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巅峰之战是哪一场?
的巅峰之战是哪一场?下面双元制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提到辛弃疾,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上学的时候,没少学他的诗,同时他在历史上也是有过一次经典的突袭战的。
也就是流传着这么一个说法,就是辛弃疾率领50余骑,突袭兵力有5万余众的金营,再将叛徒张安国劫出金营,并且辛弃疾等人是从容而出,没有被金军将领追赶到,凭此,辛弃疾带着叛徒张安国就南下归宋了。
个人认为,这段历史虽夸大之嫌,但是正史之一的《》是确定了辛弃疾有过这么一段功绩的,只是说没有那么玄乎而已。
首先要说的是辛弃疾出生的时候,北宋已经灭亡,他出生在当时的济南历城,这里已经是属于金国疆域了。
但是辛弃疾以及其父亲还是内心支持的,因此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征,征调北方民力的时候,各地因为不满金人的压榨,奋起反抗,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辛弃疾拉起一支2000人的队伍,并且为最终加入了耿京领导的义军。
并且耿京见完颜亮大败而归,金国内乱之际,希望南下投奔南宋,以此得到南宋的支持,辛弃疾也就被派往出使建康,并且得到了的召见,宋高宗给予了辛弃疾以及耿京义军大部分重要人物官职。
也就是在辛弃疾还未北归之时,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耿京所率领的义军,有的溃散,有的自然跟着张安国投奔了金人,辛弃疾突袭金营的事情,也就发生在个时候。
辛弃疾回来后,得知耿京被杀,叛徒张安国投敌,他便和众人商议,要捉拿张安国,带回南宋受罪,也就有了辛弃疾最经典的一次奔袭作战。
这里要说一下,所谓的辛弃疾率50骑,突袭5万金军,这个说法源自《稼轩记》。
《稼轩记》齐虏巧负国,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狡兔。束马衔枚,间关西走淮,至通昼夜不粒食。
不过在正史中,没有确凿提及50对5万这件事。
《宋史.辛弃疾传》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宋史》中提及的是,叛徒张安国和邵进杀了耿京投敌,不过最后那个邵进结局如何,不知道,历史没有给这个小人物留下太多的线索,被辛弃疾活捉回去的只有张安国。
同时这段记载也没有说50对5万的事情,只是说辛弃疾和众人商议,便杀向金营,并且将张安国俘获带出,金军来不及反应。
个人认为,虽说没有50对5万那么夸张,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辛弃疾的确是在兵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率部突袭了金营,并且率领大部分人全身而退的。
细细去考究的话,这也是合理的。
首先辛弃疾带领冲入金营的人,不是普通的义军士兵,必然是精锐中的精锐,一般都是带着官职的,而且是以为主,行动迅速,打了对手一个错手不及。
除了王世隆等人外,其他人名字应该在《三朝北盟汇编》可以找到。
《三朝北盟汇编》辛巳,归朝人,总辖贾瑞,统制官刘震,右军副总管刘弁,游奕制孙肇,左军统领官刘伯达,左军第二副将,左军正将梁宏,右军正将刘威……太平军掌书记辛弃疾辛,巳正月十九日至建康府,二十日,行宫引见。
归朝人指的是原来是宋人,但是陷入金国,后来脱离,投归,称为归朝人,贾瑞就是另外一直义军的统领,当时辛弃疾南下建康的时候,就是和他一起去的。
同时这里要说的是,这里面会不会有原来隶属于耿京的下属,毕竟只让辛弃疾自己一个人代表耿京的义军啊。
而可以看到,这些人都是有武官官职的,也就是说,他们单兵作战能力是有的。
那么在宋高宗召见他们,并且授予他们官职之后,他们北归去传达南宋的消息时,会不会存在帮助辛弃疾铲除叛徒的行动,个人认为这个时候可能的,更何况,其中可能有人就是耿京原来的属下。
因此辛弃疾集中的兵力,虽然兵力不足,但是应该都是精锐。
而反观人数不明的金营,也并非是铁板一块,毕竟张安国带去了一部分原来的义军将士。
也就是说,所谓的金营,并非是金军主力,其中金军将士占比多少是一个谜。
那么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当初辛弃疾自己不是拉起来一直2000人的队伍吗?后来这些人大部分加入了耿京的部队中,那么所谓的金营是不是有原来跟随辛弃疾的人。
换句话说,那就是张安国率部投敌,他们名义上就是金军了,但是实际上,兵源成分并非是绝对主力的金军。
因此辛弃疾去金营的时候,未必会遭受敌视,如果说辛弃疾布置得当,在带着几个单兵作战能很强的人深入金营,并且在大帐之内趁机抓住了张安国,随后,在营外接应的人,看到信号之后,冲入金营,快速折返,将辛弃疾等人带出来也是有可能的。
而且既然历载,说当时张安国正在和金军将领喝酒,但是辛弃疾等人都可以有时间活捉张安国,为何没有时间斩杀金将,或者说也把金将绑回去呢?
如果历史记载没有错的话,那么应该是金将发现大事不好,先溜了,而辛弃疾的主要目标是张安国,计划中本来就没有斩杀金将的意思,所以说辛弃疾在活捉张安国后,就赶紧冲出金营了。
个人认为这就是辛弃疾突袭金营的大致过程,双方兵力相差的确悬殊,但是应该没有所谓的50对5万,这又不是遭遇战,在旷野上,双方发生正面冲突,在古代,再精锐的50个骑兵,也不可能把一支5万的大军打垮吧。
这次突袭,除了辛弃疾以及追随他的人,个人勇武的原因外,所谓的金营防备没有那么严格应该也是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