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兰州卫的驻军规模如何?兵员构成是怎样的
设立兰州卫的最初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兰州地区蒙元残余势力的兴起,应援边地卫所,向河西运输军需。其当时属于内地卫所,卫军主要负责屯田,兵力较少。下面双元制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正统以后,随着河套、松山蒙古的大举进犯,边防线内缩,兰州卫受到蒙古部落的频繁侵扰。至此,其驻军人数大量增加,兵员组成及配置也不再是单一下的驻兵屯守,而是省镇营兵制下,由总兵、镇守等协同调度,配合作战。
一、兰州卫的驻军规模
《全陕政要》载,“兰州的民户户口,户八百八十五,口六千一百六十四,军卫户口,户五千三百五十户,口一万四十六,”是民户户口的6倍。当然其中包括“旗”、“军”、“舍”、“余”四部分。明代兰州卫的驻军包括兰州卫、中护卫正兵、余丁、义勇、民壮等。有明一代,兰州卫的正兵数量随着边防形式的变动,以及卫所制度的兴衰有所增减。按洪武时期的卫所兵制规定,兰州卫的旗兵兵额应有5600人左右。
卫所制下的旗军数量已经不能满足边防的需求,招募的兵员占很大一部分。另一方面表明兰州卫的总官军原额是有所增加的,但实有数量却一再减少。主要原因是自成化以来,兰州渐为虏冲,频繁遭到掳掠,明廷为应对日益危机的边防情形,开始加强这一地区的军事力量。包括招募兵员、拨发班军等举措,总官军原额增加。
另一方面,因兵役过重,屯田废弛,导致兵员逃亡严重。另外,分拨甘凉轮班的军额一再增加。《皋兰县志》载“明正兵守备营官军原额二千五百二十五员名,今撥发永泰等处三百八十六员名备御,备御兰州卫官军一千三百五十员名,中护卫五百三十三员名。”。不难看出兰州卫兵员的一大半用来备御甘、凉等边地卫所。
致使兰州本卫无兵抵御外敌。何鉴奏“近自成化二十年以来,达贼节从庄浪等处入至兰州抢掠,因无本卫精兵战守,累次被贼将成等户余余丁赵瑾等人畜抢去,本城虽有备冬西安等卫官军,因是隔卫,既不依期到边,又不深知地里,浪费粮草,无益于事,切思兰中二卫官军,远戍甘凉,自己家下人畜被贼杀掠,无从救护。”且西安等卫班军也只有备冬时才会调拨兰州,平日无法协助抵御蒙古,致使兰州卫官军远戍他边,自己家人的安全却得不到保障。
二、兵员构成
兰州卫的兵员主要由祖伍兵、募兵、班军以及充发军等构成。
1. 祖伍兵与募兵
明代建立军户度,专设军籍。一朝为军,终身为伍,父死子替。因而称世袭的军人为“祖伍兵”。至明中期,边防渐危。世兵制下的兵员羸弱,战斗力不强,无法胜任防御重任。明廷下令招募兵员,以充军队,并按营编队。据《明实录》记载,兰州卫于成化年间就有募兵。
其中一部分还是土达,土达是指内附于明朝的蒙古人,由朝廷安插在各地戍守边防,熟悉边地地形,身体素质好,战斗力也较强于明代的卫所军。兰州境内数量较少,主要分布在青海、河洮岷一带。成化九年,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时,奏议置边备三事,“……其三,肃府与黔国公家人先皆是归化土达,今子孙渐众容易滋事,其临近固原选取精于骑射的精壮之士,与固原官军操练,或于本堡防守。”嘉靖以后,为了解决兰州卫祖伍兵大量逃亡,或调御他处防守,造成本卫无军可守的困局,逐渐增加募兵数量,防守河桥,招募对象主要为当地的义勇、民壮。
对此《边政考》载:“兰州驻扎防守河桥,兰州等卫所马步官军并招募民壮,土兵共一千九十八员名,实在马步官军九百二十七员名,事故在逃等项一百七十一员名。”
2. 班军
“班军者,卫所之军番上京师,总为三大营也。”除了京操班军外,班军类型还有很多。“有诸镇旗军入卫京畿蓟镇的入卫军(兵)、江北诸司旗军番戍北边重镇的边操军和防秋、防冬军(兵),有各都司卫所内部对本都司内重要地区(如省城或关隘等)的番戍,还有几个都司或一都司对军事要塞的轮流番戍。”兰州濒临黄河,冬季河水结冰,为通虏之大道,需调兵“防冬”。
