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托孤到底有没有阴谋?真相是什么?
蜀汉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在战败后,在白帝城病倒,他自知命不久矣临终托孤,并告诉:阿斗可以辅佐就辅佐,不能辅佐就取而代之。诸葛亮当即,表示一定尽心辅佐。然而对于刘备托孤这一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把历史当小说看的人认为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是,感人至深;习惯阴谋论的人认为,刘备在帐后埋伏刀斧手,诸葛亮处境危险。然而,这两种观点都是比较浅层的私人因素或阴谋因素立论,缺乏对当时背景的了解,更缺乏历史的的眼光。
要从政治制度与政治传统的高度着眼,就会发现一个问题,既没读懂刘备,也没读懂诸葛亮,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应首先着眼于什么是“经典君相制度”。
“宰相”大部分时候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官名,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叫法,如战国时的丞相、的三公、两晋的尚书令、的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同平章事和等,都是宰相。
真宰相必须同时具有议政权和监督百官执行权,明清的内阁、因为没有监督百官执行权,所以不是真正的宰相。可以说从商周时期一直到,不论是法家、儒家、以及杂家都莫衷一是的认为:皇权(君道)和臣道要严格的分开,更准确的说是“君臣异道则治,同道则乱”。
经典君相体制由来已久,但是对和宰相的要求都是很高的。皇帝要克制自己的权力欲,不可以为了作威作福就把手伸到具体政务里面去,宰相首先要有足够的政治才能,其次还要敢于拒绝皇帝的无理要求。?
而诸葛亮作为刘备托孤的顾命大臣,应该是刘备对他正经的政治遗嘱,有着深厚的制度背景,受制于经典君相制度下,不是黑帮换老大,所以刘备绝不会在幕后埋伏刀斧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