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和萧何的结局为何都比韩信好?

世界历史 2022-07-27 07:34www.worldometers.cn世界历史故事

  和的结局都比好,这是为什么?下面双元制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张良、萧何、韩信三人中,下场最惨的是韩信,而最自由的是张良。帮助建立后,张良不仅保住一命,而且,最后带着自己的徒弟游历天下,得以善终。张良不仅谋略出色,情商也非常的高,早就看出刘邦称帝以后,会疑心大增,于是选择主动隐退。张良和萧何都是“三杰”之一,但这两人为人处世的方法完全不同,所以最后下场也不同,下面就来讲讲张良的高明之处,一起了解下吧。

  一、张良其人

  张良的家庭背景很显赫,他于公元前250年出生于颖川的贵族之家(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禹州),其祖父张开地、父亲张平两人任过五代韩王之国相,只因平定六国一统山河后,张良显赫的家景才中断。

  张良由此走上反秦的道路,史载"古博浪沙刺秦"的故事讲的就是张良在公元前218年,散尽家资寻求勇士在武县刺杀秦始皇的故事。

  只是刺杀失败,手拿一百二十斤重铁锤的大力士仅匝中秦始皇的副车。

  后来此事不了了之后,张良便隐于沂水之中。幸运的是,张良在此地得遇"圯上老人"即有名的高士黄石公,得其真传《太公兵法》。

  于是,张良潜心研习兵书,俯仰天下大事。数年后,张良深谙韬略,成为当世足智多谋、文武兼备的一代名士"智囊"。

  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率领农民起义后,失志不渝的张良也扯起反秦的大旗,在下邳一带遇上刘邦的义军队伍后,张良毅然加入刘邦大军,还大赞:"沛公刘邦大概是上天派到人间的吧"。

  张良的这一"神话"吹捧,正是刘邦所需,便对张良产生了好感。

  从此张良就坚定地追随刘邦,得其信任与器重,为之南征北战建立大汉王朝不遗余力地献计献策:劝谏刘邦撤出秦宫、笼络韩信灭楚、封赏雍齿安定人心、虚抚韩彭、等等。

  可以说,张良为刘邦立下了不朽之谋,他无愧"谋圣"之称,其功不可没。最有名的就是"智斗鸿门",也就是""的故事。

  公元前206年,在咸阳郊外的鸿门设宴招待刘邦,意欲杀之。宴前,张良先悄悄贿赂了项羽的季父,与之疏通好关系后,才与卫士陪着刘邦共赴"鸿门宴",一番斗智斗勇,使得刘邦此行有惊无险。

  当项伯成功阻止"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后,卫士樊哙马上保护着刘邦先行撤退,张良留下来处理善后工作,使得"妇人之仁"的项羽失去良机,埋下了后来"乌江自刎"的隐患。

  二、张良懂得"功成身退",避免了被猜疑的风险

  张良协助刘邦打下天下后,意识到可能"功高震主",便选择了"功成身退",避免了被刘邦猜疑的风险。

  在刘邦称帝封赏有功之臣时,刘邦要张良"自择齐三万户"。刘邦婉言谢绝,只选择了"留"这一小块地方,从此无欲无求地知足生活。

  张良的名号由此得来。刘邦一见张良此举,便放了心,不再怀疑张良有。从此一以贯之,对张良尊重有加:将张良誉为""之首,从不直呼其名,皆使用敬称"子房"。这是萧何、韩信从未享受到的待遇。

  张良得以安度晚年,随师父黄石公云游四海,后来在黄袍山(今湖北咸宁通城县东南处,距张师山约50公里距离)修建良山道观隐居,修建伐桂书院教授孩子们读书,直到61岁时病逝(公元前189年)。

  北宋诗人就曾游历于此,赋诗大赞张良:

  牧童骑牛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张良死后,得赠"文成",其子张不疑也得以封袭为侯。相传,张良羽化后成仙,位为大玄童子,宋时奉为"凌虚真人",其八世孙就是张道陵,天师道的创建人。

  三、张良懂得"疏不间亲",避免了被算计的隐患

  张良献计,为刘邦赢得天下做出了卓越贡献,但他一生并不"居功至伟",始终追求诚和隐忍。

  在刘邦入都关中后,张良见刘邦的帝位已渐次稳固,便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到"帝者宾"的地位,从不贪恋权位。

  这就是精通黄老之术的张良,他真正做到了"进退自如",践行了"、时进时止"的原则。后来,刘邦称帝后,掀起了翦灭异的残酷斗争。

  张良便恪守"疏不间亲"的古训,通常情况都以老病缠身为由,闭门不出,不为双方出谋划策,也不参与其明争暗斗之中。

  由此,张良避免了被人算计的隐患,没有如萧何那样落得"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笑柄,还迎得汉室上下及朝廷大臣们的敬仰,视之为最靠谱之人。

  四、张良懂得"明哲保身",还赢得的敬重

  刘邦后来宠信,还一度打算立其子赵王如意为皇太子,让吕后心慌不已。她深知,若自己的儿子已立为皇太子的太子之位不保,被废后,她母子俩的下场可想而知。

  吕后便问计于张良。因"立嫡立长"事关国本,含糊不得。在这个问题上,张良没有迴避。更何况,这不仅是帮助吕后,还是自己能否"明哲保身"的需要。

  于是,张良地向吕后建议,可请"商山四皓"下山,待之为上宾,陪伴太子刘盈一段时间。

  这"商山四皓",即有名的"商山四老":东园公、绮里季、甪里先生、夏黄公,均系当世、节义清高年过八十的隐士。刘邦见太子刘盈身边有"商山四老"陪伴后,大惊,认为太子刘盈现在已"羽翼丰满",这样的高士都出来支持他,擅动不得,便放弃了改立太子之念。

  太子刘盈成功躲过此劫,后来顺利当上大汉的第二任,这就是。

  张良由此得到吕后的敬重,也得到刘盈的感激。后来,刘邦死后(公元前189年),吕后掌权,对张良的爱惜认可更不亚于刘邦,还力劝张良不必那么不食人间烟火,可以出山自由自在如""一样生活,大汉可保障他衣食无忧,一生平安。

  张良的晚年,果真安然无恙,实现了的最好结局。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