兵部左侍郎王邦瑞言:“今河套数千里,悉为虏庭,贺兰山后,亦窃盘踞,每一入寇,动称数十万骑。是皆迫临兰州,朝发夕至,加以诸番携贰,叛服靡常,于是,在我之险,虏据其北,我军不能逾河以耕,良田尽芜矣,且桥本济我,虏亦可济,每春夏时,侦探稍疏。辄趁隙渡桥,猝至城下,而人莫之觉,至冬水合,又时时可至。故曰不可恃,非河之不可恃也,在防御之如何耳用,是兰州四时无不防虏,在昔本为内地,而今当要冲与诸边等。故设偏将以守之,又设宪臣以整饬之,可谓防之周矣。”为了加强兰州卫的冬防,每年十月份左右,明廷遣陕西总兵就近选调临洮、巩昌各卫官军于兰州戍防。至次年冰解遣还休息。
成化二十二年八月,陕西守臣奏,“(请)于临洮,巩昌二卫各选指挥千户一员,精壮官军四百人,岁以十一月诣兰州、靖虏新设墩台、城堡按伏截杀,至次年冰解之后遣还休息。甘、肃(实录作兰)二卫仍拨军余百人,百户二人分守各堡,时加侦望。由择洮、岷、河州及西安等卫原戍固、靖、骑步兵各千人,委把总指挥二人,(亦)岁以十月各诣兰、靖要害,会各所调临巩兵防御警急。”除防冬之外,平时也会根据战备需要调庄浪各卫士兵协守兰州。
“镇羌堡防守官军七百员名,调到庄浪卫见在官军一百员名,兰河等卫见班官军六百员名。岔口堡防守官军调到兰州备御见班官军四百员名。”兰州卫调入官兵多是防冬军(兵),冰合调入,冰解遣还,猝难策应。相反,兰州卫的兵员也会被外调轮番戍守边地,“出班地”的选择为了减轻班军负担,同时能够快速应援,因而遵循就近原则。
以守御甘肃镇各卫所为主。宣德年间,上谕兵部侍郎王骥曰,“西北边防最切要,必须处置得宜,昨观所进军数,如延安,庆阳诸卫近宁夏,却往戍甘州;临洮,巩昌,兰州诸卫近甘州却戍宁夏,舍近趋远劳费实多,又肃州镇番西宁秦州皆临极边,当自为守,亦分戍他处,乃别调官军戍其地,此于人情皆非便尔……勇等议以宁羌,兰州,秦州,临洮,巩昌,山丹,永昌,凉州,庄浪及甘州左右中前后五卫官军戍甘州,通计九千八百七十余人,肃州镇番西宁秦州卫礼店千户所去甘州远者,皆遣还,从之。”自此,兰州卫的班军戍边地主要变为临近的庄浪、甘凉等地。
弘治七年,“上命兰州卫马步官军八百五十员名,群牧所旗军百五十二名,以备店子沟、黑石沟、青道沟、红道沟、沙井沟、、庙儿沟、咸水沟、庄浪河口、大通河口遏虏,不使为居人行旅之害。”二十七年,松山新边修筑后,兰州卫守军移驻红水、三眼井、永泰等沿边堡城(景泰县寺滩乡永泰古城),戍守新边。总之,终明一代,兰州卫的外调兵员远远多于内调。
3. 充发军
洪武时期,将许多罪犯谪戍兰州,以充军队。“洪武三年十二月,宥松江盗钱鹤皋余党,初鹤皋作乱,伏诛其党诛连不已,至是复逮至百五十四人,法皆当死,上曰,贼首既诛,此胁从者俱贷其死谪戍兰州”,“甲子,臣言,民有贩卖私盐者,于法当诛,请如律。上曰彼皆细民,恐衣食不足而轻犯法,姑杖之,发戍兰州”,永乐时期,明王朝将安插在凉州一带蓄意制造叛乱的土达也迁移到兰州屯守。
谪戍兰州的除了罪犯之外,还不乏有一些南方的文人学士,如沈绎,字成章,江苏吴县人,明洪武中谪戍兰州,精医道,善琴书。臧景明,浙江山阴人,明时谪戍兰州,善诗文。这些人都饱腹诗文,促进了兰州当地文化的发展以及教育风气的形成。
4. 战车
兰州卫的军需装备除武器、战马外,还有战车。“战用车,古法也,行则载衣粮,止则结营战”。明代的战车以配备火器为标志,正式使用于战场是在正统年间,大同总兵朱冕建议以战车备虏,造小火车380余辆。明代各卫所配备的战车类型多种多样,兰县都指挥佥事所造独轮小车就是其中很具代表性的一类战车。
结语
士兵行军所要携带的衣甲器械和粮草补给都可以放在车上,这样在大大减轻士兵负担的同时还可以更多的携带物资,一车多用且造价低廉。、火器、战车配合使用,大为增强了兰州卫的防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