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涓是如何设计陷害孙膑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与本是同窗,曾一同跟着学习兵法,两人后来为何?下面双元制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熟人圈子,这些熟人包括亲人、亲戚、同学、同事等。
当我们人生陷入低谷时,家人和亲戚将是我们坚实的后盾;当我们心有解不开的郁结时,同学或朋友是我们倾诉的知音;当我们工作遇到困难时,同事有时候会伸出援助之手。
每天,我们都和这些熟人打交道,他们已构成了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然而,一个残忍的事实是,对我们伤害最深的,往往不是陌生人,而是熟人。
这又是为何呢,原来这都是人性在作怪,当人性在欲望的驱使下,人就会变得残忍,变得疯狂。
古今人性都是相通的,在二千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庞涓和孙膑就是一起典型的熟人互害的故事。
同门师兄
孙膑与庞涓同时跟随鬼谷子学习兵法,二人作为同门师兄,关系亲密,还结为兄弟,情同手足,每天形影不离,无话不说。
孙膑天资聪颖,师傅一点就透,而庞涓却略输一筹。每次师傅对两个徒弟进行考核,孙膑总是胜过庞涓。
有一次,师傅给二人出了一道题说:“现在,我们三个人在这间屋子里,谁能让我走出这间屋子,谁就赢了。”
庞涓抢着回答说:“我在屋子里烧一把火,把师傅熏出去。”
孙膑笑呵呵地走到屋外对师:“虽然我不能让师傅走出屋子,但我能让您从门外走进来。”
于是,师傅走了出来。孙膑说道:“看吧,您现在不是从屋子里走出来了吗?”
毫无疑问,这场比赛,师傅判孙膑赢了。
自那以后,师傅更加偏爱孙膑,将更多的独门秘籍传授给他。孙膑也常常帮助庞涓,庞涓在学问上每有不懂之处,孙膑都耐心为他讲解。
可是,孙膑的好意并没有得到庞涓的感激,庞涓反而觉得师傅偏心,对二人厚此薄彼,从此,他的内心慢慢滋生了嫉妒之心。
后来,魏王广招天下英才,庞涓想要早点建功立业,便决定下山,辅佐魏王平定天下。师傅批准了庞涓的请求,还让孙膑送师弟一程。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分别的时候到了,庞涓洒下热泪,动情地对孙膑说:“你我兄弟有,情同手足,若我得到魏王重用,将来一定接您过去,一起建功立业,岂不美哉。”
孙膑也满含热泪,坚定地点了点头,他为有这样一位重情义的师弟,感到由衷的欣慰。
自从庞涓离开后,孙膑继续跟随师傅钻研兵法,学艺又有很大进步。师傅十分喜欢孙膑,便将秘不示人的《兵法》传授于他。
庞涓引荐
这样过了几年,有一天,山上来了几位使者,说是奉魏王之命,前来迎接孙膑,请他为魏国效命。
师傅见孙膑已学有所成,同意了魏王的请求,命孙膑随使者下山。
其实,这一切都是庞涓安排的,自从他下山来到魏国后,果然得到了魏王的重用,被任命为军队的统率,执掌魏国的兵权。
庞涓想到孙膑的才华远在自己之上,他迟早有一天将要下山,与其让孙膑为他国效命,不如早点把他招到魏国,控制起来,将来在战场上少一个可怕的对手。
孙膑来到魏国后,当然首先拜见自己的同门师弟。二人多年不见,格外亲切,他们把酒言欢,畅谈当年的同窗之谊,好不快活。
随后,庞涓将孙膑引荐给了魏王,宾主一番交谈后,魏王十分欣赏孙膑的才华,当即决定要封孙膑为军队的副统帅。
这是庞涓最担心的事情,若孙膑一旦掌握实权,将会对自己形成巨大威胁。
于是,庞涓趁机对魏王说:“臣与孙膑师出同门,情同手足。臣视孙膑为兄长,怎能让他屈居副职?不如暂封他为客卿,待他建功立业之后,直接封为军师。”
其实,客卿只是一个虚职,半为宾客,半为臣子,并不掌握实权。庞涓之所以这么说,实际上是一种权宜之计。
魏王觉得庞涓,并同意了他的请求,封孙膑为客卿。
自从孙膑当上客卿后,魏王也越来越欣赏他的才干,开始就一些军国大事找他商量。
这一现象令庞涓十分紧张,他知道孙膑的能力远在自己之上,,孙膑迟早要取代自己在魏国的地位。于是庞涓心生一计,打算除掉庞涓。
设计陷害
有一天,有一位操山东口音的使者来找孙膑,自称是人,受孙膑家人的委托前来送信,信中说,家人十分想念孙膑,希望他回家看看。
孙膑看到信后,感动得,但他现在还不能回去,因为此时魏国和齐国正在交战。于是孙膑回了一封信,说自己现在是魏国的臣子,目前不能离开,要等到自己在魏国建功立业,齐、魏两国和好之后再回去相聚。
哪知,这个送信的使者根本不是从齐国来的,而是庞涓安排的一个山东口音的手下冒充的,目的是骗取孙膑的回信。
庞涓得到孙膑的书信后,模仿他的笔迹将信的内容改了一下,变成:“侍魏乃是不得已,碍于情面。将来一定回国,为齐王效力。”
庞涓将这封信马上交给魏王,诬告孙膑暗通齐使,通敌卖国。魏王闻之大怒,将要下令将孙膑投入大牢,等候问斩。
庞涓趁机对魏王说:“我与孙膑是同门师兄,还是让我再劝劝他吧,他若留下,那最好。如果他一意孤行,背叛大王,到时候把他交给我处置,您看怎样?”
