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为何会爆发安史之乱?哪些原因导致的?
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这是今天双元制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这是中国史上最惨烈的战役 ,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节点,唐朝的繁荣有多耀眼,这场内乱就有多混乱,,将领将领带头杀妻分食,这就是史上著名的“”。
“安史之乱”之所以会爆发,其根本原因在于节度使,唐朝的节度使不同于其他朝代,唐朝的节度使既有自己的土地,又有管辖的百姓,还有军队管理,另外还替朝廷征收赋税,这待遇直接相当于一个诸侯了,其实节度使管辖一处倒也还好,偏偏唐朝的节度使中一人就担任三处地区的节度使,并且这三处地区还是互相接壤的,兵力加在一起共有20万,这足以掀起波澜了,而安禄山的身边还有为其谋划,安禄山即便是再愚钝,也知道自己手握重兵的好处了吧。
但真要追究这其中的罪责,是引发“安史之乱”的关键人物,正是因为他认为文官只能献言献策,真正到了国家危难之际,亲自镇压的还得靠武官,于是他建议重新用藩将,其实,李林甫的想法并没有什么错,错就错在过度的放权,致使安禄山等外族部将成了唐朝的“主力军”,但凡是一个眼界稍远点的,都不会任由这样的事情发生,毕竟,权力只有握在自己手上才是真的,当时在位期间丝毫没有察觉到安禄山等人的势力扩张。
如果说唐玄宗没有危机意识,那便勉强说得过去,直到安禄山的狼子野心终究藏不住了,发动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仍是不以为然,他以为安禄山翻不起什么动静出来,还在沉迷于当他的“安稳”皇帝,唐朝之前一直处于和平盛世的状态,别说是百姓们没见过战争了,就连唐朝的将士们也从未有过实战,而安禄山率领15万人造反时,整个唐朝十分混乱,到处是百姓们慌乱的脚步和溃逃的士兵们,安禄山轻而易举的攻下了河北。唐玄宗在看到安禄山攻下城池后,这才反应过来,连忙指挥调度兵力去压制安禄山,但凡唐玄宗能对安禄山造反行为上点心,恐怕唐朝也不会遭此祸乱,唐玄宗不仅没有结合前线情况分析战况,反而一顿瞎指挥,不管是谁的谏言都悉数采纳,唐玄宗也不知道什么才是有用的讯息,唐玄宗的“任性”指挥导致很多大将为此折损,甚至在大敌当前,唐玄宗不顾给将领们冠上有罪的名头,谁会甘心为其效忠呢?
唐玄宗到底是一国之君,朝中大臣和天下的百姓们都在等唐玄宗的幡然醒悟,可是,到头来天下人等到的却是唐玄宗带着亲眷逃跑的消息,换作是任何一个人,恐怕也原谅不了唐玄宗临阵脱逃的行为吧,于是,将士们在马嵬坡发动兵变,将杨贵妃等人尽数杀了,太子登上皇位后,安史之乱才迎来了转机。说起这转机不得不提起,所有人都在溃逃时,只有他坚守阵地,张巡本是河北清河县的,但由于清正廉洁,受到排挤后被调到河南这一偏远的地方,安史之乱一经发动,很多县令早已带上行囊逃跑了,而张巡所在的真源县也面临被侵占的危险,真源县的太守为求自保还让张巡前去迎接叛军,张巡当然不肯当这个叛徒,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带领士兵坚守真源县。
真源县终究是一个县城,兵力统共加起来才两千人左右,没等张巡等人抗击叛军,雍丘县令令狐潮已经投降,反过来抗击唐军,并且还抓了不少人,甚至要全部杀害,张巡在听闻此事后,当即带兵前去营救,刻意制造混乱,让令狐潮的人自乱阵脚后,张巡趁机攻入雍丘县,还将令狐潮这个叛徒赶跑了,后来张巡等人前后换了三次阵地,最后一次阵地则是“”,为何说是最后一次阵地呢?河南被占领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即使张巡带兵坚持守住这些阵地,大大小小的战役大多都取胜了,而睢阳最终被叛军攻破,张巡落得一个城破人亡的下场。
张巡以七千左右的兵力堪堪杀死叛军12万多人,竟真做到了坚守河南阵地,十个月的时间里叛军始终没有攻破河南,不过这场战役可不像表面那么风光无限,张巡所率领的士兵人数本就少,再加上长期打消耗战,粮食成了士兵们最短缺的问题,只要叛军一围城,那么城内的士兵们就没有粮食供给,眼看士兵们一个个体力不支,都已经到这个节骨眼上了,张巡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杀了自己的妻妾们,然后分给手下的将领们,后来士兵们也陆陆续续杀了自己的奴仆、包括城中的老弱病残皆无一幸免,要是抓到叛军,士兵们更是能饱餐一顿,在不知不觉中士兵们足足吃了3万多人。
张巡为了抗击叛军,不惜杀害自己的妻妾,就道德层面上来说,实在令人难以接受张巡的做法,但张巡为了国家大义牺牲个人,这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正是因为张巡坚持了十个月,为唐朝平定叛乱争取了时间,这才结束了安史之乱,张巡被追封为公,谁也无法评定张巡的选择究竟是对的还是错的,只能说战争无疑是残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