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一生为何能多次挽救东晋?

世界历史 2022-07-26 18:25www.worldometers.cn世界历史故事

  一生为何能多次挽救东晋?下面双元制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中,东晋以八万北府军击败的30多万先锋军。当朝宰相谢安接到前线传回的捷报,虽然继续下棋,并告诉客人“小儿辈遂已破贼”。但随后的动作却出卖了他:当下完棋回家时,却连脚下的屐齿被折断都毫无察觉。

  但即使是装,也很难有第二个人做到谢安这样。百万大军南征,是东晋立国以来面临的最大亡国危机;面对这个一统北方、创造了唯一盛世的强大帝国,甚至连当时的东晋内部,都极少有人认为能够躲过一劫。

  因此,当晋军以弱胜强、击败苻坚后,身为东晋“总导演”的谢安其实怎么兴奋都不为过。然而他却能压抑内心的狂心、表现得如此淡定,其实也是他一贯风格的真实体现:正是依靠这份从容,他才连续两次拯救东晋于危亡,奠定不可动摇的豪族地位。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所以并为江南顶级世家门阀,并不来自沽名钓誉,而是对东晋王朝的卓越贡献。这两个家族的代表性人物:王导、谢安,都是力挽狂澜的杰出人物:

  西晋末年,洛阳、长安陷落,两个被俘,司政权危在旦夕,那时的王导陪同南渡建国,帮助其拉拢江南士族、安抚江北世家、建章立制,令司马家族的王朝,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

  至于谢安,则帮助东晋连续抗住了两次覆亡危机:一是,二是前秦南征。从纸面实力来看,这两大敌人都是政权难以匹敌的;最终得以安然过关,谢安本人“以柔制刚”的为人哲学起到了关键作用。

  与王导家族类似,谢安出身,属于南迁的北方名门望族。

  并且,这俩人之间是互相认识的,谢安在年幼年时就受到王导的器重。由于这位前辈的提携,谢安年纪轻轻,便在江南声名鹊起。

  同时,他与王导还有个共同点,都崇尚老庄、清谈玄学。但与某些空谈误国的清谈家不同,俩人都在治理国家方面卓有成就。

  谢安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刚柔之理为本付诸于实践,处处体现出以柔制刚的智慧。

  早年间,谢安隐居东山,多次拒绝朝廷的征召,直至担任西中郎将的弟弟谢万被免职后,他才应征西大将军桓温的要求,出仕为大将军司马,从此踏上仕途,那时的他已经40岁。

  一开始,桓温对谢安是极为看重的,对其恭敬有礼、容忍他迟缓(拖拉)的缺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人因截然相反的政治诉求,逐渐走向了对立。

  相对于初次入仕的谢安,那时的桓温已官居高位十几年。当时的东晋高官,要么浑浑噩噩、不思进取,要么眼高手低、水平有限;而桓温有实力、有斗志、有野心,与当时官场的普遍习气截然相反,他出奇兵收复蜀地、多次率兵北伐,创造了东晋立国以来最显赫的战功。

  但在这个过程中,桓温的政治野心也随着膨胀,甚至没有丝毫心理压力地说出了“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的惊世骇俗之言,全然有当初“之心”的风范。

  如此便与谢安产生了剧烈冲突。但这不是说谢安有多拥护司马家族,而是利益的现实冲撞:王导是门阀政治的开创者,谢安是门阀政治的忠实维护者;而桓温则是依靠战功掌握权势,如果他当上了皇帝,世家大族在政治生态中的作用将被巨大削弱(参考后来的)。基于此,谢安对桓温篡位的的野心进行了全方位的阻止。

  但客观而言,在当时想要阻挡桓温篡位是相当困难的。

  第一,如上文所提,桓温灭成汉、伐前秦、破姚襄、复洛阳,功勋赫赫,威望震动江南,即使中原豪强对其也相当钦佩;

  第二,凭借自己的出色表现以及对朝政的掌控,桓温既争取到了一些世家大族的依附(包括众多子弟),也培植、安插了大量自己的党羽,势力已成气候;

  第三,桓温性格强悍,具有“不动则已、动之必得”的特点,想要跟他硬碰硬,几乎等同于,之前的遭遇就佐证了这一点。

  面对这一棘手局面,谢安发挥了道家的超然态度,秉承《》中“物物而不物于物,则得而累邪”的主张,即利用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让自己免受牵累。

  他对桓温的谋逆野心虽持反对态度,但从始至终对桓温一党采取“刚于内而柔于外”、非敌非友的姿态,以避免把自己完全推到桓温的对立面。

  当然了,桓温一派也不是傻子,其谋主郗超屡次故意高傲慢怠,以图激怒拥护司马氏的大臣,让双方的矛盾激化,从而获得大行屠戮的借口。但谢安始终高度冷静,他自称“为性命忍俄顷”,无论面临任何挑衅都表现出超人的镇静,气定神闲、谈笑隐忍之间,让对方的组合拳犹如打在棉花上,丝毫不能起到作用。

  对于桓温本人,谢安同样如此。即使桓温悍然废掉、另立,昭然若揭,谢安不仅不怒,反而“见桓温而遥拜之”,以此麻痹对方。

  后来,随着桓温病重,加快了篡位步伐,并要求朝廷给自己“加九锡”。谢安知道后,故意摆出一副认真负责的态度,多次对诏书草稿进行改动;一直拖到桓温病死,“加九锡”的诏书还没下达,这位野心家只能“抱憾终生”。

  桓温死后,谢安水到渠成地执掌朝政,但随即面临另一危机。当时,氐族政权前秦在雄主苻坚、的协作下,已以不可阻挡之势统一北方,并且创造了歌舞升平的盛世。此后,立志于创造一番伟业的苻坚多次派兵南下袭扰,给东晋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了有效镇御北方,朝廷广求良将,谢安便举荐了侄儿。他曾经的政敌郗超感叹道:“安违众举亲,明也;玄必不负举,才也。”随后,谢氏叔侄果然不负众望,在淝水之战中击败了前秦大军,生生把东晋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谢安的刚柔相济,仿佛具备一种无坚不摧、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不仅耗死了权臣桓温,也征服了曾经的政敌。在他死后,曾经的桓温亲信不顾阻挡赶到灵前,痛哭失声,充分证明了他的成功。

  这种高超的生存智慧,对于今天的我们同样具备借鉴意义。当面对若硬来绝对不能克服的困难时,以退为进、缓和矛盾、另辟蹊径,不失为一种值得尝试的方式。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