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草原帝国鼎盛时期最容易发生分裂情况?

世界历史 2022-07-27 07:34www.worldometers.cn世界历史故事

  为什么草原帝国鼎盛时期最容易发生分裂情况? 其统治管理领土的逻辑和方式,与中原或罗马、两河流域、古埃及等农耕文明存在巨大差异。正因如此,公才在诗句中有云“胡运百年穷”。下面双元制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草原游牧族群的统治逻辑 草原族群以放牧为生,逐水草而居,畜牧是大家安身立命的根本。正因如此,草原族群存在高度流动性的特征,另外需要十分广袤的草原才能供养足够的牲畜作为部落的口粮。这就导致游牧族群天然存在和流动性高两大特点。

  在农耕社会,统治者通过建立完善的官僚体系,让官僚去农民那里收取农税。但这种税收统治模式并不适用于草原,因为官僚体系本身是需要高昂的财政进行维护和运转的,这就存在一个统治成本的问题。农耕地区的君主可以通过丰厚的税收充盈国库,但在人口稀少,且住所并不固定的游牧部落中,征税难度极大且收税额度很少。因此草原的统治逻辑其实是一种军事贵族联盟的模式,即从后期的部落联盟制度演化而来,强者为尊!

  草原帝国的统治机制和继承制度


  正因为生存方式的不同,草原游牧部族不能建立完备的官僚体系,无法完成征税。可汗只能将权力让渡给其他有实力的部落首领,通过共治模式维系整体势力的延续。在这种模式下,哪个首领更具备英雄气概,更能收拢足够多其他首领的支持,他就最可能成为可汗。然而,一个人所能经营的人脉是有限的,牛津大学教授、莫德林学院研究员罗宾·邓巴的进化心理学专著《梳毛》中的研究表述,150人是一个人交往朋友的上限,一旦超过了这个数值,人们就会出现社交性混乱,强行维系过高的人脉数量会导致生产生活效率的明显降低,这就是心理学和社会学大名鼎鼎的“150定律”。也就是说,当一个游牧帝国发展壮大之后,可汗所需要维系的重臣、家人和其他部落首领超越了150人之后,关系的亲密程度就会极速下降,从而为分裂埋下伏笔。

  如果说草原政权的统治逻辑造成其统治机制存在先天隐患,那么草原的继承人制度则是诱发这一隐患的导火索。同样源于游牧生活的内在逻辑,在强者为尊的社会里,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显然更能巩固可汗家族统治地位的延续,但这也面临父终子及的挑战,造成草原政权周期性的动荡。由于可汗王庭没有足够的财政力量碾压麾下小的部落势力,因此当王庭动荡发生之后,这些处于共治状态下的小部落首领就会伺机而动,要么支持一方争夺可汗之位,要么割据自立并却取而代之,这才是胡无百年运的内在原因。

  草原帝国覆灭不等于草原部落的消亡

  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内亚草原上流窜着大量的游牧部落,并且自特定的历史时期崛起成为强悍的游牧帝国。虽然其中绝大多数帝国都已经覆灭,但这些政权的灭亡并不代表这一草原部族的消亡。

  在草原游牧地带,虽然同一部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出的位置大不一样,但这仅仅是由于游牧机动性的生活特征决定的。当一个草原帝国消亡,另外一个帝国兴起之后,这些处于共治状态或被征服状态的草原部落,又以新的统治部落的名称自居。敕勒就曾先后以高车和的名称存世,期间还曾被麾下的阿史那部(敕勒同族)征服后以柔然人自居。至于以白匈奴冠名的羯族,更曾是匈奴在中亚掳掠的塞种人口的后裔。

  胡无百年运,并不是说存世不足百年

  胡无百年运是指草原政权鼎盛时期不足百年,并不是说不到百年就消亡了。历史上实力强大,且发展到鼎盛的游牧帝国有匈奴、鲜卑、突厥和蒙古等,其中匈奴即便遭到的重创,在之后也只是远遁西北阿尔泰山附近,并未分裂和灭亡。但到了时期,分布过广并被拖垮的匈奴频繁发生分裂,甚至出现了五位单于共存草原的“盛景”。鲜卑南迁之后,拓跋部奴隶迅速联络留守草原的鲜卑部族建立了柔然。突厥的东分裂同样发生在鼎盛时期后的第二代继承人动乱时期。至于蒙古,西征之后的广袤领土与的同样绝缘。这些雄霸一时的草原帝国,皆不足百余年,甚至不足数年就面临国运衰退的局面。

  有发展到鼎盛的游牧帝国,就有未盛先亡的。先秦时期的东胡,强绝一时,然而当匈奴崛起之后,竟然被打的分裂为鲜卑、两部。柔然在鲜卑入主中原之后,崛起于草原,却因阿史那部的崛起和的精妙布局,迅速衰落。至于被疑似是月氏、匈奴、贵霜等残部融汇一体的嚈哒,同样尚未称雄中亚,即被萨珊波斯和突厥汗国(指西突厥一方)夹击,遂亡。这些争霸的失败者,从崛起到鼎盛,同样不足百年时间。

  聊一些“非主流”游牧帝国

  虽说草原帝国一旦发展鼎盛,即为发生分裂,但却存在这个特例。回鹘帝国比较特别,本为扶持用来掣肘突厥的一个地缘力量,后来逐步壮大并继续与唐保持联系。然而后,的回鹘人以援助为名狠狠的勒索了一把唐朝。这之后,在整个丝路经商的中亚大幅度涌向回鹘,并深刻影响了回鹘帝国。于是游牧的回鹘居然成为古代草原帝国中唯一一个修筑城池的政权,这让回鹘相对于其他草原帝国,继承制度相对稳定,却因此丧失了高机动性的军事实力,最终被原先臣服其下的黠戛斯击败,往南往西溃逃。

  契丹人建立的辽国是历史上首个突破百年的游牧政权,然而它的统治逻辑并不是纯粹的草原模式。五代时期,人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国,这让大辽拥有了一块肥沃的农耕疆域。别看幽云十六州仅仅占据辽国疆域的一隅,但其人口却占据辽国总人口的六成以上。如此密集的人口和农耕生活方式,给了辽国一个稳固的财政收入来源。为了分别管理漠北和幽云,辽国建立了南北两院制度,实际上成为了二元模式帝国。《檀渊之盟》后,给辽的岁币虽然仅仅占据财政收入的一小部分,但却对辽国收入意义重大,有了充足财政支持的辽国得以维系一套完备的官僚体系,长期稳固统治。

  聊一个常被人混淆的帝国

  ,是非常容易被人混淆的一个政权,也是人们常常用来辩驳胡无百年运的案例。但是清朝既不是辽国的二元模式,也不是北魏的汉化模式,它是一个以中原农耕社会为基础,以漠北草原为军事仰仗的多元模式。

  首先,源于白山黑水间的满洲人并非女真人的直系后裔,而是西伯利亚通古斯人的一支为主体,杂糅了当时东北各渔猎部族的新族群,从一开始就不是纯粹的游牧属性民族。其次,当满洲首领利用宗教、外交、军事等各种手段成为蒙古草原的大可汗,成为雪域高原的文殊菩萨转世活佛,成为中原皇朝的天子之后,他同样还是共主。并且清朝的主要财政税收来源于农耕地区,统治重心在京师(京畿重地)和盛京()一带,并不是漠北草原。

  综上所述,但凡处于草原生活模式中,以草原游牧区域为主体创建的政权,当其发展鼎盛之后,均会因为内在统治逻辑的原因导致各地离心力大增,并伴随继承人的周期性内乱。所以才会产生历史上胡无百年运的现象。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