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的军户制度是什么样的?有何利弊之处
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建立的,共传十六帝,这是今天双元制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自太祖开国以来,正式确立了“军户”制度,根据这一制度的要求,一旦有家庭被编为了军户,即必须要世世代代参军而不得从事其他职业,同时朝廷给军户分配土地,让他们战时作战,休时耕地,同时允许他们用服兵役来抵消掉赋税劳役。
这个军户制度说白了就是相当于隋唐时期均田制度和府兵制度的结合体,而里面的军户就相当于担负着国防和治安等双重义务的自耕农,在当时那个人民四处逃窜,的背景下还是十分适用的,也是受到广大军户的欢迎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朝封建经济的发展和达官贵戚数量的增多,土地兼并也越来越严重,平均分配到每个军户手中的土地就越来越少,这个军户制度的基础就被动摇了。
而且随着明朝社会经济的稳定,军户制的弊端也逐渐被暴露出来,比如由于士兵们常年耕种,缺少训练,一旦遇到一些突发的战事,作战能力极其低下。
此外,社会地位也在逐渐降低,基本上沦为了贱民,普通的民户都瞧不上这些军户的人。还有军户和卫所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沦为了,更具压迫性的人身依附关系。
到了明朝末年,军户已经完全成为了一个社会隐患,和等都出身于军户。
由于明朝将大量的罪犯发配去从军,进而导致军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大量降低,“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思想成为了主流。
有大批罪犯和流氓所组成的军队,都具有这样的一个特点,就是他们对战外敌是显得十分软弱,欺负平民是又显得异常的勇猛。
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的武官还要受到文官的制约,完全沦为了文官集团的打手,如此种种加重了明末军队战斗力的孱弱,也难怪会被总人口不多的清军给横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