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潜:乾隆的御用文人,最后结局如何?

世界历史 2022-07-26 21:04www.worldometers.cn世界历史故事

  :的御用文人,最后结局如何?感兴趣的读者和双元制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乾隆是我国历史上实际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正因为如此,他的功绩和过错就显得格外多,功绩为世人瞩目,过错自然也免不了被人批评。

  乾隆经常以各种理由惩罚大臣,哪怕这些人已是耄耋之年,哪怕是已经作古也不会轻易放过:比如三朝老臣张廷玉,他告老还乡之后,乾隆居然因为张廷玉的亲家犯错而下旨将张廷玉抄家,结果掘地三尺,除了证明张廷玉清廉忠直之外,没有发现这位老臣有任何过错,最后乾隆只好自己找了个借口搪塞过去。

  被乾隆错误地惩处的并不只张廷玉一位,而是有很多,其中有一位老臣,他生前是乾隆极其欣赏的御用文人,乾隆甚至直接写诗表达对他的爱意,但是在这位老先生97岁去世之后,乾隆居然下旨追夺此人的阶衔,还把他的墓碑砸倒。

  结果呢,事实再次证明,乾隆又惩罚错了人。

  这位无辜地在身后受辱的老臣就是沈德潜,乾隆朝的诗人和著名学者。

  一、 乾隆深爱的文人

  沈德潜自幼跟随诗词大家叶燮学诗,对自己的诗才十分自负,同时他还饱读诗书,热衷于功名。但是就是这么一位满腹才学的诗人,参加考试竟然屡试不中,沈德潜没有轻易放弃,他一直坚持考了十七次,最后好不容易才于67岁时考中,成功步入仕途。

  沈德潜考中进士那年是1739年(乾隆四年),这时的乾隆还不到三十岁。在此之前,乾隆已经听到了沈德潜的诗才大名,见到沈德潜之后,他对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臣十分赏识,授予他编修之职,并让他担任侍讲学士,专门为自己讲解诗学。

  沈德潜在诗歌方面学问深厚,乾隆也雅好诗歌,两个人经常一起讨论历朝历代诗源,沈德潜颇能,经常对答如流,,乾隆十分高兴,尊敬地称呼沈德潜为“江南老名士”,还赐给他几十首“御制诗”,在诗中把沈德潜比作、一样的人物。

  二、 我爱德潜德

  乾隆和沈德潜两个人君臣相得,相处十分融洽,在沈德潜做官的10年时间里,乾隆多次给他升职,官职最高的时候做到了礼部侍郎。

  但是沈德潜毕竟是老年之后才开始做官,随着时间过去,他尽显疲态,还曾经因为身体虚弱摔倒过,跌伤了牙齿。

  因为身体原因,做官10年之后,沈德潜不得不请求退休。乾隆批准了沈德潜的请求,允许他以原官职品阶致仕,待遇相当优厚。

  77岁的沈德潜回归江苏苏州故里,在家乡,教书育人,以诗文迪后生晚辈。当地人十分感念他的恩德,经过官府允许之后,为他在苏州建立了生祠。这对于在世的人来说是十分难得的。

  虽然退居家乡,但是沈德潜仍然保持着和乾隆的联系。1752年,沈德潜80岁大寿,乾隆特意赐给他一块匾额,上书“鹤性松身”四个大字。

  1757年,沈德潜85岁,乾隆又给他加衔,并应沈德潜的请求,赐予他父母诰命的荣誉,同时给予三代封典。

  乾隆本来就非常喜欢写诗,现在赐予沈德潜那些恩典,他似乎觉得还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感情,于是特意又为他写了一首诗,诗中有两句是:“我爱德潜德,淳风挹古福。”

  这些都还不是乾隆厚待沈德潜最高的地方,1762年,乾隆南巡到常州的时候,90岁高龄的沈德潜还奉命前去迎驾;1765年,沈德潜已经93岁了,乾隆再次南巡到常州,沈德潜再次迎驾,乾隆看到年迈康健的老诗人,非常高兴,特授予他太子太傅衔,并赐予他举人出身。

  三、 盖棺未定论

  1769年,97岁的沈德潜去世,乾隆追封他为,赐“文悫”,并进入贤良祠享受祭祀。

  至此,沈德潜的人生荣耀才到达顶点,然而,这却不是他命运的终点。

  1778年,江苏泰州人徐述夔的诗集《一柱楼诗》被当地官员认定“悖逆词句甚多,”有反清复明的思想,于是向上奏明乾隆,不仅徐家人被处以重罪,很多人也受到牵连,其中就包括已经故去的沈德潜。

  沈德潜被牵连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曾经给徐述夔的这本诗集写过一篇《徐述夔传》作序,在文章中,他大力称赞徐述夔,夸奖他“称其品行文章皆可为法”。

  乾隆刚开始没想追究沈德潜的罪责,但是随着案件的推进,江苏当地官员推诿怠慢的态度惹恼了他,再想到自己曾经给予沈德潜那么隆重的恩宠,乾隆的心思产生一个巨大的转折,他认为在自己如此厚待之下,沈德潜的态度应该是“理应谨慎自持,励图报效,乃敢为逆犯徐述夔作传,视其悖逆之词恬不为怪,转为赞扬,实为丧尽天良,负恩无耻,使其身在,必当重治其罪。”

  乾隆盛怒之下,亲自撰写圣旨,追夺之前给予沈德潜的阶衔,停止圣贤祠的祭祀,剥夺封号,更严重的是,他下令扑倒沈德潜坟前的墓碑。

  曾经多少荣宠,如今就有多少耻辱,沈德潜如果泉下有知,肯定会宁愿当初没有接受那么巨大的荣耀,这样就不至于让乾隆如此龙颜大怒,让自己死后都不得安生。

  事情发展到这个程度,沈德潜不仅坐实了罪名,也受到了严厉的惩处,如果是一般的君主,到这一地步也就算全剧终了,但是乾隆心思玲珑剔透,经常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自我反思,对待沈德潜一案也不例外。

  1779年,徐述夔案的第二年,经过反复思考,乾隆终于明白:徐述夔家境富裕,沈德潜当初肯为他的诗集作序,并非真的认可徐的文章词句,不过是贪图徐述夔给他的润笔费而已,所以才会“贪小利而谀大逆”。

  乾隆做了这么一通自我说服以后,又欣欣然地写了一系列《怀旧诗》,把沈德潜归入值得他怀念的五位诗人之中,还颇为哀怨地写道“且知余不负德潜,而德潜实负余也。”

  如果沈德潜仍然健在,听到乾隆如此委屈地责怪自己,一定会非常惶恐地说道:“皇上,您说得对,是老臣错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