魏王见庞涓一再请求,便答应了。
庞涓当晚就来到孙膑的府上,对他说:“听说兄长收到了家书?”
孙膑叹了口气,说:“是啊,可是我现在为魏国效命,不能回齐国。”
庞涓当即说:“你明天给魏王打一个请假条,让他批你两个月的假期,我再从旁劝说,说不定魏王心软就答应了呢?”
孙膑想想也行,就按庞涓的话去办。
孙膑第二天一早上朝,奇怪的是没有见到庞涓,但他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一个人去见魏王,刚开口说请假的事,魏王便,下令武士将孙膑投入大牢。
孙膑被押到元帅府,便碰到了将要上朝的孙膑,孙膑地说道:“我刚刚耽搁了一会工夫,你怎么被抓起来了?”
押解他的官兵解释说:“孙膑私通齐使,里通外国,请军师问罪。”
庞涓故作惊慌地说道:“师兄莫急,且让我去找大王求情,为你申冤。”说完便匆匆朝王宫奔去。
很显然,魏王决定将孙膑的生死权交给庞涓来处理。
过了不久,庞涓回来了,他流着眼泪,十分惋惜地对孙膑说:“大王十分震怒,我苦苦为你求情,嘴巴都快说破了,大王才勉强答应,免你死罪,但活罪难饶。
对于庞涓背后陷害自己,孙膑一无所知,他还在为师弟冒着这么大的风险为自己说情而万分感谢呢。
于是,庞涓命人剔去了孙膑的膝盖,并在他脸上刺上“里通外国”四个字。
幡然醒悟
有人可能要问,明明庞涓欲置孙膑于死地,他又为何向魏王求情,留了孙膑一命?原来,孙膑对庞涓还有利用价值,他想让孙膑将《》传授于他。
受了刖刑的孙膑在庞涓的细心照料下,身体慢慢康复,但他成了一个残疾人。为了报答庞涓对自己的恩情,孙膑决定将《孙子兵法》传授于他。
凭着记忆,孙膑夜以继日地开始写《孙子兵法》十三篇及其注解,累了困了,他也毫不在意,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报恩。孙膑每写完一篇,就让一个小童子拿去交给庞涓。
有一天,那位童子问孙膑:“先生为何要这么辛苦啊?”
孙膑说:“早一天写完,庞军师就可以早一天学有所成啊。”
童子说:“您知道吗,您要是早一天写完,就会早一天没命了。”
于是,童子将庞涓的阴谋告诉了孙膑,原来,庞涓打算在收到全部的手稿后,将孙膑活活饿死。
孙膑一听,大吃一惊,故意口吐白沫,开始装疯卖傻。他睁大眼睛大声呼号:“你们为什么要害我。”
说完,推翻了桌椅板凳,抓住什么扔什么,还将刚刚书写完的《孙子兵法》手稿扔到了火炉里。
庞涓闻讯赶来,看到孙膑到处乱爬,有时睡在街上,有时躺在马棚里,有时跑进猪圈,不管白天黑夜,不停地笑,不停地骂。
庞涓认为孙膑真的疯了,从此对他的看管也松了下来。
有一天,一位齐国使臣来到了魏国,他听说了孙膑的事迹,感到很蹊跷,便偷偷前往拜访孙膑,发现他是在装疯,而且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才,便设法将孙膑带回了齐国。
孙膑来到齐国后,得到了与齐国大将的重用。
后来,孙膑帮助齐国一次次打败魏国,著名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还创造了两个典故:和孙膑减灶。在马陵之战中,庞涓绝望自杀,孙膑终于一雪前耻。
最后的话
这是一则来自《·孙子列传》中的故事。有人说这是古代的故事,对我们没有借鉴意义。但在我看来,虽然时间变了,环境变了,但隐藏在人内心的人性却一直没有变,古今人性是相通的。
孙膑原本是一个善良的人,他与庞涓是师兄弟,也是八拜之交,这种关系已经是很亲密了,堪称很熟的人。然而仅仅因为孙膑的本事比庞涓强,庞涓的内心便开始容不下自己的师兄,必欲除之而后快。
是什么导致庞涓滋生出如此阴暗的人性呢?那就人性中的自私、嫉妒和残忍。最初,那是一种隐藏在庞涓心中的自私,慢慢演变成嫉妒,嫉妒又发酵成残忍。当残忍占据庞涓的内心时,他就成了一个可怕的人。
而孙膑毫无原则的善良,使他在残忍的庞涓面前虚弱得像一只绵羊,任其宰割。所幸的是,孙膑那只小绵羊苏醒了,他变成了一只强大的老虎,最终将庞涓那匹凶残的狼打败。
这给我们很多示。首先熟人之间也要有社交距离,适当的社交距离能让彼此有朦胧美、神秘感,从而让人性之光历久弥新。而过分的亲密,则无疑将自己的缺点暴露于对方的审视之下,那将是一场社交灾难。
其次,不设防的善良其实也是一场灾难。善良意味着我们毫无保留的付出,放下戒心,无限信任对方。然而,很多时候,你的真心、你的善良并不一定会换来对方真诚的回报,反而将自己的虚弱展露无遗。当人性之恶降临时,你将是一只待宰的羔羊。
因此,这也是为何熟人之间的伤害会更加痛彻心扉,因为对方知道你哪里虚弱,他一定会朝你最痛的地方捅,直让你痛不欲生。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将自己封闭起来,从而恐惧熟人,恐惧社交。我们提倡的是一种有距离的、健康的社交,洞悉人性,合理保护自己,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