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十六国是指的哪十六国?详解东晋十六国的
西晋王朝灭亡后,公元317年,镇守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的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那么我们通常说的东晋是指的哪十六国?下面双元制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十六国”史称源出于北魏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
从公元304年巴氐族建立成汉和匈奴贵族建立汉国,316年灭掉西晋,到439年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这100多年里,北方各民族相互争战,先后建立了(匈奴)、(羯)、前燕(鲜卑)、(汉)、(氐)、(羌)、(鲜卑)、(鲜卑)、(氐)、南凉(鲜卑)、西凉(汉)、北凉(卢水胡)、(鲜卑)、北燕(汉)、夏(匈奴)、成汉(巴氐)等政权,总称十六国。
公元46年后,东廷常以招引或强制的方式,将边疆的北方各族内迁,以便监控各族或是增加兵源和劳动力。到了西晋时,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关中一带,大量胡族与杂住。史书记载“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百万余口“戎狄居半”,对晋帝国呈现半包围形势。除了辽河流域的鲜卑和青海、甘肃的氐、羌外,大都由原住地迁来。
270年时,河西鲜卑秃发树机能与匈奴刘猛率众内侵,直至九年后始平。
294年晋惠帝时,匈奴郝散叛乱,不久平定。两年后其弟刘度元以齐万年为首,联合西北马兰羌、卢水胡举兵,晋将周处阵亡,此事至299年方平。而后郭钦与江统相继建议强制迁离胡族,江统更著有《》,但晋室不予采纳。当朝廷元气大伤后,周边胡族便趁机举兵。
的爆发,使晋廷失去在地方的影响力,胡族陆续叛变。晋惠帝时,益州内乱,巴氐势力扩大。之后益州刺史罗尚击杀巴氐领袖。
304年成汉与汉赵的建立,开了“五胡十六国时期”。
304年,李特子李雄继立后击败罗尚并称成都王,又于306年称帝,国号“大成”,338年改国号为“汉”,史称成汉。匈奴刘渊统领五部匈奴,成都王司马颖结其为外援。晋惠帝大安(太安)二年(303年),部下推特(李特)为大将军,大赦,改元为建初元年,故也有人认为以改元为成汉建国开始,成汉建立于303年。
304年司马颖遭王浚围攻,遣刘渊回并州发兵支援。他乘机宣布独立,称汉王,自称继承汉朝正统。308年刘渊称帝并迁都至平阳,国号“汉”,后称前赵。
东晋政权(公元317年-公元420年)维持了长期的偏安统治,到公元420年被所建立的宋所取代,共享国103年,历4代11帝。
东晋是门阀政治发展的鼎盛时期,皇权衰落。司马睿称帝有赖于南方官僚士族的拥戴,东晋政权建立之初,先后平息了和,统治趋于稳定。门阀大族王、谢、庾、桓先后支配着王朝政局。
南来士族曾率军北伐,一度收复黄河流域。在此之后,当权的士族多标榜北伐以增加门户威望,其中以的三次北伐最为著名。他曾经收复洛阳,进入关中,进兵河北,但都未能够巩固北伐成果。
公元383年,前秦南下,东晋面临空前威胁,在宰相的运筹下,谢石、率大败前队,取得了的决定性胜利。此后,南方由于外乱威胁解除而爆发内战,孙恩、卢循起兵。在内战中获胜,一度篡晋。北府兵将领刘裕起兵镇压了农民军,并通过北伐树立威望,最终取代东晋。
东晋统治者不以恢复中原为意,门阀大族致力于南方的庄园经营。北方大族及大量汉族人口迁徙江南,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下的北方农民和土著农民辛勤劳动,开辟南方广大的山泽荒野,促进了江南的开发,使中国经济重心开始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
与此同时,中国北方陷入分裂混战,中国西晋后期之前的中原人总体是汉民族,而西晋后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南迁中原,并建立数十个政权,历史称为东晋十六国的时期。
黄河流域成为匈奴、羯、鲜卑、氐、羌等「五胡」族军阀争杀的战场,各个「胡」族首领纷纷建立政权,和东晋汉族政权长期对峙,史称五胡十六国。
在十六国时期,除十六国之外,还有汉人建立的魏、丁灵建立的魏、武都氐帅建立的国、鲜卑慕建立的、鲜卑拓跋氏建立的代五个政权,总计先后建立了21个政权。上述政权中,后赵、前燕、前秦都曾占据过北方的大部分疆域,尤其是前秦曾基本上统一了北方,不过时间都很短,在百余年时间,北方战乱基本上没有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