其实就是立谁为太子就先杀了他的母亲。武帝晚年作乱,太子被逼自杀,武帝培养的继承人就这么打了水漂,再环顾其他儿子也多半是些吃喝嫖赌不成气候的货色,武帝属意立爱子为太子,但在此之前,老皇帝随便找了个借口将刘弗陵的母亲、自己宠爱无比的给赐死了,刘弗陵虽然幸运成为大汉帝国的下一任君主,但母子从此天人永隔。

  (钩弋夫人)

  其实武帝这么做也有苦衷,毕竟大汉已经出了个,要不是、这些大臣力挽狂澜,说不定大汉就和一样二世而亡,武帝自己早年也在窦太后的干涉下战战兢兢,窦太后尚黄老之说,汉武帝则独尊儒术,祖孙对治国有了很大分歧,老太太还逼着自己杀死了重用的两个大臣赵绾、王臧,有这些坏榜样在前,弗林年幼,钩弋必定临朝摄政,谁知道这个女人会不会效仿前辈再来个外戚窃国?

  所以尽管朝廷一个劲儿强调:我朝以孝治天下,汉武帝又是“,独尊儒术”的始作俑者,为了江山的平稳,子孙顺利接班,老皇帝还是杀死了钩弋夫人,而面对大臣们的质疑汉武帝振振有词:“是非儿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国家所以乱,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汝不闻吕后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主少母壮,就算这个女人给我戴几顶绿帽子,你们这些大臣还能管太后?

  (大力宣传孝道)

  但汉武帝“立子杀母”的政策并没有作为制度传承下去,一方面确定了嫡子和长子继承优先权,像武帝这种晚年丧子毕竟是少数,等到老皇帝嗝屁,太子年纪也一大把,自然不用担心后宫干政,而另一方面,立子杀母实在有悖人伦,自从武帝推崇儒术以后,“孝道”便成了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准则,立子杀母毫无疑问和朝廷所宣传、倡导的光辉形象相违背,这头你向百姓们宣扬孝顺,转手就杀了自己的妻子,未来太子的老妈,这不是打自己的脸么?所以钩弋夫人的死,只是个例。

  但汉武帝可能想不到的是,晚年他迫于无奈发明的制度在几百年后竟然被某个朝代奉为圭臬和传国之策,彻底让后宫女人们“母凭子贵”的梦想化为泡影,为皇帝生下儿子不再代表着荣耀和富贵,而代表着恐怖的死亡。

  这个奇葩的王朝就是时期的北魏。

  (将“立子杀母”作为国策的北魏王朝)

  北魏后宫有两个很奇葩的制度,第一个就是要想当皇后必须亲手去铸造一个金人,咱们也不明白为什么北魏的皇帝想要娇滴滴,手无的女人们去冶金打铁造金人,但拓跋氏的男人们固执地相信,只有金人铸造成功才代表着上天接受了你当皇后的诉求,才能获得上天的保佑,所以咱们翻开北魏的史书,关于皇后清一色的都记载着“令后铸金人,成,乃立之”,如果铸造金人不成功,就算你身份再尊贵,性格再贤淑,皇帝再怎么喜欢你都没门,就算是你的服饰、排场和皇后相似,但也终究不是皇后。

  第二个制度便是“立子杀母”了,纵观整个北魏史其实就是一部太子失妈史,只要你被立为太子,,生母马上要被杀死。

  那么问题就来了,铸造金人还勉强能用信仰解释,那为什么要杀太子的母亲呢?

  很简单,为了汉化。

  看到这很多读者朋友们可能觉得不可思议,汉人最是讲究孝顺,哪有杀太子老娘的道理?你这汉化都汉到哪去了?

  北魏的开国君主也是一肚子苦水,拓跋珪是鲜卑人,换句话来说,是草原上的少数民族,此时的北魏与其说是一个王朝,倒不如说是个大部落,帝国由许许多多的部落联盟组成,每个部落的酋长都有一定的权力,类似于现在的董事会,拓跋珪不过是大家选出来当的董事长而已,虽然最有话语权,力量最大,但拓跋珪依然在害怕,要是你们哪天看我不顺眼了,大家联合在一起把我赶下台怎么办?

  为了保证拓跋家的江山千秋万代,走中原王朝“大一统”和“高度集权”的路子不可避免,想要高度集权,那就得汉化。

  (在拓跋珪的领导下,北魏从上至下进行了阔斧的改革)

  拓跋珪是个狠人,在他的统治下北魏在汉化的道路上飞速前进,他迁都平城,效仿汉人营造宫殿,建立宗庙,祭祀天地,又设置百官,命令朝野皆束发加帽,他还强制解散各部落组织,让牧民们不再向首领们效忠转而成为帝国的百姓。

  不管是制度还是习俗都是拓跋珪改革的重点,为了改变鲜卑人的信仰,皇帝甚至还信奉起了和,在首都建立了许多道观、佛寺,也许改的不伦不类,,但拓跋珪无所顾忌,北魏的改革,不但急速彪悍,而且残忍,面对亲信族人们的反对拓跋珪就一句话:不认同我的人都去死!

