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当初没有发动夷陵之战的话 历史又会是什么
对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双元制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刘备不打夷陵之战,那会发生什么呢?
在夷陵大胜蜀国之前,始终放低姿态力图,最大限度的延缓的出兵,而夷陵战果出来之后,孙权立刻就“诚心不款”,从容部署兵力等待魏军的大举南下,最终成功退敌。而根据当时情况的反向操作,我们可以断定的一点是,无论是刘备还是孙权,都难以应付被两个国家同时大力针对的场景,而一旦遇到这种情况都会采取壁虎断尾,弃车保帅的策略解决最有希望解决的次要矛盾,以便能够集中精力去应对主要矛盾,湘水划界前的刘备对此就深有体会。
那么按理说刘备自然也可以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复制昔日场景,在与吴军保持着隔着三峡的强势存在的军力却并不急于进攻的同时,静观其变,等待北方曹丕因质子问题质疑孙权称臣的诚意主动对孙权发难,若孙权见势不妙同意吐出荆州换取刘备的援助或是中立,刘备大可以见好就收坐视孙权与曹丕之间的苦战,左右逢源,保持着极大的操作余地。
当初跟刘备的时候可没想过以后会被封神,人选择事,事选择人,其实也就是这样,你想想当时刘备一大把年纪了,60多岁的糟老头子还要去打仗,看演义这段,老罗真的是,虽然被火烧七百里,但是也算是大仇得报,范疆张达被送回来了,也被砍了,就算输了,看得也舒服。
抛开政事因素不谈,如果刘备不打夷陵之战,那除非他得先死,那会发生的改变就多了去了,姑且说他死前称帝了,季汉的底子也会比厚的多,至少在人才方面,也不会被后世诟病“蜀中无大将,当先锋”,就拿个没死的人说吧,黄权,这个人够忠心吧,至少忠于汉这篇旗帜的人只会越来越多,而不是裹足不前。就拿武侯打的时候,一开始就投降三个郡。小时候都说、刘备、孙权这三个人分别靠天时,不打荆州,可能季汉比吴国久一点,不过那也不是刘备了。
刘备带着大概五万人东出,不是为了硬刚东吴。实际上是带有一定的军事讹诈性质的。我大兵压境,你如果跟我重兵对峙,那么北方就会空虚,刘备赌的就是东吴扛不住两边的压力,最后吐出一部分荆州地盘。东吴不是靠什么火攻之类的计谋取胜的,东吴自己的各种损失可能不在蜀汉之下。夏季击破刘备后,秋季防御曹丕南下时,大概少了3万左右的机动兵力。东吴许多在北方边境的武将,都出现在了夷陵之战里,按照当时的组织逻辑,武将几乎不可能是单独空降,应该是带着部队通过水运快速机动过去的。
加上3万荆州降军,被编入了东吴大军中,保守估计东吴一共集结了8万以上的兵力。曹丕秋季才进攻,其实不一定是纯坐山观虎斗,也是符合当时的出兵逻辑的,在枯水期出兵,有利于北方大军的机动,压制东吴的水军优势。所以我更支持后边这个观点,东吴靠水运快速集结了全国的大军,一波决战把刘备干停了,然后抢在符合北军南下的季节前,又把兵送回了北部边境。
如果孙权坚持对荆州不放手,也大可以隔岸观火先令曹丕和孙权死斗(孙刘之间尚有些许媾和、妥协的余地,但孙曹之间一旦有机会吞并对方几乎是不会选择媾和方案的),无论孙权能否扛得住曹丕的三路进攻,孙权惨胜,则见可而进以筹划多时的精锐蜀军决战孙权刚刚经过大战的残军和疲军,对荆州以力取之;孙权如果有失败被灭的苗头,则如刘晔所言与曹魏争割吴地,同时也重点打击大战之后的魏军尽力将其逼出吴国领土,以便自己可以最大程度上占有和控制吴国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