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怎么后期成了昏君?
怎么后期成了昏君?下面双元制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自驾崩以来,明朝的皇位就一直悬而未决,因为正德皇帝生性爱玩,行为荒唐,并没有留下子嗣,因此此时皇帝究竟选谁就成了权臣最为为难的问题。
昔日西汉权臣也曾面临过这样的抉择,最后他选择了,结果海昏侯刘贺荒淫不堪,不仅只顾玩乐,而且还任用宵小,强加赋税(这倒和正德皇帝很像),很明显大汉的未来不可能交给这个昏庸的刘贺,因此霍光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废黜了刘贺,令立为帝,这才解决了这件事。
此时的杨廷和并不想做下一个霍光,毕竟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个事实在是风险太大,因此这个皇位继承人必须的好好选,用心选。不仅要选择一个聪明仁慈的,还要选血统相近的,年龄较小的(方便管理)。这实在是一个难题,最终选来选去选到了兴献王身上。
当时的朱厚熜虽然只是一个少年,但是已经聪明异常,在还在藩地的时候,朱厚熜看着他堂兄胡作非为,就暗暗发誓,如果自己做皇帝,一定会有所作为。但是他没料到大权竟然真的落在了他身上。
一、 少年皇帝不一般
明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朱厚熜带着满怀的憧憬来到了京城,但是他没有料到治理天下的考验居然来的这么快。
按照当时的规矩,皇帝登基时走的路应该是从大明门进,然而还未等朱厚熜走到大明门,就被大臣拦住了。大臣们告知他,大明门可不是他走的,给朱厚熜安排的路线是从东安门进宫,到文华殿暂住。
这下朱厚熜就不乐意了,毕竟他是来当皇帝的,不是来给朱厚照当儿子的,而且他朱厚熜和朱厚照明显是一个辈的,凭什么给人家当儿子,于是对于这个问题,朱厚熜和大臣们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很显然只有十五岁的朱厚熜是玩不过这些老奸巨猾的大臣的。于是朱厚熜使出了杀手锏:不干了(这招类似于现在砍价时的老子不买了),大臣们见事情眼瞅要闹大,只好同意了朱厚熜的要求。
通过这个事情,朱厚熜明白了一个道理:必须自己强硬起来,才能压制所有的大臣,要不然就只能做傀儡被大臣掌握。
少年皇帝朱厚熜带着这个理念,坐上来大明皇帝的宝座,立年号为嘉靖,史称"嘉靖皇帝"。
二、 前期的励精图治
嘉靖帝朱厚熜在位时的第一件事就是收拢权力,于是搞了一个轰轰荡荡的"大礼议"事件,将自己本不应该入宗庙的老爹"名正言顺"的搬入了宗庙,确立了自己的正统地位,而且还借着这个由头整治了一堆不服从管理的前朝旧臣(如杨廷和),经过嘉靖"大礼议",嘉靖帝终于将权力都收归己有,准备着干大事。
嘉靖帝改革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弊政,他清理了皇亲国戚非法圈占的田地,罢黜了靠关系尚未的官员,改革了制度,革除了的爵位。当时改革内容广泛,成效显著,嘉靖帝也获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赞誉。明朝在正德时期腐败的吏治因此获得了根治。可以说此时的嘉靖皇帝彻底完成了他年少时的梦想,此时的大明帝国正在他的治理下蒸蒸日上,呈现出了中兴之势。
此外嘉靖帝朱厚熜还采取了"御外侵、修边墙、抗、安海疆"的对外方针,秉承着祖训,绝不对外敌妥协。另外嘉靖帝还重视农桑,体恤农民,他不仅减免赋税,赈济灾民,还亲自到京城南郊耕田鼓励农民,当时的皇后和众也都参加了这个仪式,取得了较为积极的影响。
嘉靖帝也是一个重视文化的皇帝,他"兴文化,建学堂",曾拨款三十多次来兴建学堂和书院,在他的带领下当时的社会都颇为尊重读书士子。在嘉靖帝朱厚熜统治时期,文化艺术也获得了长效的发展,如《志通俗演义》和《忠义传》等都是在嘉靖时期出版的,另外像《宝剑记》等小说也是在嘉靖时期成稿的,此时的嘉靖皇帝风评极高,当时无论是大臣还是百认为嘉靖帝朱厚熜是大明的中兴之主,如果朱厚熜英年早逝的话确实可称为大明中兴之主,但凡是往往没有"如果",有"但是"。
三、 沉迷炼丹的荒唐皇帝
在嘉靖帝统治前期,帝国繁荣昌盛,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嘉靖帝朱厚熜累了,当年他进京当皇帝,并不仅仅是为了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他还为了享乐,为了享受王爷享受不到的资源和权力,于是嘉靖帝堕落了。
首先嘉靖帝开始沉迷于道教,他开始信任道士,很多国家大事都取决于上天的旨意(后来用这一特性干掉了),另一方面嘉靖帝开始,修建宫殿(用来炼丹用),实在是劳民伤财之举。
在""(宫女想要勒死他)之后,受到惊吓的嘉靖帝与上朝便彻底绝缘了。但是不上朝怎么控制朝政呢?聪明的嘉靖帝自然有他的办法:找一个朝廷代言人(也就是),开始的时候,这个代言人是夏言,夏言其人虽然为人古板,但是在治理朝政方面还是很有一套的。
可惜后来这个代言人换成了著名的严嵩严大人,于是朝政开始慢慢地变得混乱,这也是嘉靖帝最为人所诟病的地方。
但其实嘉靖帝后期只是不上朝并非不理政,作为明朝最聪明的皇帝,当时的朝廷大权都被嘉靖帝握在手里,别人不能取得一分一毫。总的来说,朱厚熜是一个孤独的人,自从他父母死后,他便真正成为了一个孤家寡人。他聪明,任性,,但仍然会恐惧害怕,因为他不仅仅是一个九五至尊的皇帝,他也是一个平凡的人。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朱厚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