  (拓跋珪的兄弟拓跋仪、拓跋遵都被皇帝下令自杀)

  在血腥的屠杀下,董事长制度被打破,北魏成了拓跋珪的一言堂,大臣们被搞定了,拓跋珪接着准备收拾自己的兄弟和老婆们。

  草原上讲究个“兄终弟及”,哥哥要是死了,弟弟也有继承帝位的资格,但拓跋珪并不希望兄弟们来分一杯羹,他要这个帝位只在自己和儿孙们手中传承,一代一代传到千秋万代以后,拓跋珪没有亲兄弟,但堂兄弟却个个都是人才,这就比较碍眼了,对于这些威胁拓跋珪从不手软,纷纷送了兄弟们去见。

  兄弟们杀了个干净,威胁暂时解除,拓跋珪又把屠刀伸向了自己的妃嫔们。杀兄弟还好解释,杀自己的女人又是为了啥?答案也是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势,如果自己再不采取措施,估计以后就真的要出个女皇帝了!大唐民风开放,所以武则天继位也没啥舆论压力,而鲜卑民族更是尊崇女性,鲜卑人们讲究“先母而后父”、“怒则杀其父兄而终不害母”,所以对皇帝来说,母亲和妻子不但有着极高的社会地位,其势力往往还不小,在家中也有着极强的话语权。这情况往好了说能够成为皇帝的有力后盾,拓跋珪能够登上帝位,母亲贺兰太后和她的族人们功不可没,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要是她们哪天看我不顺眼要把我给换了怎么办?按照鲜卑人的尿性,女人亲自上场也不是没有可能,所以为了保证皇室的安全,皇帝的集权,必须要消除其影响,拓跋珪的解决办法很是简单粗暴:杀掉太子的母亲,这样就能彻底断绝外戚们干政的野心,将妻族的威胁降到最低。

  但是真能如此么?

  太子母亲刘贵人成了”立子杀母“这项荒唐制度的第一个受害者,她和拓跋珪感情颇为深厚,拓跋珪还是硬起心肠赐死了,太子人性未泯,母亲无辜被杀他悲痛的“哀泣不能自胜”,拓跋珪跑去安慰儿子,还振振有词地对太子解释杀他母亲的原因:“昔汉武帝将立其子而杀其母,不令妇人后与国政,使外家人为乱。汝当续统,故吾远同汉武,为长久之计”,

  虽然杀了你妈,但这都是你我的一片苦心啊!拓跋嗣表示???仍然哭泣不休,哭的拓跋珪不耐烦了,给脸不要脸?要么换思想,要么老子就换人了!眼看太子对自己的制度不认同,拓跋珪起了杀心,拓跋嗣为了保命逃出宫外。

  你不干有的是任想干,于是拓跋珪打算立次子拓跋绍为太子,当了太子,老妈自然要牺牲一下,于是拓跋绍的母亲贺兰妃就成了下一个牺牲品,可拓跋绍是个孝子,想杀我妈,那我就先要你的命!于是拓跋绍趁着天黑闯进宫中一刀要了父亲的命。拓跋珪可能想不到,他为了子孙后代一生都在试图破除草原部落上的联盟选举和兄终弟及,可最终却死在了自己的儿子手上。

  更搞笑的是拓跋珪虽然死了,但臭名昭著的“立子杀母”制度竟然被拓跋嗣传承了下来,经历了丧母之痛的拓跋嗣终究成为了他最讨厌的那个人,许多年以后他逼着太子拓跋焘的母亲杜贵嫔自杀,就算儿子抱着他的腿放声痛哭,拓跋嗣仍然冷漠的拒绝了儿子的请求,而“立子杀母”这个荒唐残忍的制度也成了北魏的国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仿佛开了潘多拉魔盒一般,北魏君主们悲惨的命运开始了,这个王朝享国不到一百五十年,十四任君主中竟然有九个死于谋杀,还有一个下落不明。

  那么它是否如拓跋珪所愿,真的做到杜绝外戚干政呢?

  很遗憾,似乎也没有,北魏女主称制、外戚专权的情况并不少见,太武帝拓跋焘的生母被逼死,他侍奉自己的保姆如同亲妈一般,不但对窦氏一族加官进爵,甚至还封老太太为皇太后;文明太后更是凭借着“立子杀母”的漏洞独揽大权长达几十年,冯氏是文成帝的皇后,她不受宠也没有孩子,但她“杀其母,而养其子”(生孩子的妃嫔因为这个制度被杀了,冯氏马上将孩子抱来自己抚养,反而成了幕后的赢家)操纵朝政几十年,冯氏一生废黜一位皇帝(献文帝),逼死了拓跋濬的贵妃、之妻李氏和之妻,除了没有登基,冯氏这样的行为和武则天没有丝毫差别,这个所谓的立子杀母非但没能遏制外戚弄权,在某种程度上还起了反作用,原本是为了消灭武则天,可发展到后来反而制造了一个武则天,真不知道拓跋珪地下有知会是个什么表情。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